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再論正異體之變--以《通用規範漢字表》「皙、瞋、噘、蹚、凓、勠」等字為考察對象
作者:呂瑞生
書刊名:中國文字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二十六屆;中國文字學會, 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系 (主編)
頁次:155-168
出版日期:2015
出版項:新北:聖環圖書
主題關鍵詞:正異體通用規範漢字表
學門:語言學
資料類型:專書論文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4
會議論文
1.呂瑞生(2005)。集韻俗字考異及其意義。第十六屆中國文字學國際學術研討會,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中國文字學會 。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呂瑞生(2014)。論正異體之變--以《說文解字》徐鉉所注俗字與標準字體為考察對象。第二十五屆中國文字學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系、中國文字學會 。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呂瑞生(2011)。教育部「標準字體」所見之《集韻》俗字探析。國科會中文學門小學類92~97研究成果發表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 。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呂瑞生(2006)。集韻處理大徐本說文解字徐鉉所注俗字探析。第十七屆中國文字學全國學術研討會,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系、中國文字學會 。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呂瑞生(2000)。《字彙》異體字研究(博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陳彭年(1976)。廣韻。臺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丁度(1984)。集韻。臺北:學海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行均(1976)。龍龕手鑑。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韓道昭。改併五音類聚四聲篇海。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顧藹吉(1984)。隸辨。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羅振玉、羅振鋆(1970)。增訂碑別字。臺北:古亭書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婁機(1978)。漢隸字源。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顧野王(1985)。原本玉篇殘卷。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顏元孫(1985)。干祿字書。台北:新文豐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張參(1985)。五經文字。臺北:新文豐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曾榮汾(1988)。字樣學研究。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王寧(2013)。《通用規範漢字表》解讀。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顧野王(1987)。大廣益會玉篇。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段玉裁(1985)。說文解字注。台北:黎明文化事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張自烈。正字通。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梅膺祚(1991)。字彙。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教育部(1993)。常用國字標準字體。台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司馬光(1984)。類篇。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