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王充哲學的當代詮釋及其反思
書刊名:揭諦
作者:劉謹銘
作者(外文):Liu, Chin-ming
出版日期:2006
卷期:10
頁次:頁153-191
主題關鍵詞:王充論衡科學主義人倫道德歷史唯物論Wang ChongLunhengScientismEthicsHistorical materialism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17
  • 點閱點閱:42
王充哲學的當代詮釋,在面貌上呈現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的情形。而綜觀王充哲學的當代詮釋,較諸傳統的詮釋,可謂新意迭出,目不暇給。本文旨在透過眾多王充哲學的當代詮釋中,挑選諸如科學的、德性的、歷史唯物論的、邏輯實證論等重要且具有代表性的觀點切入,對於王充哲學當代詮釋之研究情形,作一深入的評析。探討這些以新觀點來詮釋王充思想的眾多研究當中,究竟優劣得失如何?具有那些值得吾人加以關注的意義?又我們如何透過反思,對於王充哲學的理解防弊取利?希望經由作者的努力,能使吾人對於王充哲學的當代詮釋有更深一層的瞭解。
期刊論文
1.劉謹銘(20040100)。從「問孔」「刺孟」論王充批判經典的原旨。鵝湖,29(7)=343,39-4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黎惟東(19880500)。論王充歷史觀的矛盾。華岡文科學報,16,79-9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謹銘(20030600)。馮友蘭對王充理解之商榷。思與言,41(2),169-20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俊民(19920900)。馬列主義與中國哲學史--論哲學史研究中的「黨性原則」問題。哲學雜誌,2,74-9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劉謹銘(20040300)。從儒家義理層次回應王充的〈問孔〉與〈刺孟〉。東方人文學誌,3(1),21-3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劉謹銘(20030600)。王充思想是否符合科學標準之評議。漢學研究,21(1)=42,391-41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黎惟東(1984)。王充哲學研究(博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馮曉馨(1998)。徐復觀先生<王充論考>評析(碩士論文)。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殷鼎(1991)。馮友蘭。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胡適(1996)。中國中古思想史長編。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申(1993)。中國古代哲學和自然科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馮友蘭(1982)。中國哲學史新編。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鄭文(1958)。王充哲學初探。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約瑟、勞隴(1987)。四海之內--東方和西方的科學與社會。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周桂鈿(1994)。虛實之辨--王充哲學的宗旨。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徐敏(1979)。王充哲學思想初探。北京:三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錢志純(1992)。理則學。臺北:輔仁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關鋒(1957)。王充哲學思想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劉盼遂(1967)。論衡集解。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李約瑟、陳立夫(1977)。中國之科學與文明。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余英時(1989)。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臺北:聯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何秀煌(1988)。文化、哲學與方法。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林正弘(1994)。邏輯。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黃國安(1975)。王充思想之形成及其論衡。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胡適(1997)。中國哲學史大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馮耀明(1989)。中國哲學的方法論問題。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徐復觀(1979)。增訂兩漢思想史。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馮友蘭(1993)。中國哲學史‧原儒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龔鵬程(1999)。漢代思潮。南華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李偉泰(1985)。漢初學術及王充論衡述論稿。臺北:長安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黃雲生(1975)。王充評論。三信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曾春海(2004)。兩漢魏晉哲學史。臺北:五南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金春峰(19971200)。漢代思想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勞思光(1990)。新編中國哲學史。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成中英(1985)。中國哲學的現代化與世界化。台北:聯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徐復觀(1959)。中國思想史論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林麗雪(1991)。王充。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徐復觀(1982)。中國思想史論集續編。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鄺芷人(19980000)。陰陽五行及其體系。臺北:文津。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李維武(2000)。王充與中國文化。貴州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陳叔良(1982)。王充思想體系。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陳拱(1996)。王充思想評論。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侯外廬、趙紀彬、杜國庠、邱漢生(1957)。中國思想通史。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韋政通(1996)。中國思想史。臺北:水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董仲舒、蘇輿、鍾哲(1992)。春秋繁露義證。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王充、黃暉、劉盼遂(1990)。論衡校釋。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牟宗三(1989)。才性與玄理。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胡適(1990)。王充的論衡。論衡校釋。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徐道鄰(1988)。王充論。中國哲學思想論集.兩漢魏晉隋唐篇。臺北:水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