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壓力型體制下的鄉村政治關係:控制與反抗--兼論中國大陸農村基層民主化問題
書刊名:遠景基金會季刊
作者:柳金財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Liu, Chin-tsai
出版日期:2003
卷期:4:2
頁次:頁111-145
主題關鍵詞:壓力型體制村民自治制度政治承包制目標責任制鄉鎮長直選Pressurized systemVillage self-governmentPolitical contract systemThe responsibility system for attaining targetDirect election for the township magistrate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3)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1
     本文試圖運用「壓力型體制」的概念來解釋中國大陸鄉村支配關係的形成,認為帶有強制性的行政體制已導致村民自治難以發揮其制度上的影響效應。主要探討內容:第一,壓力型體制下鄉村支配關係的形成,這實質上是一種政治承包制,在目標責任制與一票否決制的設計下排除了農民與國家間的適度分權。第二,壓力型體制下的鄉村關係所產生的種種弊端,包括鄉鎮基層政權機構膨脹、農民負擔加重與提供幹部腐化的機會等;在政績政治的掛帥下導致普遍的制度性說謊與政府暴力。第三,農民對基層政權過度干預村民自治制度運作所採取的抵制策略,包括罷免權的運用與集體越級上訪所爆發的種種抗爭。第四,分析當前中共進行稅費改革與村民自治制度的關係,指出費改稅雖可降低鄉村幹部完成國家任務的難度並減輕農民負擔,但村民自治的實踐卻無法在制度上消除農民的負擔。最後,作者認為轉換既存鄉鎮基層政權的合法性基礎不失為調整鄉村支配關係的變革措施之一,甚至中國大陸農民必須超越鄉鎮長直接選舉這個層次,始能真正重構國家與農民的關係。
     This article aims to use the term “pressurized system” to explain the formation of dominated relationship between township town government and village self-government—how do the obligatory administrative system inhibit the operation of village self-government system and make it unable to elaborate institutional influencingeffect? This article discusses: 1. The dominated relationship between township and village is substantially “political contract system”; the design of responsibility system for attaining targets and “appointing cadres on the basis of their performance” will exclude the reasonable allocation of power between the state and peasants. 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ownship and village under pressurized system produces various of defects, such as swelling the organization of township government, aggravating the burden of farmers and providing opportunities for corruption. 3. Peasants use the strategy of recall and appeal to boycott township government excessively intervene the operation of village self-government system. 4. Discussing the interaction of rural tax reform and village selfgovernment. Finally,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at transformation of the legitimacy for township government will become a good reforming measure to accommodate the dominated relationship between township and village—even the Chinese peasants must exceed the level of direct election for township magistrates, so it will really restructu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ate and peasants.
期刊論文
1.吳理財(1999)。民主化與中國鄉村社會轉型。天津社會科學,199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中共湖北省委組織部、湖北省社會經濟調査課題組(1997)。村級管理方式研究。中國農村觀察,1997(8),32-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雅林(1998)。農村基層的權力結構及其運行機制─對黑龍江省昌五鎮的個案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報,5,37-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蘇州大學法學院行政法課題組(1997)。當前農村亂收費現象成因分析及對策。中國農村經濟,9,36-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姬業成(2001)。一票否決不能濫用。鄕鎮論壇,7,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杜贊奇(1994)。現代化的陷阱--1900-1942年中國國家政權的擴張對華北鄉村社會的影響。戰略與管理,1994(4),38-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鄒和平(1994)。論我國村民自治的發展特徵。理論與改革,4,33-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王向民(2002)。鄉鎮和村-政治系統和社會系統的博奕空間。中國政治(D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鄭法(2000)。農村改革與公共權力的劃分。戰略與管理,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課題組(1999)。築起農村堅強的戰鬥堡壘-對重慶合川市農村黨支部建設的調查與思考。探索,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劉井明(1998)。鄉村幹部交往結構。中国农村观察,2,48-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中共泰安市委黨校課題組(1997)。農村村級財務管理的現況、問題及整治思想。中國農村經濟,8,28-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詹成付(1998)。推行村財鄉管要慎重。改革內參,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張汝立(2001)。目標、手段與偏差-農村基層政權組織運行困境的一個分析架構。中国农村观察,4,67-6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王金洪(2001)。改革以來我國農業政策變動與農民利益的相關分析。開放時代,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楚成亞(2000)。鄉鎮政府自我利益的擴張與矯治。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問題,2000(2),19-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2000)。組織與規範-關於一些地方村務管理危機的分析。調查研究報告,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胡文凱、胡國輝(1999)。