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孔子仁學
作者:南相鎬
作者(外文):NAN,XIANG-HAO
校院名稱:國立台灣大學
系所名稱:哲學研究所
指導教授:鄔昆如
嚴靈峰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1991
主題關鍵詞:孔子仁學中道文質彬彬實踐論踐仁的政治哲學教育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2) 專書(0) 專書論文(1)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59
一、研究動機與目的:現代科學文明之發達,越來越要求人類的部分功能專門化,其
流弊則使人類越加形成畸型的機械人格。這時候正好需要孔子「仁學」之「文質彬彬
」的修養、實踐功夫,因為現代的我們離不開科學文明;惟有科學文明與人性、自然
之和諧,才能創造「文質彬彬」的人間社會。
二、什么叫「仁學」?孔子的「仁學」是,以「仁」為本質,以「中道」為形式,以
「文質彬彬」為修養、實踐的目標的學問體系。這「仁」與「中道」,在修養和實踐
過程中,匯合為「文質彬彬」。孔子「仁學」就是「實踐性的本質哲學」。
三、主要問題:筆者研究孔子「仁學」,在方法上主要探討下列的問題:第一、不憤
不啟,不悱不發的最大前提是什么?第二、其大前提的人性論、本體論基礎如何?第
三、人既已具備先天德性,何必后天繼續修養和學習?第四、如何學習?第五、為何
與如何踐仁?
四、主要內容及研究結果:筆者在「仁學」上所了解而探討的主要內容及研究結果如
下。第一章:研究分析孔子「仁學」之中心內容和結構,即孔子「仁學」的中心內容
是「仁」,結構是「中道」,為學模式及方法是「讀書、體證、體會、踐仁」。第二
章:探討「仁學的可能基礎」是為了追究修養、實踐論的基礎而討論人性論、本體論
方面問題。第三章:探討的主題是「下學而上達」的「仁學」修養論。其一、先弄清
楚「學」概念;其二、探討修養的理由;其三、孔子對教學的基本態度和主要內容;
其四、修養論的三方面即是學文、內修、實踐問題,與修養境界意義的達、從心所欲
不踰矩有關問題。第四章:探討孔子「仁學」系統上最后「實踐論」。「實踐論」在
內容上說,是「踐仁的政治哲學」。簡言之,其一、有德而有位者的「治國、平天下
」問題;其二、孔子為「治國、平天下」所提出的藍圖即是《春秋》大一統思想;其
三、踐仁的境界和有德而無位者的實踐問題。結論:其一、在現實上「仁學」思想模
式的適用與問題要點,即是客觀化問題與孔子的沈默,及以「文質彬彬」模式來診斷
現代文明的各種問題;其二、結語筆者提出「仁學」研究的現代理念與其未來歸趨的
問題。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