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身體抗爭:表演式抗爭的劇場政治與身體敘事
書刊名: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
作者:劉濤
出版日期:2017
卷期:2017(1)
頁次:62-67
主題關鍵詞:身體抗爭表演式抗爭身體敘事圖像事件身體性社會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0
表演式抗爭是社會抗爭譜系中一種新的抗爭形態與劇目類型。作為一種典型的空間實踐,表演式抗爭創設了一種劇場式的身體政治景觀。穿越"前臺"的表演幻象,表演式抗爭的話語落點指向"后臺"的社會疼痛。底層群體通過呈現一個個痛苦的身體、喪失尊嚴的身體、毫無倫理顏面的身體,使身體從原始的自然狀態、黑暗狀態、反社會狀態中掙脫出來,成為抗爭性話語生產的政治文本和表達媒介,以此實現公眾情感結構深層的"弱勢感"和"天理"的倫理化生產。透過"身體問題"及其深層的階層痛苦,我們可以借助馬克思主義階級分析范式抵達并把握"身體性社會"的運作邏輯。
期刊論文
1.劉濤(2016)。情感抗爭:表演式抗爭的情感框架與道德語法。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16(5),102-1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濤(2016)。視覺抗爭:表演式抗爭的劇目結構與符號矩陣。西北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4),5-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胡易容(2016)。宏文本:數字時代碎片化傳播的意義整合。西北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6(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劉濤(2016)。風險、流動性與「不確定性」批判:通往馬克思主義階級分析範式。南京社會科學,2016(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Le Breton, David、王圓圓(2010)。人類身體史和現代性。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Tilly, Charles、Tarrow, Sidney、李義中(2010)。抗爭政治。南京:譯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洛蕾利斯‧辛格霍夫、劉永強(2009)。我們為什麼需要儀式。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Gallop, Jane、楊莉馨(2005)。通過身體思考。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Turner, Bryan S.(1984)。The Body and Society。Basil Blackwell。  new window
6.歐文‧高夫曼、黃愛華、馮剛(1989)。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現。浙江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Shilling, Chris、李康(2010)。身體與社會理論。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Tilly, Charles、胡位鈞(2012)。政權與鬥爭劇目。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Turner, Bryan S.(1992)。Regulating Bodies: Essays in Medical Sociology。Routledge。  new window
10.蘭德爾•柯林斯、林聚任(2012)。互動儀式鏈。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大衛.哈維、胡大平(2005)。希望的空間。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Kristeva, J.(1986)。Word, Dialogue and Novel。The Kristeva Reader。Oxford:Basil Blackwell。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