農村基層行政中侵權現象的思考。人大研究,199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2000)。一項農民調查說:「政府」成為一大暴力。北美自由論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譚秋成(2001)。農村稅費改革:放棄還是完善。中國農村經濟,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徐勇(2001)。村民自治、政府任務及稅費改革--對村民自治外部行政環境的總體性思考。中國農村經濟,2001(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孫津(2001)。稅費改革:中國農民減輕負擔的過渡性措施。中國評論,5,56-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王旭(1997)。鄉村中國的基層民主化模式。當代中國研究,1,145-1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龍太江(2002)。國家政權建設與鄉村發展-對革命後中國鄉村社會現代化進程的反思。中國政治,6,88-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吳理財(2002)。二十世紀村政的興衰及村民自治與國家重建。當代中國研究,2,31-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陳淳斌(2002)。民主化?正當化?中國大陸鄉鎮長直選實驗的模式及其意涵。中國事務季刊,10,58-7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柳金財(2002)。中國大陸鄉鎮長選舉制度改革之探討。共黨問題研究,28(4),19-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黃輝祥、徐勇(2001)。目標責任制:行政主控型的鄉村治理及績效-以河南L鄉為個案。武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敬堯(2001)。農村政策運行中的鄉村幹部暗行為分析-以Y鄉為觀察對象。武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邱澤奇(1997)。鄉村選舉與村鎮組織關係-兼論中央與地方關係的制度變遷。沒有紀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金太軍、施從美(2001)。現行鄉村關係的張力及其成因分析。武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董磊明(2001)。鄉村關係、稅費改革與村民自治-來自蘇北地區的調查。武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張濤(2002)。中國大陸「三農」問題及其對策。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吳淼(2001)。選擇性控制:行政視角下的鄉村關係-對湖南省H鎮政府對村關係的個案闡釋。武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賀雪峰、王習明(2001)。鄉村組織及其財政狀況-湖北J市調查。武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吳貴民(1992)。村民自治是化解幹群矛盾的鎖匙。北京。182-18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彭宗超(2001)。鄉鎮自治與鄉鎮長直選-中國鄉鎮政權運行中的主要問題與根本對策分析。湖北省荊門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李錦順(2001)。農村鄉級政府行為失範與農民利益保護--以河南省信陽縣為例(碩士論文)。廣西省師範大學,廣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徐勇(1999)。徐勇自選集。武漢: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徐增陽、劉金海(2001)。鄉鎮管理與工作方法。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刁田丁、伏寧、潘享清、潘保軍(1999)。中國機構改革的理論與實踐。北京:法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程同順(2000)。當代中國農村政治政治發展研究。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徐勇(1997)。中國農村村民自治。武漢:華中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楊繼繩(2000)。中國社會各階層分析報告。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于建嶸(2001)。岳村政治:轉型期中國鄉村政治結構的變遷。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張靜(1998)。基層政權--鄉村制度諸問題。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李昌平(2002)。我向總理說實話。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榮敬本、崔之元、王拴正、高新軍、何增科、楊雪冬(1998)。從壓力型體制向民主合作體制的轉變:縣鄉兩級政治體制改革。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朱鋼、張元紅、張軍(2000)。聚焦中國農村財政。太原:山西經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張厚安(1992)。中國基層政權。中國基層政權。成都。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吳理財(2002)。支配、衝突與合作-試論鄉村關係。中國農村研究,2001年卷。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任寶玉(2002)。財政視角下的鄉級治理-以河南劉鄉為個案。中國農村研究,2001年卷。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2000)。進入二十一世紀的中國農村。進入二十一世紀的中國農村。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2001)。中國農村發展研究報告(二)。中國農村發展研究報告(二)。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托馬斯.希伯拉、沃夫岡.陶普曼(2001)。經濟與社會變遷對中國鄉村的政治影響。改革發展與社會變遷。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王曉旭(2001)。100封村委會選舉上訪信的分析。鄉土中國的民主選舉-農村村民委員會選舉研究文集。武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王習明(2001)。上訪背景下的村級選舉-湖北童村調查。鄉土中國的民主選舉-農村村民委員會選舉研究文集。武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2000)。中國村民自治前沿。中國村民自治前沿。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吳理財(2001)。制度設計、變形及其原因淺析-來自S鄉「組合競選」村委會實驗的觀察報告。村委會選舉觀察。天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陶興林(2001)。城郊雜居村的宗族與治理-安徽省汪廟村調查。村治中的宗族-對九個村的調查與研究。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中共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總隊(2001)。2000-2001年:中國農村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2000-2001年:中國農村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2001)。北京訪談,沒有紀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001)。北京訪談記錄,沒有紀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