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從古典到正典 : 中國古代儒學意識之形成
作者:林啟屏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07
出版項: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集叢:東亞文明研究叢書;66
ISBN:9789860098471
主題關鍵詞:儒家 -- 論文,講詞等儒家文集
學門:哲學/宗教研究
資料類型:專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35) 博士論文(19) 專書(7) 專書論文(1)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7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53
期刊論文
1.楊晉龍(19900500)。子貢經學蠡測。中國文學研究,4,69-8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學勤(199901)。先秦儒家著作的重大發現。中國哲學,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方旭東(2004)。二重證據法研究思想史之一例--上博簡《民之父母》篇論祈。學術月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淑珍(199909)。當代美國學界關於中國注疏傳統的研究。中國文哲研究通訊,9(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杜正勝(1988)。秦火與焚書。歷史月刊,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杜维明(2000)。郭店楚簡與先秦儒道思想的重新定位。中國哲學,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隆溪(19990900)。經典在闡釋學上的意義。中國文哲研究通訊,9(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廖名春(2004)。試論楚簡《魯邦大旱》篇的內容與思想。孔子研究,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龐樸(2004)。話説“五至三無”。文史哲,2004(1)=28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廖名春(1995)。試論孔子易學觀的轉變。孔子研究,40,25-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應裕康(19971200)。從「論語」看子貢之言行。故宮學術季刊,15(2),1-26+左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張頌之(200006)。孔子,一個神話學的個案研究--孔子神話研究之一。齊魯學刊,2000(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池田知久、黃秀敏(20000600)。郭店楚簡「窮達以時」研究。古今論衡,4,58-8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池田知久、黃秀敏(20001200)。郭店楚簡「窮達以時」研究。古今論衡,5,65-10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李明輝(19960100)。存心倫理學、責任倫理學與儒家思想。臺灣社會研究,21,217-24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張鼎國(19990900)。「較好地」還是「不同地」理解?--從詮釋學論爭看經典註疏中的詮釋定位與取向問題。中國文哲研究通訊,9(3)=35,87-10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陳瑋芬(20040600)。由「東洋」到「東亞」,從「儒教」到「儒學」:以近代日本為鏡鑑談「東亞儒學」。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1(1),201-23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赤塚忠、佐藤將之、林明照(20031200)。荀子研究的若干問題。國立政治大學哲學學報,11,85-10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楊儒賓(19881200)。人性、歷史契機與社會實踐:從有限的人性論看牟宗三的社會哲學。臺灣社會研究季刊,1(4),139-17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廖名春(20000600)。從郭店楚簡論先秦儒家與《周易》的關係。漢學研究,18(1)=35,55-7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李明輝(19990100)。存心倫理學、形式倫理學與自律倫理學。國立政治大學哲學學報,5,1-1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梁濤(20060100)。先秦儒家天人觀辨證--從郭店竹簡談起。哲學與文化,33(1)=380,123-14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廖名春(1994)。帛書釋《要》。中國文化,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杜正勝(1981)。傳統家族試論。大陸雜誌,6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徐少華(2005)。楚竹書《民之父母》思想源流探論。中國哲學史,200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李明輝(2000)。再論儒家思想中的「内在超越性」問題。中央研究院第三屆國際漢學會議,(會議日期: 2000/06/29-07/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廖名春(1999)。試論馮友蘭的'''釋古"。清華大學紀念瑪友蘭誕辰100周國際學術研討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水上雅晴(2006)。明經博士家的《論語》詮擇--以清原宣賢為中心。首屆東亞經典詮釋中的語文分析國際學術研討會,日本北海大學 (會議日期: 2006/08/23-08/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甘懷真(2003)。東亞、儒學與王權:「漢字文化圏」研究的省思。臺灣大學東亞文明研究中心第五次學術講論會,(會議日期: 2003/07/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啟屏(2006)。儒家思想中的知行觀--以孟子、象山、陽明為例。首屆東亞經典詮釋中的語文分析國際學術研討會,日本北海大學 (會議日期: 2006/08/23-08/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鄧小虎(2006)。現代性與荀子。荀子研究的回顧與開創國際學術研討會,雲林科技大學漢學資料整理研究所 (會議日期: 2006/02/18-02/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劉又銘(2001)。從「蘊謂」論荀子哲學潜在的性善觀。孔學與二 十一世紀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日期: 2001/10/27)。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文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顧史考(2004)。古今文獻與史家之喜新守舊。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經典文化的形成」第五次讀書會,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會議日期: 2004/02/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林義正(2001)。先秦儒學流衍的再探討。先秦儒家思想學術研討會,台灣大學哲學系 (會議日期: 2001年4月21-22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楊秀宮(2005)。「儒學理想結構」芻議-以孟荀為例的一個論證。2005年臺灣哲學學會年會暨「哲學反省與知識創新」研討會,(會議日期: 200511)。