:::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清代宜蘭猴猴人遷徙與社會文化的考察
書刊名:臺灣史研究
作者:李信成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Lee, Shinn-cherng
出版日期:2012
卷期:19:1
頁次:頁29-85
主題關鍵詞:猴猴人宜蘭南方澳噶瑪蘭人清代社會文化Qauqau TribeI-lanNan-fang-oKavalan PeopleQing DynastySocial cultur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5)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74
  • 點閱點閱:109
摘要: 猴猴人是清代宜蘭頗特別的一群人,一般認為其族屬不明,語言文化與噶瑪蘭人及泰雅人有別,應是較晚移入宜蘭平原的原住民群體。本文利用清代文獻、各族群口碑傳說及清末到訪南方澳猴猴人聚落的數位外國人士的記載及蒐集的語彙,討論猴猴人的遷徙及其社會文化。本文指出猴猴人於1730-1740年代因受太魯閣人壓迫,從立霧溪口向北遷入和平溪,繼受南澳泰雅人壓迫而北遷,遷入宜蘭平原武荖坑溪口的時間當不晚於1797年,嗣於1830-1850年間遷徙南方澳,直到1921年因南方澳建設漁港而四散。猴猴人至清末仍行馘首、埋葬死者於洞穴、夏日習於赤裸,其他文化現象與噶瑪蘭人差異不大,其營生方式可能傳統即習於航海、捕魚並兼營狩獵。至1850-1860年代,猴猴人的語言已嚴重噶瑪蘭化,並自稱噶瑪蘭人,噶瑪蘭人亦未以異族視之。就其遷徙、社會文化特質及語言變遷來看,猴猴人可能是在臺灣東部原住民族群由南向北大遷徙的過程中,在途中停留較久,最後遷入宜蘭的一群人,他們的傳統文化可能原本即與噶瑪蘭人差異不大,遂在遷入宜蘭平原地帶後迅速噶瑪蘭化。
期刊論文
1.鹿野忠雄、木村自、劉璧榛(20010900)。噶瑪蘭族的船及該族與阿美族的關係。臺灣風物,51(3),91-10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幣原坦、曹甲乙(1954)。宜蘭民族考。文獻專刊,5(1/2),61-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Taintor, E. C.(1875)。The Aborigines of Northern Formosa。Journal of the North-China Branch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9,53-88。  new window
4.李信成(20040300)。清治下噶瑪蘭族「番社」的組織與運作。宜蘭文獻雜誌,67/68,82-13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馬淵東一(1931)。研海地方に於ける先住民の話。南方土俗,1(3),87-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康培德(20030600)。十七世紀上半的馬賽人。臺灣史研究,10(1),1-3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速水家彥、李英茂(1993)。宜蘭雜記。宜蘭文獻雜誌,6,103-10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清水純、鄭家瑜(20050700)。噶瑪蘭人的治病儀式以及傳統神職者。臺灣史料研究,25,170-18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移川子之藏(1936)。漢治以前に於ける蘭陽平野の住民--カバラアンの歌謠と和蘭古記錄に遺する資料。臺灣時報,196,9-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中村孝志、吳密察、許賢瑤(19940300)。荷蘭時代的臺灣番社戶口表。臺灣風物,44(1),197-23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Swinhoe, R.(1858)。Narrative of a visit to the island of Formosa。Journal of the North-China Branch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1(2),145-164。  new window
12.李壬癸、高淑媛(19920300)。臺灣平埔族的種類及其相互關係。臺灣風物,42(1),211-23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水野遵(1922)。征蕃私記(三)。臺灣時報,35,98-1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李慧珍、吳孟真、周佑芷、許壬馨、李毓中(2003)。哈辛托.艾斯奇維(Jacinto Esqivel)神父1632年所寫「福爾摩莎島情況相關事務的報告」。臺灣文獻,54(4),283-30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馬淵東一(1931)。スナサイとカバラン族。南方土俗,1(1),79-8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宮本延人(1931)。加禮宛の傳承二三。南方土俗,1(2),131-1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Collingwood, Dr. Cuthbert.(1868)。Visit to the Kibalan Village of Sau-o Bay, North-east Coast of Formosa. Including a Vocabulary of the Dialect。Transactions of the Ethnological Society of London,6,135-143 ; 362-363。  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Robert, Swinhoe(1866)。Additional notes on Formosa。London。10(3),122-128。  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詹素娟(1998)。族群,歷史與地域:噶瑪蘭人的歷史變遷(從史前到1900年)(博士論文)。國立師範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臺灣總督府(1920)。臺灣總督府文官職員錄。臺灣總督府文官職員錄。臺北:臺灣日日新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Swinhoe, Robert(186308)。Notes on the Ethnology of Formosa。London:Frederick Bell。  new window
3.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康培德、李宜憲、陳俊男(2003)。原住民部落重大歷史事件──加禮宛事件。台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劉澤民(2001)。臺灣總督府檔案平埔族關係文獻選輯。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5)。住民志同冑篇。重修臺灣省通志。台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移川子之藏、宮本延人、馬淵東一、楊南郡(2011)。臺灣原住民族系統所屬之研究。臺北:南天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藤崎濟之助、林呈蓉(2004)。樺山資紀蘇澳行。臺北:玉山社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1905)。宜蘭廳管內埤圳調查書。臺北: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安倍明義(1930)。蕃語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六十七(1961)。番社采風圖考 : 台灣內山番地風俗圖。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藤崎済之助(1926)。台湾史と樺山大将。東京:国史刊行会。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波越重之(1907)。新竹廳志。