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跆拳道規則修訂對選手比賽的影響
書刊名:中華體育季刊
作者:毛彥明 引用關係陳詩欣徐台閣
出版日期:2007
卷期:21:1=80
頁次:頁92-99
主題關鍵詞:跆拳道競技規則訓練邊角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1)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5
  • 點閱點閱:36
跆拳道競賽規則於1973年5月28日制定,直至2005年4月12日為第十一次的修訂;本次修訂不同於以往的規則事項,訂於2006年7月的比賽開始實施。這三十多年來,從跆拳道競技比賽中累積了許多經驗,顯示以競賽規則來做為訓練導向在跆拳道比賽中是非常重要的。新規則的主要變更為競賽場地縮小,由原先的12×12平方公尺修訂為10×10平方公尺,選手合法的比賽面積縮小了30%;新加入得分差距勝,也就是雙方選手得分差距達7分,或得分頂限勝為一方選手得分達12分時就停賽判勝;再者,給分副審增加一人,如此一來,在比賽中由原先三人,兩人給分獲得一分,現在改為四人要三人給分才得一分,如要獲得裁判認同給分,攻擊的準確性及攻擊的爆發力更顯重要;最後,修改了競賽選手由原先扣滿三分失格,現改為扣滿四分失格。因此從規則修訂實施後來看,要於比賽中獲勝的關鍵便是攻擊與防守的積極主動性,要更加注意兩者之間的基本防禦距離與攻擊變換的移動距離,以及在邊角區域對抗形成時的邊角戰術運用,攻擊角度的快速修正,與積極的加強頭部上端攻擊的準確性,都是教練與選手為了爭取得分獲勝而必須因應的項目。本文探討修訂後之新規則及訓練因此所需的因應措施,以提供教練及選手參考。
期刊論文
1.俞智贏(20060600)。從新規則的修定探討男子體操訓練方法的因應。中華體育季刊,20(2)=77,86-9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涂國誠(19981200)。羽球專項肌力和爆發力的訓練。大專體育,40,52-5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門鳳偉(2002)。跆拳道邊角戰術在比賽中的應用。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5(6),843-8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尚迎秋、陳立人(2002)。我國跆拳道運動科研現狀綜述。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5(5),605-60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宜正(1994)。運動學習前後運動關連腦電位之變化。體育學報,24,337-39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徐台閣(2005)。再創奧運巔峰。國民體育季刊,34(4),21-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李勝國(1996)。跆拳道競技運動強度和血液成份的變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Lorezo, J. C.、Tudor, O. B.、Mauro, D. P.(2002)。Serious strength。Champaign, IL:Human kinetics。  new window
2.田麥久(1998)。論運動訓練計畫。台北:中國文化中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文弢(1996)。運動負荷的生化評定。廣東: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Fleck, S. J.、Kraemer, W. J.(1997)。Designing resistance training programs。Human Kinetics。  new window
5.World Taekwondo Federation.(2005)。Competition rules and interpretaction。  new window
6.胡奕海(2000)。運動訓練方法與手段。運動訓練學。北京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書籍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