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郜積意(2005)。劉歆與兩漢今古文之爭(博士論文)。復旦大學,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伍振勳(2005)。荀子「天生人成」思想的意義新探(博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謝君直(2004)。郭店楚簡的天道思想(博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啟屏(1995)。先秦儒法思想中的血緣問題與國家(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高柏園(1990)。中庸形上思想。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Henderson, John B.(1991)。Scripture, Canon, and Commentary: A Comparison of Confucian and Western Exegesis。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3.江日新(1994)。中西哲學的會面與對話。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Turner, J. H.、馬康莊(1985)。社會學理論的結構。臺北縣:桂冠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許倬雲(1965)。Ancient China in Transition: An Analysis of Social Mobility, 722-222 B. C.。Stanford, C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6.宋祖良(1996)。海德格爾的技術問題及其他文章。臺北:七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班固、王先謙。漢書補注。新北市: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975)。新校本正史隋書。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十三經注疏詩經。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2000)。中國哲學•第二十輯。瀋陽:遼寧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王文濡(1983)。大字本評註古文辭類纂。臺北:華正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王健文(1987)。戦國諸子的古聖王傳說及其思想史意義。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文史叢刊。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司馬遷。史記。臺北:藝文印書館影印武英殿刊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朱淵清、廖名春(2004)。上博館藏戰國楚竹書研究續編。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朱熹集、蔣伯潛廣。孟子讀本。臺北:啟明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牟宗三(1982)。康德的道徳哲學。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米歇•傅柯、王德威(1995)。《知識的考掘》。臺北:麥田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李啟謙(1988)。孔子弟子研究。濟南市: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屈萬里(1986)。尚書集擇。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林劍鳴(1987)。簡牘概述。臺北:谷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姚際恆、林慶彰、簡啟楨、江永川(1994)。姚際恆著作集(第三冊)。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皇侃。論語義疏。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范曄、李賢、王先謙。後漢書集解。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陳大齊(1983)。孔子思想研究論集。臺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陳壽褀。五經異義疏證。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傅偉動(1991)。從創造的詮釋學到大乘佛學。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勞翰等(1985)。中國上古史待定稿。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黃俊傑(2002)。中國經典餘擇傳統(一)通論篇。臺北:喜馬拉雅研究發展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葉國良、李隆獻(2005)。群經概説。臺北:大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葉國良、鄭吉雄、徐富昌(2005)。出土文獻研究方法論文集初集。臺北:臺大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錢存訓(1981)。中國古代書史。香港:香港中文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錢穆(2002)。先秦諸子繫。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嚴正(1998)。五經哲學及其文化學的闡釋。天津:南開大學哲學系博士論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史馬特、李衣雲、林文凱、郭玉群(1998)。後現代性。臺北:巨流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康德、李秋零(1997)。單純理性限度內的宗教。香港:漢語基督教文化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屈萬里(198001)。書傭論學集。臺北:臺灣開明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康德、李明輝(1991)。道徳底形上學之基礎。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Dancv, Jonathan(1985)。An Introduction to Contemporary Evistemology。New York:Basil Blackwell Inc。  new window
39.李孝定(1982)。甲骨文字集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段昌國、劉紉尼、張永堂(1979)。中國思想與制度論集。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牟宗三(1990)。從陸象山到劉蕺山。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屈萬里(198409)。詩經誇釋。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陸賈(197102)。新語。臺北市:臺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高明士(19870900)。戰後日本的中國史研究。臺北:明文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王邦雄(1991)。韓非子的哲學。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黃俊傑(2001)。東亞儒學史的新視野。臺北:喜馬拉雅研究發展基金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林慶彰、張壽安(2003)。乾嘉學者的義理學。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黃俊傑(1991)。孟子學思想史論。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葉國良(19800000)。