新竹:新竹廳總務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伊能嘉矩、楊南郡(1996)。平埔族調查旅行。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余文儀(1962)。續修臺灣府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課(1900)。臺東殖民地豫察報文。臺北市: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楊南郡(1996)。台灣百年前的足跡。台北:玉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藍鼎元、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97)。東征集。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周鍾瑄(1717)。諸羅縣志。臺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臺北州警務部(1924)。臺北州理蕃誌。臺北市:臺北州警務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Mackay, George Leslie(2002)。From Far Formosa: the island, its people and mission。Taipei:SMC Publishing Inc.。  new window
22.李壬癸(1997)。台灣平埔族的歷史與互動。台北:常民文化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李壬癸、土田滋(2006)。噶瑪蘭語詞典。臺北: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9)。同治甲戌日兵侵臺始末。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施添福(1996)。蘭陽平原的傳統聚落--理論架構與基本資料。宜蘭:宜蘭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柯培元(1961)。噶瑪蘭志略。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姚瑩(1957)。東槎紀略。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劉良璧(1961)。重修福建臺灣府志。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李亦園(1963)。南澳的泰雅人:民族學田野調查與研究。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鳥居龍藏、楊南郡(1996)。探險臺灣:鳥居龍藏的臺灣人類學之旅。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李壬癸(19960000)。宜蘭縣南島民族與語言。宜蘭:宜蘭縣政府。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黃叔璥、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7)。臺海使槎錄。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安倍明義(1938)。臺灣地名研究。蕃語研究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Mackay, George Leslie、林晚生、鄭仰恩(2007)。福爾摩沙紀事:馬偕臺灣回憶錄。前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劉璧榛(20080000)。認同、性別與聚落:噶瑪蘭人變遷中的儀式研究。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許功明(2001)。馬偕博士收藏臺灣原住民文物:沉寂百年的海外遺珍:特展圖錄專輯。順益臺灣原住民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陳淑均、張光前、臺灣史料集成編輯委員會(2006)。噶瑪蘭廳志。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史溫侯(1863)。Notes on the Island of Formosa。London。  new window
39.Swinhoe, Robert、Lo, Charlotte(2006)。福爾摩沙紀行附錄。看見十九世紀臺灣:十四位西方旅行者的福爾摩沙故事 \\ 費德廉 \ Fix, Douglas \\ 羅效德 (編譯)。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伊能嘉矩(1896)。旧噶瑪蘭三十六社平埔蕃語一覽表。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伊能嘉矩(1896)。噶瑪蘭擺里社、抵美社總頭目訪問筆記。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馬淵東一(1974)。高砂族民族史。馬淵東一著作集。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馬淵東一(2005)。研海地方先住民:猴猴族探源。臺灣百年曙光:學術開創時代調查實錄 \\ 楊南郡 (譯著)。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唐澤孝次郎(2001)。唐澤孝次郎等二名視察宜蘭地方學事之復命書。日據時期宜蘭地區原住民史料彙編與研究 \\ 王學新 (譯著)。南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移川子之藏、馬淵東一(1937)。マッカイ博士の布教せる噶瑪蘭平埔族に就て。マッカイ博士の業蹟 \\ 齊藤勇 (編)。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移川子之藏、馬淵東一(2005)。馬偕博士曾前往傳教的噶瑪蘭平埔族。臺灣百年曙光:學術開創時代調查實錄 \\ 楊南郡 (譯著)。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Dodd, John、羅效德(2006)。北福爾摩沙高山部落的風俗習慣略覽。看見十九世紀臺灣:十四位西方旅行者的福爾摩沙故事 \\ 費德廉 ; 羅效德 (編譯)。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清水純(2005)。小川.淺井資料の探究:平埔研究資料の解析に向けて。小川尚義.淺井恵倫台湾資料研究 \\ 三尾裕子 ; 豊島正之 (編)。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黃雯娟(2000)。宜蘭縣。臺灣地名辭書。南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楊廷理(1963)。議開臺灣後山噶瑪蘭即蛤仔難節略。噶瑪蘭廳志 \\ 陳淑均 $a臺灣文獻叢刊。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謝金鑾(1961)。蛤仔難紀略。噶瑪蘭志略 \\ 柯培元 $a臺灣文獻叢刊。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馬偕(2007)。Mackay’s Diaries-Original English Version (1871-1901)。Taipei。  new window
其他
1.中央研究院GIS團隊。臺灣新舊地圖比對--臺灣堡圖(1898-1904),http://gissrv5.sinica.edu.tw/GoogleApp/JM20Kl9041.htm。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臺灣時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臺灣總督府民政部蕃務本署(1910)。平埔蕃調查書,(又名熟蕃戶口及沿革調查綴,手抄稿),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Mabuchi, Toichi(1960)。The aboriginal peoples of Formosa。Social Structure in Southeast Asia。Chicago:Quadrangle。  new window
2.詹素娟(1995)。宜蘭平原噶瑪蘭族之來源、分佈與遷徙--以哆囉美遠社、猴猴社為中心之研究。平埔研究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