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從文學發展解釋唐代古文運動產生之因素
書刊名:文學前瞻
作者:林昭賢
出版日期:2003
卷期:4
頁次:頁75-83
主題關鍵詞:文學發展唐代古文運動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0
     發生於唐代貞元、元和年間的古文運動,對於日後的中國文學發展,產生了不少的影響;在這些影響中最重要的莫過於將當時行文以講究駢儷、對偶之「駢文」為主的這種文學體裁,一變而為夾雜少量駢偶句,但以自由的單行散體為主的「古文」,取代了自東漢以來逐漸形成的駢體文對文壇的統治。本文專從文學本身的發展這一範籌去理解古文運動產生的原因,進而發現由於做為當時主要文學表現手法的駢文,無法完整地抒發創作主體的情感思想,甚至造成阻礙,於是語言規則遠較駢文自由的古文便在這時順應而起,以至起而代之。
圖書
1.胡適(1994)。文學改良芻議。臺北:遠流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胡適(1981)。白話文學史。台中:臺南:東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孫昌武(1984)。唐代古文運動通論。百花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馬克思(1996)。馬克思古代社會史筆記。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劉國盈(1984)。唐代古文運動論稿。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胡適(1935)。逼上樑山。中國新文學大系。上海:良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