宋人疑經改經考。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委員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王國維(1992)。觀堂集林。上海:上海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劉勰、周振甫(1984)。文心雕龍注疏。台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左丘明、杜預、竹添光鴻(198809)。左傳會箋。臺北:天工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蔣禮鴻(1996)。商君書錐指。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季旭昇、陳美蘭、蘇建洲、陳嘉凌(2003)。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讀本。台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崔述、顧頡剛(1983)。崔東壁遺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張心澂。偽書通考。香港:友聯出版社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孟軻、沈文倬、焦循(1988)。孟子正義。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Gadamer, Hans-Georg、洪漢鼎(1999)。真理與方法--哲學詮釋學的基本特徵。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梁啟雄、楊倞(1983)。荀子簡釋。臺北:木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王夫之(1982)。讀通鑑論。臺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Quine, W. V.、Ullian, J. S.(1970)。The Web of Belief。New York:Random House Inc。  new window
62.王充、北京大學歷史系《論衡》注釋小組(1979)。論衡注釋。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劉宗周、戴璉璋、吳光(1997)。劉宗周全集。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杜維明(1989)。儒學第三期發展的前景問題:大陸講學、問難和討論。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Parsons, Talcott、章英華(1991)。社會的演化。台北:遠流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Weber, Max、康樂、簡惠美(1989)。中國的宗教:儒教與道教。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黎靖德、王星賢(1987)。新校標點朱子語類。臺北:華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許慎、段玉裁(1997)。說文解字注。臺北:藝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荀卿、北大哲學系(1983)。荀子新注。台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恩斯特.卡西勒、甘陽(1991)。人論:人類文化哲學導引。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莊子、郭慶藩、王孝魚(1980)。莊子集釋。臺北:華正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朱熹(2003)。四書章句集註。臺北:鵝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李明輝(1994)。當代儒學之自我轉化。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馮耀明(1989)。中國哲學的方法論問題。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徐復觀(1990)。兩漢思想史。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Jaspers, Karl、魏楚雄、俞新天(1989)。歷史的起源與目標。北京:華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班固、陳立(1997)。白虎通疏證。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夏長樸(1978)。兩漢儒學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牟宗三(1984)。中國哲學的特質。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0.錢穆(2002)。孔子傳。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劉俊文(1993)。日本學者研究中國史論著選譯。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陸達誠(1992)。馬賽爾。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3.黃俊傑(1984)。史學方法論叢。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4.黃俊傑(2006)。德川日本《論語》詮釋史論。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5.張素卿(1998)。敘事與解釋:《左傳》經解研究。書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6.黃彰健(1992)。經今古文學問題新論。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7.Dupré, Louis、傅佩榮(1986)。人的宗教向度。幼獅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8.高專誠(1991)。孔子.孔子弟子。山西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9.Hall, David L.、Ames, Roger T.(1987)。Thinking Through Confucius。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new window
90.王葆玹(1994)。西漢經學源流。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溝口雄三、李甦平、龔穎、徐滔(1996)。日本人視野中的中國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2.蔡英文(19860000)。韓非的法治思想及其歷史意義。臺北:文史哲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3.陳榮捷(19940000)。中國哲學論集。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4.杜正勝(1992)。古代社會與國家。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5.楊伯峻(1982)。春秋左傳注。台北:源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6.王守仁、吳光、錢明、董平、姚延福(1992)。王陽明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7.陳確(1979)。陳確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8.牟宗三(1968)。心體與性體。台北:正中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9.金春峰(19971200)。漢代思想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0.勞思光(1997)。新編中國哲學史。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李明輝(1995)。孟子思想的哲學探討。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2.