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皎然意境論的內涵與意義--從唯識學的觀點分析
書刊名:佛學研究中心學報
作者:彭雅玲
作者(外文):Peng, Ya-ling
出版日期:2001
卷期:6
頁次:頁181-211
主題關鍵詞:皎然詩式意境立意重意取境緣境造境作用唯識學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4) 博士論文(2)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3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29
  • 點閱點閱:79
     皎然(720-798?)是唐代一位兼具詩人及僧人雙重身份的「詩僧」,他所寫的《詩式》不僅是唐代詩歌理論的重要著作,還影響後代詩格的寫作極為深遠。《詩式》蘊含極為豐富的詩歌理論,但其中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意境論的建構,意境論不僅在唐代詩論中極具代表性,而且在整個中國詩歌理論史上來說也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因此本文集中處理皎然的意境論。 皎然的意境論探討創作主體與創作對象的關係,如果拿來跟唯識學「識」這個觀念比較的話,實呈現出相當類似的理論思維。唯識學以「境」為根與識的對象,亦即指心與感官所感覺或思維的對象,這種用法與中國傳統使用「境」的概念有很大的不同,而內識與外境的關係,猶如創作過程中創作主體與創作對象的關係,識境理論隨著玄奘(600-664)的引進在中國流傳,很可能被皎然所取效吸收,影響了其詩歌理論的建構。因此本文便從唯識學的觀點,嚐試整理皎然境界論的理論架構,一方面希望能更清楚開顯皎然意境論的內涵與意義,另一方面則企圖呈現皎然意境論與佛教唯識學的理論相干性。
會議論文
1.黃景進(1995)。王昌齡的意境論。臺北。77-11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成唯識論。東京:大藏經刊行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壯鷹(1987)。詩式校注。濟南:齊魯詩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釋空海(1987)。文鏡秘府論校注。文鏡秘府論校注。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孫昌武(1985)。唐代文學與佛教。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孫昌武(1986)。意境縱橫探。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釋皎然、周維德(1993)。詩式校注。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伯偉(199209)。禪與詩學。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莊耀嘉(19900000)。馬斯洛:人本心理學之父。臺北:桂冠。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Jung, Carl Gustav、馮川、蘇克(1994)。心理學與文學。久大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錢鍾書(1991)。管錐編。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羅宗強(1986)。隋唐五代文學思想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李淼(1993)。禪宗與中國古代詩歌藝術。高雄:麗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周裕鍇(1992)。中國禪宗與詩歌。上海市: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鳩摩羅什。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蔡源煌(1987)。從浪漫主義到後現代主義:文學術語新詮。臺北:雅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羅根澤(1980)。中國文學批評史。臺北:學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馬鳴、真諦。大乘起信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王夢鷗(1984)。古典文學論探索。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羅曼.英加登、陳燕谷(1991)。對文學的藝術作品的認識。台北:商鼎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吳汝鈞(19940000)。印度佛學的現代詮釋。臺北:文津。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呂澂(1985)。中國佛學源流略講。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蕭統、李善(1977)。文選。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熊十力(1996)。佛家名相通釋。佛家名相通釋。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中國詩學辭典。中國詩學辭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郭紹虞。中國歷代文論選(第2冊)。中國歷代文論選(第2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劉綱紀(1995)。唐代華嚴宗與美學。傳統文化、哲學與美學。桂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世親。百法明門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全唐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全唐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龍樹菩薩。中論(卷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明)謝榛(1986)。四溟詩話,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清)馬位(1971)。秋窗隨筆,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楊際昌(1687)。國朝詩話,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