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鞍馬項目縱向前、後移位動作之訓練方法探討
書刊名:中華體育季刊
作者:陳光輝 引用關係湯文慈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10
卷期:24:3=94
頁次:頁152-158
主題關鍵詞:競技體操鞍馬縱向移位訓練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3)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8
  • 點閱點閱:460
在國內、外優秀選手完成的鞍馬項目整套動作中,實施縱向前、後移位動作的頻率極高,此一系列動作具有極佳的實用性,故本文針對縱向前、後移位動作訓練方式來進行探討。本文詳細紀錄選手實際從事動作練習的過程,內容細分爲兩個部份:一、技術要領探討:選手應將併腿全旋技術運用在馬端位置,實施面向馬外的併腿全旋時,需避免併腿全旋進行至後段時腿部發生撞擊馬鞍的情形。當動作進行至支撐馬鞍及鞍馬器械中段位置時,需特別注意身體重心及腿部迴旋時高度的平衡,尤其當動作進行至鞍馬器械中段位置時,應運用肩關節頂肩的技術來提昇重心高度,使縱向前、後移位動作得以順利完成;二、輔助訓練方式:選手可運用懸垂式水桶來從事輔助訓練,藉以增加動作訓練的數量,迅速提昇選手對動作的熟練性,同時應強化上肢及腹、背部肌群的肌力,以利選手實際在鞍馬器械上從事動作訓練時,能獲得事半功倍的訓練效果。
期刊論文
1.方雩、陳光輝、湯文慈(20091200)。鞍馬單環併腿全旋之訓練方法與應用。北體學報,18,124-13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Baudry, L.、Leroy, D.、Chollet, D.(2003)。Spatio-Temporal variables of the circle on a pommel horse according to the level of expertise of the gymnast。Journal of Human Movement Studies,44,195-208。  new window
3.陳光輝、鄭黎暉、陳銘堯(20090300)。競技體操選手基本動作練習應注意事項探討。中華體育季刊,23(1),138-14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光輝、陳漢棟、高明峰(20051200)。男子競技體操短木馬併腿全旋動作之訓練方法探討。國立體育學院論叢,16(3),319-33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Grassi, G.、Turci, M.、Shirai, Y. F.、Lovecchio, N.、Sforza, C.、Ferraio, V. F.(2005)。Body movements on the men's competition mushroom: a three dimensional analysis of circular swings。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39(8),489-492。  new window
6.陳光輝、陳嘉遠、蔡亨(20070600)。男子競技體操賽高難度動作出現次數對整套動作起評分影響之分析。國立體育學院論叢,18(2),73-8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馮張昌、潭汝生(1985)。關於發展鞍馬托馬斯全旋經倒立動作的探討。北京體育學院學報,8(2),34-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光輝(20060300)。男子競技體操鞍馬獨特性動作之技術要領分析--單手支撐仰轉360°動作。國立體育學院論叢,17(1),59-6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蔡亨、艾建宏、洪欣正(20070300)。體操小山羊鞍馬全旋運動學分析驗證裁判評分之研究。體育學報,40(1),39-5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蔡亨(20081200)。三種輔助器材對鞍馬全旋動作之運動學分析。體育學報,41(4),43-5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蔡亨(20071200)。體操選手鞍馬全旋動作在兩種輔助器材上之比較。大專體育學刊,9(4),125-13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陳光輝、蔡亨、王明鴈(20051200)。我國與亞洲優秀男子競技體操選手鞍馬項目整套動作編排方式之比較分析。國立體育學院論叢,16(3),333-34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陳光輝、陳銘堯(20081200)。由2005、2007年世大運成績看我國大專男子競技體操發展現況。大專體育,99,85-9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陳光輝、湯文慈、方雩(2009)。鞍馬項目正交叉動作之訓練方法探討。北體學報,17,49-5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韓華、徐剛、胡本東、戴瑞磊(2006)。當今世界男子鞍馬成套加分動作結構編排特徵與發展趨向。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1(3),272-2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蔡恆政、史瑞臨(2003)。男子體操鞍馬第Ⅲ競賽起評分及加分動作分析。中華民國大專院校九十二年度體育學術研討會。桃園縣:國立體育學院。305-30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俞智赢(2001)。運動科學對競技體操跳馬項目訓練之應用--以東亞運銀牌林永錫選手為例。2001年國際運動教練科學研討會。臺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國際體操總會(2009)。國際男子競技體操評分規則。台北市:中華民國體操協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世銘(1988)。體操的保護技術與誘導訓練。北京:北京體育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崔鳴周、興連立、金國斌、薄雲霄(1987)。競技體操。北京:北京體育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全國體育院校教材委員會(2000)。競技體操高级教材。北京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