林啟屏(20040000)。儒家思想中的具體性思維。臺北: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3.龐樸(1980)。帛書五行篇研究。濟南: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4.楊儒賓(19960000)。儒家身體觀。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5.丁四新(2000)。郭店楚墓竹簡思想研究。東方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6.李威熊(19880000)。中國經學發展史論。臺北:文史哲。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7.張亨(1997)。思文之際論集:儒道思想的現代詮釋。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8.邢義田(19870000)。秦漢史論稿。臺北:東大。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9.朱熹、陳俊明(2000)。朱子文集。臺北:財團法人德富文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0.牟宗三(1985)。圓善論。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李明輝(1997)。儒家與康德。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2.顧炎武、徐文珊(1979)。原抄本日知錄。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3.唐君毅(1984)。中國哲學原論・原性篇。台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4.林義正(1987)。孔子學說探微。臺北:東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5.韓嬰、屈守元(1996)。韓詩外傳箋疏。巴蜀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6.錢穆(1983)。兩漢經學今古文平議。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7.何澤恆(20040000)。先秦儒道舊義新知錄。臺北:大安。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8.王汎森(20030000)。中國近代思想與學術的系譜。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9.劉述先(20000000)。儒家思想意涵之現代闡釋論集。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0.皮錫瑞、周予同(1983)。經學歷史。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1.余英時(1976)。歷史與思想。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2.閻若璩(1987)。尚書古文疏證。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3.李宗侗(1987)。中國古代社會史。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4.Tillich, Paul、魯燕萍(1994)。信仰的動力。桂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5.馬承源(2002)。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6.姜廣輝(2003)。中國經學思想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7.馬通伯(1986)。韓昌黎文集校注。臺北:華正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8.Durkheim, Émile、芮傳明、趙學元(1992)。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9.Graham, Angus Charles、張海晏(2003)。論道者:中國古代哲學論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0.徐復觀(1987)。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1.劉又銘(20000000)。理在氣中:羅欽順、王廷相、顧炎武、戴震氣本論研究。臺北:五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2.顏元、王星賢、張芥塵、郭征(1987)。顏元集。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3.馮友蘭(1991)。中國哲學史新編。藍燈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4.韓非、陳奇猷(1974)。韓非子集釋。河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5.王充、黃暉、劉盼遂(1990)。論衡校釋。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6.李學勤(1992)。周易經傳溯源--從考古學、文獻學看《周易》。長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7.荊門市博物館(1998)。郭店楚墓竹簡。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8.白奚(1998)。稷下學研究:中國古代的思想自由與百家爭鳴。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9.張載、章錫琛(1983)。張載集。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0.克利福德.格爾茲、納日碧力戈、郭于華、李彬、羅紅光、田青(1999)。文化的解釋。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1.脫脫、楊家駱(1978)。新校本宋史。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2.劉寶楠、高流水(1998)。論語正義。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3.唐君毅(1984)。中國哲學原論.導論篇。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4.孫希旦、沈嘯寰、戴聖、王星賢(1989)。禮記集解。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5.左丘明、韋昭、黃丕烈(1983)。國語。臺北:漢京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6.王健文(19950000)。奉天承運:古代中國的『國家』概念及其正當性基礎。臺北:東大。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7.徐復觀(1985)。中國思想史論集。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8.王曉波(1991)。先秦法家思想史論。台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9.章學誠、葉瑛(1986)。文史通義校注。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季旭昇。上博二小議,三:魯邦大旱、發命不夜 2003/05/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杜保瑞。對勞思光先生宋明儒學詮釋體系的方法論反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龐樸(2000)。天人三式一郭店楚簡所見天人關係淺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龐樸(2003)。再説“五至三無”,http://www.bamboosilk.org/Wssf/2003/pangpu03.htm。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廖名春(1998)。試論古史辨運動興起的思想來源。原道。上海:學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