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載入處理中...
臺灣人文及社會科學引文索引資料庫系統
:::
網站導覽
國圖首頁
聯絡我們
操作說明
English
(3.128.200.140)
登入
字型:
**字體大小變更功能,需開啟瀏覽器的JAVASCRIPT,如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
如為IE7以上、Firefoxy或Chrome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來源文獻查詢
引文查詢
瀏覽查詢
作者權威檔
引用/點閱統計
我的研究室
資料庫說明
相關網站
來源文獻查詢
/
簡易查詢
/
查詢結果列表
/
詳目列表
:::
詳目顯示
第 1 筆 / 總合 1 筆
/1
頁
來源文獻資料
引文資料
題名:
說謊的非語言行為反應及其內在心理機制--一個以本土大學生為樣本的實證研究
書刊名:
刑事科學
作者:
林朱燕
/
林烘煜
作者(外文):
Lin, Chu-yen
/
Lin, Hung-yu
出版日期:
2000
卷期:
50
頁次:
頁89-102
主題關鍵詞:
說謊
;
非語言行為反應
;
內在心理機制
;
大學生
原始連結:
連回原系統網址
相關次數:
被引用次數:期刊(
1
) 博士論文(
1
) 專書(0) 專書論文(0)
排除自我引用:
1
共同引用:
29
點閱:35
期刊論文
1.
Iacono, W. G.、Lykken, D. T.(1997)。The validity of the lie detector: two surveys of scientific opinion。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82(3),426-433。
2.
Bradley, M. T.、Maclaren, V. V.、Carle, S. B.(1996)。Deception and nondeception in guilty knowledge and guilty actions polygraph tests。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81,153-160。
3.
Ben-Shakhar, G.、Dolev, K.(1996)。Psychophysiological detection through the guilty knowledge technique: Effects of mental countermeasures。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81,273-281。
4.
Burgoon, J. K.、Buller, D. B.、Floyd, K.、Grandpre, J.(1996)。Deceptive realities: Sender, receiver, and observer perspective in deceptive conversation。Communication Research,23,724-748。
5.
Ellaad, E.(1992)。Detection of deception: A transactional analysis perspective。The Journal of Psychology,127,5-15。
6.
Kalbfleisch, P. J.(1994)。The language of detecting deceit。Journal of Language and Social Psychology,13,469-496。
7.
Knapp, M. L.、Hart, R. P.、Dennis, H. S.(1974)。An exploration of deception as a communication construct。Human Communication Research,1(1),15-29。
8.
Kocsis, R. N.、Irwin, H. J.(1998)。The psychological profile of serial offenders and a redefinition of serial crime。Psychiatry, Psychology and Law,5,197-213。
9.
Pennington, N.、Hastie, R.(1990)。Practicing implications of psychological research on jury decision making。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16,90-105。
10.
Vrij, A.(1994)。Behavioral correlates of deception in a simulated police Interview。The Journal of Psychology,129,15-28。
11.
Vrij, A.、Semin, G. R.、Bull, R.(1996)。Insight into behavior displayed during deception。Human Communication Research,22,544-562。
12.
陳振煜、黃富源(19990300)。口語化與非口語化行為語言分析法的運用。刑事科學,47,157-173。
延伸查詢
13.
沈勝昂(19980900)。以非語言行為表現偵測個人處於焦慮狀態的可能性。警學叢刊,29(2)=120,91-110。
延伸查詢
14.
林故廷(19990900)。測謊技術之沿革。刑事科學,48,103-116。
延伸查詢
15.
邱俊智、林故廷(19970900)。測謊理論之應用及其限制。刑事科學,44,35-67。
延伸查詢
16.
陳振煜、羅時強(19990900)。測謊技術之區域比對法。刑事科學,48,117-148。
延伸查詢
17.
DePaulo, Bella M.(1992)。Nonverbal behavior and self-presentation。Psychological Bulletin,111(2),230-243。
圖書
1.
Argyle, Michael(1988)。Bodily communication。Methuen。
2.
保羅.艾克曼、施一中(1986)。說謊--如何拆穿商場、政治、婚姻中的騙局。台北:星光出版社。
延伸查詢
3.
Aronson, E.、Wilson, T. D.、Akert, R. M.、李茂興、余伯泉(1994)。社會心理學。台北:揚智文化。
延伸查詢
4.
Ekman, P.(1985)。Telling Lies。New York:Norton。
其他
1.
Vrij, A.(1999)。Nonverbal coding system。
圖書論文
1.
Baron, R. A.、Byrne, D.(1996)。Social perception: Understanding others。Social Psychology。Needham Heights: A Viacom Company。
2.
Coulthard, M.(1996)。The official version: Audience manipulation in police records of interviews with suspects。Texts and practices: Readings in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London:Routledge。
3.
Loftus, E. F.、Greene, E. L.、Doyle, J. M.(1989)。The psychology of eyewitness testimony。Psychological methods in criminal investigation and evidence。New York:Springer Publishing。
4.
Miller, G. R.、Stiff, J. B.(1993)。Conceptualizing and defining deceptive communication。Deceptive Communication。Newburg Park:Sage Publications。
5.
Zuckerman, M.、Driver, R. E.(1985)。Telling lies: Verbal and nonverbal correlates of deception。Multichannel integration of nonverbal behavior。Hillsdale NJ:Lawrence Erlbaum。
6.
楊國樞(1987)。心理學中有關中國國民性的研究。中國人的蛻變。台北:桂冠。
延伸查詢
7.
Zuckerman, M.、De Paulo, B. M.、Rosenthal, R.(1981)。Verbal and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of deception。Advances in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New York:Academic Press。
推文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文
推薦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薦
引用網址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引用網址
引用嵌入語法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引用嵌入語法
轉寄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轉寄
top
:::
相關期刊
相關論文
相關專書
相關著作
熱門點閱
1.
腦指紋技術運用於犯罪偵查之研究
2.
模擬情境下忠誠測驗受測者心脈速率比較研究
3.
警察機關防制ATM提領詐騙勤務及其成效評析--以桃園縣政府警察局為例(改制前)
4.
本土化犯罪偵查陳述內容評估表之編製
5.
性侵害加害人預防性測謊與臺灣現況
6.
測謊鑑定於性侵害案證據採用之研究
7.
測謊鑑定--日本最高裁判所昭和四十三年二月八日第一小法庭判決(刑集第二二卷二號五五頁、判例時報第五○九號十九頁)
8.
口語(Verbal)與非口語(Nonverbal)行為線索在偵訊上之應用與評析
9.
測謊於心理偵查之運用
10.
測謊前之現場勘察研究
11.
測謊於臺灣南部地區法院運用之研究
12.
測謊「區域比對法」之本土化改良研究初探
13.
測謊於刑事程序中之法律問題
14.
測謊在我國法院使用之實證研究
15.
測謊「區域比對法」之信效度研究初探
1.
警察詢問過程影響因素之研究—以陌生人間性侵害案件為例
2.
測謊生理反應與輔助工具之評估—以犯罪偵查與人事查核為例
1.
犯罪事實認定:論心證之形成與其抑制機制
2.
反社會性格罪犯之測謊反應與道德認知發展的關係
3.
社會理路和歷史建構--一個社會學詮釋架構的初探
4.
從心理測驗看華人的性格 : (一)量表的運用
5.
中國人真是「集體主義」的嗎?
無相關著作
1.
累了會說謊?自我損耗削弱誠信行為及其緩解機制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