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飆車少年暴力攻擊行為之分析與對策
書刊名: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學報
作者:翁培尹
出版日期:2004
卷期:5
頁次:頁169-195
主題關鍵詞:飆車少年暴力行為犯罪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823
  • 點閱點閱:100
期刊論文
1.楊士隆(19991000)。青少年殺人犯罪問題與防治對策。法學叢刊,44(4)=176,90-10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Miller, Walter B.(1958)。Lower Class Culture as a Generating Milieu of Gang Delinquency。Journal of Social Issues,14(3),5-19。  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行政院研考會(1989)。飆車問題之成因及防治途徑。台北市:行政院研考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榮華(1989)。飆車者心態分析及其輔導策略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謝瑞智(1989)。飆車處理問題。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陳志銘(2001)。警察政策形成之利害關係人研究--台北市取締陽金公路飆車之個案分析(碩士論文)。中央警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傳庸(1995)。飆車少年暴力行為質的研究與對策(碩士論文)。中央警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楊曙銘(1999)。少年殺人犯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Berg, Bruce L.(1998)。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for the Social Sciences。Allyn and Bacon。  new window
2.張景然(1992)。青少年犯罪學。臺北: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許春金(2010)。犯罪學。中央警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慈幸(2002)。青少年法治教育與犯罪預防。嘉義:石濤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黃富源、范國勇、張平吾(2002)。犯罪學概論。桃園:中央警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蔡德輝、楊士隆(2001)。少年犯罪 : 理論與實務。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楊國樞、文崇一、吳聰賢、李亦園(1983)。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台北:東華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黃安邦、Sears, D.、Freedman, J. L.、Peplau, L. A.(1992)。社會心理學。台北市: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張春興(1995)。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Hirschi, T.(1969)。Causes of delinquency。Berkeley, Californi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new window
11.林山田(1976)。犯罪問題與刑事司法。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行政院青輔會(2003)。飆車青少年之休閒需求及因應對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林世英(1990)。飆車黨的病理和對策,以個人和家庭爲中心。觀互選粹(四)。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林進材(1995)。青少年問題檔案。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兼頭吉市(1981)。少年之暴力。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謝靜琪(1998)。少年飆車行為的分析與防制。刑事政策與犯罪研究論文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Lemart, E.(1951)。Sccial pathology。New York。  new window
其他
1.(1987)。台北市政府警察局北投分局防止大度路飆車勤務檢討報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謝智謀(2003)。飆車青少年之休閒需求及因應對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