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學前兒童對中文字形結構的認識
書刊名:基礎教育學報
作者:陳莉莉郭婉儀
作者(外文):Chan, LilyKwok, Elisa
出版日期:2004
卷期:13:2
頁次:頁23-38
主題關鍵詞:學前兒童中文字形結構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3)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3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81
期刊論文
1.陳傳鋒、黃希庭(1999)。結構對稱性漢字視覺識別特點的實驗研究。心理學報,1999(2),154-1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肖崇好、黃希庭(1998)。漢字獨體字識別中的框架結構效應。心理科學,1998(3),221-2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韓布新(1998)。漢字識別中部件的頻率效應。心理科學,21(3),193-19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積家、盛紅巖(1999)。整體與部分的關係對漢字的知覺分離影響的研究。心理學報,1999(4),369-37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彭聃齡、王春茂(1997)。漢字加工的基本單元:來自筆畫數效應和部件數效應的證據。心理學報,1997(1),8-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黎紅、陳烜之(1999)。漢字識別中的部件加工:錯覺性結合實驗的證據。心理科學,1999(3),213-2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娟、傅小蘭、林仲賢(2000)。學齡兒童漢語正字法意識發展的研究。心理學報,32(2),121-1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沈模衛、朱祖祥(1997)。對漢字字形識別層次模型的實驗驗證。心理學報,1997(4),350-3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何志恆、廖佩莉、劉社堯(2002)。香港幼稚園寫字教學調查報告。教育曙光,46,51-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Chan, L.、Nunes, T.(1998)。Children’s understanding of the formal and 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written Chinese。Applied Psycholinguistics,19,115-131。  new window
11.喻柏林、馮玲、曹河圻、李文玲(1990)。漢字的視知覺--知覺任務效應和漢字屬性效應。心理學報,1990(2)=22,141-1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姚真(1997)。5-9歲兒童漢字意識與閱讀(碩士論文)。北京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謝錫金(2002)。綜合高效識字教學法。香港:青田教育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香港教育署(1996)。學前教育課程指引。香港:香港教育署課程發展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謝錫金(2000)。愉快學漢字。香港:香港教育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胡裕樹(1992)。現代漢語。香港: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劉鳴(1994)。漢字視覺表象與字形學習的關係。Advances in the Study of Chinese Language Processing。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鄧仕樑(2001)。邁向二十一世紀的香港語言教育。香港語文教學反思:中國語文選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