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乾隆南巡圖》卷四〈閱視黃淮河工〉中的河防工程
書刊名:議藝份子
作者:趙元熙
作者(外文):Chao, Yuan-hsi
出版日期:2016
卷期:26
頁次:頁59-80
主題關鍵詞:水利河工清口高家堰乾隆皇帝徐揚圖文轉譯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6
  • 點閱點閱:32
南巡可謂乾隆皇帝(愛新覺羅弘曆,1711-1799)在位時(1735-1795)的大事,其中一個目的,是對運河沿岸之水利與河防工程進行視察。位於江蘇淮安府的清口與高家堰地區,自清初以來一直都是治河防洪之重地,皇帝與河臣對該地河工的關切未曾停歇。在《乾隆南巡圖》第四卷〈閱視黃淮河工〉中所描繪的場景,正是乾隆皇帝第一次南巡時,於清口與高家堰等地視察的情況,在畫卷後半所出現的高家堰堤工場景,反映了乾隆年間對高堰大堤的修築,具有一定限度上的歷史紀實意義,與明代《水程圖》中的〈曲頭集〉以及道光年間《鴻雪因緣圖記》中的〈牟工合龍〉相互輝映。〈閱視黃淮河工〉中對河工器具的描繪也較〈曲頭集〉及〈牟工合龍〉來得豐富多樣。只是由於〈乾隆南巡圖〉第四卷〈閱視黃淮河工〉主要是依據乾隆皇帝的御製詩〈恭依皇祖覽黃淮詩韻〉所畫,因此在進行圖文轉譯時,基於藝術上的考量,便犧牲了對實景的考證及正確方位的探究。本文在此,欲從乾隆視察清口地區的緣起及該地區於水利河工上的重要性切入,進而擴及《乾隆南巡圖》第四卷〈閱視黃淮河工〉中對於河道工程的紀實性探究,並對圖卷中所出現的河工器具加以討論。
期刊論文
1.馬雅貞(20080300)。中介於地方與中央之間:《盛世滋生圖》的雙重性格。國立臺灣大學美術史研究集刊,24,259-322+32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梅韻秋(20140300)。明代王世貞《水程圖》與圖畫式紀行錄的成立。國立臺灣大學美術史研究集刊,36,a9-a10+109-159+161-175+25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聶崇正(2004)。清代宮廷繪畫稿本述考。故宮博物院院刊,113,75-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石渠寶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莊心俞(2014)。清代宮廷畫家徐揚(1712-1779尚存)筆下之乾隆武功(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潘季馴(1965)。河防一覽。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趙雲田(1997)。乾隆出巡記。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986)。清高宗純皇帝實錄。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麟慶(1969)。河工器具圖說(4卷)。台北:文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麟慶。鴻雪因緣圖記。台北:廣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宏鈞(2010)。乾隆南巡圖研究。北京:文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宋兆霖(2012)。水到渠成:院藏清代河工檔案輿圖特展。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王世貞(1983)。弇州四部稿。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高晉、薩載、阿桂、傅恆(1983)。欽定南巡盛典。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清高宗(1993)。清高宗御製詩文全集。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趙爾巽、柯劭忞、國史館清史稿校註審查委員會(1986)。清史稿校註。臺北:國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陳葆真(20140000)。乾隆皇帝的家庭生活與內心世界。臺北:石頭。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瞿景淳,http://baike.baidu.com/view/110681.htm, 2016/01/15。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