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華人社會學如何而不可能?
書刊名:社會理論學報
作者:翟本瑞
作者(外文):Jai, Ben Ray
出版日期:2008
卷期:11:1
頁次:頁57-80
主題關鍵詞:華人社會學社會學理論學術社群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2
  • 點閱點閱:34
期刊論文
1.翟本瑞(1978)。選擇性親近性。社會實體與方法:韋伯社會學方法論,85-10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許木柱(20000500)。人類學學門成就評估報告。人文與社會科學簡訊,3(1),31-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葉啟政(20031200)。臺灣社會學的知識--權力遊戲。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35,1-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蘇國賢(20041200)。社會學知識的社會生產:臺灣社會學者的隱形學群。臺灣社會學,8,133-19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Kant, Immanuel、牟宗三(1983)。純粹理性之批判。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Durkheim, E.(1960)。Montesquieu and Rousseau。Michigan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3.Parsons, T.、Shils, E.(1952)。Toward a General Theory of Action。Harvard UP。  new window
4.(1987)。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學門規劃資料。臺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Hughes, H. Stuart、李豐斌(1981)。意識與社會--1890 年至1930 年間歐洲社會思想的新取向。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林光美。中國圖書分類法(討論稿)39人類學,http://catweb.nd.edu.tw/datas/2-l-18/390_92.pdf。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Simmel, G.(1973)。The Sociology of Sociability。The Origins and Growth of Sociology。Penguin。  new window
2.Simmel, G.(1959)。How is Society Possible?。Georg Simmel, 1858-1918。Ohio Stat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3.翟本瑞(1993)。社會學的社會基礎。心靈、思想與表達法。臺北:唐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杜祖貽(1993)。引言。西方社會科學理論的移植與應用。臺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石士儀、楊麗璿(1993)。臺灣大陸香港留美學習社會科學者的博士論文研究方向的初步調查分析。西方社會科學理論的移植與應用。臺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周平(2007)。學術評鑑、知識生產與學術人的自我監視。臺灣教育問題的批判與反省。嘉義:南華大學教育社會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翟本瑞(2002)。梁山泊軍師的本土化研究。連線文化。嘉義:南華社會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楊國樞(1987)。緒論:人文學及社會科學研究的臺灣經驗。三十年來我國人文及社會科學之回顧與展望。臺北:東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Weber, Max(1949)。"Objectivity" in Social Science and Social Policy。The Methodology of Social Sciences。The Free Press。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