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清末民初中國留學德國的女生
書刊名:中正歷史學刊
作者:王惠姬
出版日期:2001
卷期:4
頁次:頁97-186
主題關鍵詞:清末民初留學生留德學生女性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1)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
  • 點閱點閱:238
期刊論文
1.關志昌。民國人物小傳─林徽因。傳記文學,49(6),1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元青(1997)。民國時期中國留德學生與中德文化交流。近代史研究,2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民國人物小傳:顧孟餘。傳記文學,47(3),134-1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吳奚真。追念趙麗蓮教授。傳記文學,55(2),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劉紹唐。民國人物小傳:趙麗蓮。傳記文學,55(3),1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公牘。教育公報,5(13),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民國人物小傳:張申府。傳記文學,62(5),1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章君穀(1974)。徐志摩的盛大婚禮。中外雜誌,15(1),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江山(1990)。徐志摩三角愛─他與張幼儀、林徽因、陸小曼的悲歡情史。中外雜誌,48(3),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朱稼軒。未完成的構想─黃季陸心目中的報紙。中外雜誌,39(1),71-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命令。教育公報,6(12),12-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張國治(1956)。德國大學與西德留學。教育與文化,10(8),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嚴翼長。聯邦德國大學制度與問題。教育資料集刊,1,7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1931)。教育消息:德國大學概況。湖北教育廳公報,2(14),37-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黎養源。德國柏林大學之概況。教育雜誌,20(2),7-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紀事。江蘇教育,3(10),1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1932)。教育消息。湖北教育廳公報,3(9),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胡美琦(1976)。紀念顧孟餘夫人─兼記義風可佩的吳美娥小姐。傳記文學,29(1),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劉心皇(1963)。徐志摩的元配夫人─「徐志摩與陸小曼」附錄之一。暢流,9-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蔣復璁。徐志摩先生軼事。傳記文學,54(6),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郜瑩(1987)。趙麗蓮終生奉獻於英語教學。婦女雜誌,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趙永在(1968)。桃李春風五十年─趙麗蓮七十初度。中國一週,975,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曹聚仁。民主同盟的形成及其下場。傳記文學,72(1),7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民國人物小傳:勞君展。傳記文學,72(5),1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王惠姬(1980)。清末民初的女子留學教育(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楊步偉(1979)。一個女人的自傳。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周棉(1999)。中國留學生大辭典。中國留學生大辭典。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石曾(1961)。石僧筆記。中國國際文字學刊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鄭名楨(1994)。留法勤工儉學運動。太原:山西高校聯合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楊步偉(1972)。雜記趙家。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季羨林(1992)。留德十年。北京:東方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蕭黎、馬寶珠、呂延壽(1992)。影響中國歷史的一百個女人。廣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趙景深(1948)。文壇憶舊。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呂美頤、鄭永福(1990)。中國婦女運動(1840-1921)。河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林子勛(1976)。中國留學教育史。台北:華岡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劉真、王煥琛(1980)。留學教育─中國留學教育史料(第四冊)。留學教育─中國留學教育史料(第四冊)。臺北:遠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中華留學名人辭典編委會(1992)。中華留學名人辭典。中華留學名人辭典。吉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胡蘭畦(1985)。胡蘭畦回憶錄1901-1936。胡蘭畦回憶錄1901-1936。四川。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寰球中國學生會(1926)。寰球中國學生會民國十五年特刊。上海:寰球中國學生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舒新城(1973)。近代中國留學史。台北:中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高平叔、中國蔡元培研究會(1997)。蔡元培全集。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李璜(1973)。學鈍室回憶錄。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孫石月(1995)。中國近代女子留學史。中國和平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賀國慶(1998)。德國和美國大學發達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盧瑞蓮(1991)。劉清揚。中華女英杰。武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王光祁先生紀念冊。王光祁先生紀念冊。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倪超(1991)。德國留學的經過與感想。八十回憶錄。臺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喬珮(1981)。中國現代音樂家。中國現代音樂家。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胡有瑞(1984)。現代學人散記。現代學人散記。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林太乙(1990)。林語堂傳。林語堂傳。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丁建宏(1989)。視線所窺,水是東方─中德文化關係。中外文化交流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蔡元培(2000)。