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1947年中山大學法學院學潮--薩孟武與廣東政局
書刊名:史原
作者:李海默
作者(外文):Li, Hai-mo
出版日期:2011
卷期:復刊2=23
頁次:頁49-82
主題關鍵詞:1947中山大學學潮薩孟武National Sun Yat-sen UniversityStudent movementSa Mengwu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6
  • 點閱點閱:67
期刊論文
1.(2009)。一九四九年中共中央、毛澤東關於迎接新中國成立重要文獻選載 (一九四九年一月-九月)。黨的文獻,2009(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晴佳(2005)。學潮與教授:抗戰前後政治與學術互動的一個考察。歷史研究,2005(4),25-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曉軍(2006)。淺談薩孟武及其國家主義思想。桂林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左雙文(2003)。論大革命後期張發奎與中共的離合。史學月刊,2003(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何錫權(1982)。珠江畔的風雷--回憶1947年廣州中山大學「五.卅一」反饑餓反内戰運動。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呂坪等(2002)。廣東青年工作歷史上的幾個問題--黃煥秋同志訪談錄。廣東黨史,200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金以林(2005)。地域觀念與派系衝突--以二三十年代國民黨粵籍領袖為中心的考察。歷史研究,2005(3),115-1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胡志偉(2009)。張發奎與胡志明的一段秘史。名人傳記,200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夏書章(2004)。中山大學法政學科百年回顧--紀念校慶80周年暨法政學科100周年。中山大學學報,200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孫笑俠(2008)。60年前《憲政》月刊的人與事。法學,2008(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桑兵(2008)。1948年中山大學易長與國民黨的派系之爭。學術研究,2008(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翁賀凱(2003)。1927-1934陶希聖之史學研究與革命論--兼論其與國民黨改組派之關係。福建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4),99-10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張俊義(2008)。1948年廣州沙面事件之始末--以宋子文檔案為中 心。中國社會科學,2008(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張順良(20051000)。論國民黨懲辦改組派領袖及其中央組織。正修學報,18,1-2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張維縝(2007)。戰後廣東受降初探。歷史教學(高校版),2007(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黃義祥(1991)。中國共產黨對廣州學生革命運動的領導(1946- 1949)。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楊奎松(2004)。國民黨人在處置昆明學潮問題上的分歧。近代史研究,200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溫亞昌(2004)。二戰末期駐越法軍退入中國及戰後重返越北論析。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葉漢明(2003)。從「中間派」到「民主黨派」:中國民主同盟在香港。近代史研究,200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嚴海建(2008)。1946-1948年北平學潮:國民政府中央與地方處置的歧異。民國檔案,2008(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柳鏞泰(2006)。從國民會議到國民參政會--職業代表制的持續與變化。南京大學學報,200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張朋園(20010600)。國民黨控制下的國會選舉(1947-1948)。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35,145-19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公安部檔案館(1991)。周佛海獄中曰記。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邱麗珍等(2009)。許介鱗教授訪談記錄。臺北:臺灣日本綜合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梅龔彬、梅昌明(1994)。梅龔彬回憶錄。北京:團結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彭逸群(2000)。抗戰勝利後的石牌生活片段。走進中大。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薩孟武(2005)。中年時代。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薩孟武(1948)。政治學新論。上海:大東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中共北京市委黨史研究室(1992)。反饑餓反内戰運動資料彙編。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口述歷史編輯委員會(1996)。地方軍系與民國政局。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江蘇省暨南京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1984)。《江蘇文史資料選輯》第15輯。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1987)。五二零運動資料。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1999)。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彙編(第五輯)。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民革中央宣傳部(1989)。蔣光鼐將軍。北京:團結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全國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1996)。中華文史資料文庫•政治軍事編•第八卷。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劉紹唐(1979)。民國大事曰誌(第二冊)。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廣州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1999)。廣州市志。廣州:廣州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廣東省廣州市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1981)。廣州文史資料。廣東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廣州青年運動史研究委員會(1984)。解放戰爭時期廣州青年運動資料選編。廣州:廣州青年運動史研究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廣東省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1990)。揮戈躍馬滿征塵--張發奎將軍北伐抗戰紀實。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王俯民(1992)。民國軍人志。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吳定宇(2006)。中山大學校史(1924-2004)。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國立中山大學成立五十周年特刊編委員會(1974)。國立中山大學成立五十周年特刊。臺北:國立中山大學校友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國立中山大學成立五十周年特刊編委員會(1998)。國立中山大學成立五十周年特刊。老中大的故事。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張偉仁(2004)。學習法史三十年。清華法學(第四輯)。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張緊跟(2005)。百年歷程:1905-2005年中山大學的政治學與行政學。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郭廷以(1985)。近代中國史事曰誌(第四冊)。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程思遠(1998)。中國國民黨百年風雲錄。延吉:延邊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華彬清編(1989)。五二〇運動史。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馮峰(2007)。「國難」之際的思想界:1930年代中國政治出路的思想論爭。西安:三秦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黃義祥等(1999)。中山大學大事記:1924-1996。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聞黎明(2004)。第三種力量與抗戰時期的中國政治。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劉偉森(1992)。高信的人生歷程。臺灣:華僑協會總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劉曉東(1992)。中國當代經濟科學學者辭典。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譚安奎(2008)。中大政治學評論(第3輯)。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蘇雲峰(1990)。私立海南大學1947-1950:近代中國高等教育研究。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Pepper, Suzanne、王海良等(1997)。中國的内戰:1945-1949年的政治鬥爭。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Fairbank, John King、劉敬坤、謝亮生(1994)。劍橋中華民國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楊天石(2007)。抗戰與戰後中國。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高人言先生紀念集編輯委員會(1994)。高人言先生紀念集。臺中:高人言先生紀念集編輯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沈雲龍、林泉(1985)。王鐵漢先生訪問紀錄。王鐵漢先生訪問紀錄。臺北:中央研院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黃義祥(1999)。中山大學史稿(1924-1949)。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金沖及(2002)。轉折年代:中國的1947年。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吳景平(199810)。宋子文政治生涯編年。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歐素瑛(2006)。傳承與創新:戰後初期臺灣大學的再出發(1945-1950)。臺北:五南:臺灣古籍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Evans, Dylan(1996)。An Introductory Dictionary of Lacanian Psychoanalysis。Routledge。  new window
45.張發奎、夏蓮瑛、鄭義(2008)。蔣介石與我:張發奎上將回憶錄。香港文化藝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王世杰(1990)。王世杰日記。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中共代表團梅園新村紀念館(1984)。國共談判文獻資料選輯1945.8-1947.3。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陳伯中(1982)。鄭彥棻八十年。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沈雲龍(1986)。朱家驊先生紀念冊。臺北:文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鄧野(2003)。聯合政府與一黨訓政1944-1946年間國共政爭。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萬仁元、方慶秋(1993)。中華民國史史料長編。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梁山、李堅、張克謨(1983)。中山大學校史。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俞諧(1976)。中共史略。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陳正茂(1996)。曾琦先生年譜。台北:國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朱家驊、王聿均、孫斌(1977)。朱家驊先生言論集。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王奇生(2003)。黨員、黨權與黨爭:1924-1949年中國國民黨的組織形態。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王覺源(1983)。中國黨派史。台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人民曰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觀察,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華商報,香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申報,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94903)。中央曰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國立中山大學曰報,廣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吳延環(19760307)。薩老師--志士、學人、長者,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時事公報,寧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