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運動代表隊休閒運動參與動機及休閒運動阻礙之研究--以拔河運動項目為例
書刊名:休閒保健期刊
作者:張志青陳玉玫蔡惠如陳淑慧
出版日期:2012
卷期:8
頁次:頁149-155
主題關鍵詞:休閒活動生活成效運動訓練自我發展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32
  • 點閱點閱:26
本研究旨在探討拔河運動代表隊在休閒運動參與的現況和情形。誠然,在現今休閒多元發展的時代下,國人開始利用休閒的假期與效益來增進自我身心靈改善,以及調整自我和社會互動的相關情形,因此運動選手在每年每月的反覆練習中,身心往往受到影響,如何瞭解他們目前休閒、休憩、休息的相關狀況,是運動教練非常重要的職責和訓練關鍵。本研究透過文獻探討和問卷調查的研究方法,並利用描述性統計分析方法,來分析拔河運動運動代表隊休閒運動參與動機,具體深入探討相關發展狀況。本問卷共發出300份問卷,有效問卷為256份,回收率達85.3%。本研究也發現相關具體的成果,也提出若干建議。
期刊論文
1.何全進、杜登明(20010800)。運動績優保送生的回顧與展望--以中興大學籃球運動績優生為例。大專體育,55,72-7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蘇秦玉(19990100)。學校運動代表隊組訓常有的限制與困擾。聯合學報,16,217-2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志峰、楊慶南、邱智麟(20031200)。大葉大學學生運動性休閒參與動機之研究。大葉學報,12(2),99-10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曾喜城(19971200)。教師的休閒生活。師友月刊,366,20-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孝銘、高俊雄(20010300)。休閒需求與休閒阻礙間之相關研究--以彰化市居民為實證。體育學報,30,143-15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洪煌佳(20010600)。休閒運動體驗對青少年自我概念影響之初探。國立臺灣體育學院學報,9,249-25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高俊雄(19950300)。休閒利益三因素模式。戶外遊憩研究,8(1),15-2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井敏珠(1982)。我國大學生社團參與、人格特質及其相關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元田(2003)。嘉南地區高中職學生休閒活動調查之研究(碩士論文)。致遠管理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玉鈴(1998)。大學生休閒內在動機、休閒阻礙與其休閒無聊感及自我統合之關係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陳思倫、歐聖榮、林連聰(1998)。休閒遊憩概論。臺北市:國立空中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Kidder, L. H.(1981)。Research mathodology in socialrelatione。N. Y.:Holt, Rinehart & Winston。  new window
3.Geoffery, Godbey(1994)。Leisure in your bile: An Exploration。PA:Venture Publishing。  new window
4.Bammel, Gene、Burrus-Bammel, Lei Lane、涂淑芳(1996)。休閒與人類行為。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