男女交際問題雜感。女界舊蹤。南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蕭言(1986)。趙麗蓮是眾人喜愛的鵝媽媽。傑出的女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張鐘、陳志瑩(1982)。「一大」前留法學生中共產黨小組問題初探。黨史研究資料 (第三冊)。四川。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中國革命博物館、湖南省博物館(1980)。新民學會資料。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劉清揚。五四期間的郭隆真。五四運動回憶錄(上冊)。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楊再道(1995)。張若名研究資料。張若名研究資料。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顧永棣(1986)。雷與虹─徐志摩的愛情生活。雲遊─徐志摩懷念集。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張樁年、陸國俊(1998)。陳翰笙百歲華誕集。陳翰笙百歲華誕集。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陳翰笙(1999)。陳翰笙文集。陳翰笙文集。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張文秋(1998)。伴歲月踏歌而行─賀陳翰笙教授期頤大壽。陳翰笙百歲華誕集。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談家芳(1998)。五十年雪泥鴻爪─記陳翰笙與李純青的友誼。陳翰笙百歲華誕集。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孫少禮、孫幼禮(1998)。陳翰笙姨父和我們。陳翰笙百歲華誕集。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Yuan, Tung-Li(1963)。A Guide to Doctorial Dissertation by Chinese Students in Continental Europe 1907-1962 (Part IV)。A Guide to Doctorial Dissertation by Chinese Students in Continental Europe 1907-1962 (Part IV)。New York。  new window
40.四川同鄉會四川叢書編輯委員會(1985)。謝持文集。謝持文集。高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鄧公玄(1979)。浮漚掠影。浮漚掠影。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薛理勇(1999)。上海舊影─老學堂。上海舊影─老學堂。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1991)。中華民國史檔資料匯編(第三輯)。中華民國史檔資料匯編(第三輯)。江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張天麟(1937)。德國留學指導書。德國留學指導書。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孔琳(1998)。留學德國一千個日子:早安!德意志。留學德國一千個日子:早安!德意志。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徐寄廎(1929)。最近上海金融史。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1937)。上海研究資料續集。上海研究資料續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徐敏子(1996)。揭開家族史的面紗。小腳與西服─張幼儀與徐志摩的家變。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黃季陸先生事略。國史館現藏民國人物傳記史料彙編。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李鴻儒(1985)。江蘇旅臺外人士史料彙編。江蘇旅臺外人士史料彙編。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張談掌珠(1989)。我的八寶菜人生。我的八寶菜人生。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1998)。顧孟餘先生事略。國史館現藏民國人物傳記史料彙編(第17輯)。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劉紹唐。民國人物小傳(第九冊)。民國人物小傳(第九冊)。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曹又方(1976)。她們為什麼成名。她們為什麼成名。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清華學校(1918)。Who’s Who of American Returned Students。Who’s Who of American Returned Students。北京。  new window
56.史建霞(1998)。陳翰笙早期在北京的革命活動。陳翰笙百歲華誕集。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朱敏(1998)。陳翰笙老師對我的教育和啟發。陳翰笙百歲華誕集。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陳洪、陳凌海。吳稚暉先生大傳。吳稚暉先生大傳。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陳翰笙、陳洪進(1998)。陳翰笙同志談「地下工作二十五年」。陳翰笙百歲華誕集。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薛葆鼎(1998)。翰老跨世紀的一生。陳翰笙百歲華誕集。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薛葆鼎(1998)。他的事跡是一座豐碑。陳翰笙百歲華誕集。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張彥(1998)。陳翰笙與《中國建設》。陳翰笙百歲華誕集。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陳翰笙(1999)。陳翰笙年譜。陳翰笙文集。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樂生(1984)。給吳明的三封信。趙世炎選集。四川。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周恩來(1994)。旅歐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報告第一號。留法勤工儉學運動史稿。成都。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中共中央黨史資料征集委員會(1987)。傅鐘談旅法勤工儉學和社會主義青年團旅歐總支部。共產主義小組(下冊)。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顏儀民(1989)。賽金花與紫禁城。文史資料選輯(第18輯)。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第一次中國教育年鑒。第一次中國教育年鑒。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莫華(2000)。絕世情緣:徐志摩的癡與悲。絕世情緣:徐志摩的癡與悲。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張允侯(1920)。赴法學生之調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平檔,留學事務─日本,民元至12年留日畢業生檔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937)。津貼。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徐志摩。1922年3月26日柏林寄給小曼的信。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掌珠(2001)。我所知道的張幼儀,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一九四六年留德返回學生登記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張邦梅、譚家瑜(1996)。小腳與西服:張幼儀與徐志摩的家變。Bound Feet & Western Dress: A Memoir。臺北:智庫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