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文心雕龍》風格論探析
書刊名:空大人文學報
作者:方元珍
出版日期:2012
卷期:21
頁次:頁1-31
主題關鍵詞:文心雕龍劉勰體性風格審美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3)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8
  • 點閱點閱:64
《文心雕龍》有關文學風格理論與實踐的論述,偏於全書。除以 「體」言風格,有時也逕稱「風格」,或不指明「體」、「風 格」,而實指風格,三種名稱與用法均前有所承,而於意涵、方法 論上均有所開展。細繹劉勰所論,不惟「風格」名義而已,尚包羅 文學風格論之分類、特性、煉成、審美取向,可謂宏綱既振,眾目 乃張,不惟立論詳密,且以用心高遠為貴,為品第我國劉宋以前歷 代文學發展歸趨,與詮評作家文章審美特徵與評價之重要文論,而 其超邁陳規,彌縫舊說,開啟後路,輝映西學,尤顯示《文心雕 龍》風格論具有創造性、全面性、折衷性之恒久價值。故撰斯文, 一以探賾恢宏劉勰風格論之內涵,一為文學批評論風格建立審美之 認知與準據。
Other
1.錢鍾書(2001)。管錐篇,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期刊論文
1.方元珍(201012)。文心雕龍會通適變論。人文學報,19,2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王運熙、顧易生(1999)。清代文論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士禎、王漁洋、張宗柟(19761000)。帶經堂詩話。台北市:清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利器(1990)。顏氏家訓集解。台北:明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鍾嶸、注中(1982)。詩品注。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劉劭、陳喬楚(1997)。人物志今註今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鬱沅、張明高(1999)。魏晉南北朝五代文論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丁福保(198309)。歷代詩話。台北:木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詹鍈(1984)。文心雕龍的風格學。臺北:正中書局:木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劉永濟(198110)。文心雕龍校釋。臺北:華正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顏瑞芳、溫光華(2003)。風格縱橫談。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王夫之(1981)。薑齋詩話箋注。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何文煥(1983)。歷代詩話。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范文瀾(1991)。文心雕龍註。學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劉義慶、劉孝標、余嘉錫、楊勇(1993)。世說新語箋疏。臺北:華正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吳承學(2011)。中國古典文學風格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羅大經、王瑞來(1983)。鶴林玉露(六卷)。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黃侃(1973)。文心雕龍札記。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劉勰、陸侃如、牟世金(1995)。文心雕龍譯注。濟南: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胡應麟(1973)。詩藪。廣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劉勰、王更生(2004)。文心雕龍讀本。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遍照金剛(1974)。文鏡祕府論。臺北:學海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葛洪著,楊明照校箋(1991)。抱朴子,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溥(1979)。漢魏六朝百三家集題辭注,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紀昀評(1981)。文心雕龍輯注,臺北: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更生(199106)。劉勰文心雕龍風格論新探。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之望(2004)。文學風格論,臺北:學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周振甫(1992)。文心雕龍今譯,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可禮(198301)。《文心雕龍.體性篇》「八體」辨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葉偉忠(2010)。風格學,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