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張恨水小說新論
作者:趙孝萱
校院名稱:輔仁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系
指導教授:柯慶明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1999
主題關鍵詞:張恨水小說中國現代小說鴛鴦蝴蝶派章回小說通俗抗戰俠義小說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3)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96
「張恨水小說研究」是個亟待開墾的研究領域,之前的研究因受到太多盲昧不清的意識混淆,其中充滿了誤讀與忽略。而且很多張恨水的「好小說」根本不為人所知,現有人云亦云的所謂「代表作」,又不是他最好或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總之,在現代小說史上的張恨水就是:既不被重視;又充滿誤解。因此,張恨水小說研究就成了一個深具探索性與發展性的研究論題。再加上張恨水小說正好處於現有現代文學史區分「新與舊」、「通俗與雅正」、「嚴肅與消閒」等二分概念的模糊地帶中,也從而凸顯了這類二分法概念的謬誤。「張恨水現象」因此也可省思現有現代文學史研究「結構上」與「觀念上」的重大偏差。職是之故,「張恨水研究」也因此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本論文盡力避免現有研究觀點的疏失與偏差,逐一揭示張恨水眾多小說的「原貌」,並嘗試給予公允的評價。多數現代「非新文學陣營」的小說研究並不太從紮實的原典閱讀看出「新意」,多只是根據前人可能根本是「一偏之見」的研究結論中,以訛傳訛地自行架構看似「深刻」的理論體系。倘若真正地毯式地讀這些小說原典,就會發現現有評論充斥了太多「想當然爾」的誤解。因此,本論文欲「糾正目前學界對通俗小說知之不多而偏要放言空論的傾向 」,所以採取全面展現張恨水小說面貌的寫法。然後,要放棄視張恨水小說為「通俗小說」的先驗觀念,以足夠的閱讀距離,重讀張恨水。因為一部小說文本在當時到底「通不通俗」、「暢不暢銷」,根本不應該成為干擾文本研究的因素。就像當代研究暢銷了數百年的《紅樓夢》、《三國演義》時,誰也沒有把它們當作所謂的「通俗文本」來讀;研究唐傳奇的學者,也從來沒有想過唐傳奇在當時應該屬於文士階級流傳的「不通俗文本」。難道「通俗」者,就因此而屬於「二流」;不通俗者,就因此而「雅正」了嗎?在傳統小說研究中,小說當時到底通俗與否,有多少讀者,是什麼階層的讀者,根本是一個從不被「想起」的問題,都是就文本去詮釋文本;為何現代小說研究,無法去除這些「通俗與否」的現象呢?
筆者在逐一細讀張恨水所有小說文本後,第一步希望先「公允」地向世人「揭示」:「張恨水小說到底都寫了哪些故事?」「這些故事要怎麼分類?」等問題。這種逐一評析作品題材類型的寫法,可能會遭致論文章節架構欠缺「新意」的質疑。不過,因為張恨水作品完全不為人知以及備受誤解的「特殊性」,迫使筆者必須先作地毯式的引介工作,以傳達張恨水小說其實是「這樣」根本不是「那樣」的概念。在張恨水小說類型的評介之中,到底哪些作品可稱為「上乘」的代表作,哪些文本必須單獨提出討論的選擇與判斷,其實也是一種「功力」。本論文即因此提出了與前輩研究者完全不同的看法與結論。在類型與重要文本逐一的評介過程中,本文也不斷地與前代或當時相關小說文本交互比較,如此一可看出張恨水在小說流變中的位置,二可藉由為世人熟知的「已正典化」文本,突顯出張恨水小說的文本特徵。
在這些題材類型以及重要文本逐一評介之前,本論文嘗試先將張恨水小說分期處理,同時揭示他所有小說分期演變的歷程。宏觀整體地找出張恨水小說的演變脈絡,可以使閱讀者得到關於張恨水小說鳥瞰式的整體概念。同時使人明瞭,張恨水小說的題材與敘事風格絕非一成不變的,張恨水也絕非一直都是「章回小說大家張恨水」,或是「言情小說家張恨水」,也絕對不能忽略張恨水「轉變」的現象。在分期論述之後,本論文再逐一揭示以下問題:張恨水的小說到底寫了什麼故事?這些故事可分為幾種類型?這些不同的小說類型與前代或者同時的小說有何相似與承繼之處?他的「章回小說」到底有何異於傳統章回小說之處?他為什麼「堅持」要寫章回小說?為什麼後來又放棄了章回小說的「程式化格式」?他小說中的人物類型為何?他如何「呈現」這些人物?他如何「說」這些故事?又如何讓情節引人入勝?他如何處理小說敘述者的聲音與話語?這種敘述者聲音與地位的處理與傳統小說有何異同?又與新文學陣營小說有何異同?他又如何處理小說裡的「時間」問題?
討論完上述關於文本層次的諸多問題後,要進一步省思三個文本以外的論題:一、在現代小說史上到底該如何定位張恨水?他的小說與同代小說(包括「新文學陣營」與「非新文學陣營」)有什麼相互的影響?本章將實際地透過與張恨水題材或風格接近的眾家小說作比較,找出他應有的定位。他文本風格接近所謂「鴛鴦蝴蝶派」小說嗎?又接近「新文學陣營」小說嗎?「文學史」上這種流派類別的分類有意義嗎?接續第一個問題,第二就是可以從張恨水的文本現象中,重新省思出當今「現代文學研究」史觀上什麼重大的問題?第三、最後,要怎麼評價張恨水?他是「通俗文學大家」嗎?他是「走向現實主義道路」的醒悟者嗎?他是「舊派小說家」嗎?他的小說為什麼「好」,「好」在那裡;又為什麼值得「重視」?
本論文主要目的是向世人展示張恨水小說的全貌,因此研究重心是「張恨水的小說文本」,所以本論文所採用的研究方法以「小說理論」與「敘事學理論」的思考方式論述。但並未單一套用某家論點,只是吸納各家理論概念進而形成自己處理論點的問題意識而已。尋常以為能「通於俗」的「通俗文學」,必定較欠缺「文本研究」的價值。其實任何形式的「文本」(即使是電話簿),都具有文本(text)本身的研究意義。而張恨水的小說文本尤其具有豐富的文學研究價值,他的小說絕不僅在於使人知道「當時人在作什麼白日夢? 」而已。同時因為本論文不擬處理「張恨水小說中的某些意識型態」或是「張恨水當時的出版狀況與讀者分佈」,所以本論文並未採取如女性主義、後殖民論述之類對文本「意識型態」的興趣遠高于文本本身的理論 。也因為張恨水當時的讀者分佈、出版概況、銷售數字等詳細資料,現都已多不可考,所以也很難以「文學社會學」之類的理論討論。而且在張恨水小說文本研究都還乏人問津、謬誤百出之時,當然「文本」之外如出版發行讀者等「外在」問題,相較之下就無迫切討論的必要。就再加上張恨水小說到底是不是非歸於「通俗文學」領域,還尚待斟酌,所以也不願驟然以「通俗文化研究」之類的理論蓋棺論定,因為小說的雅俗之分,只是一個假定理論而已,其中充滿了流動性與變異性。而且任何小說,只要一被貼上「通俗」的標籤,好像就被打入「文學史」上的「冷宮」,成為「次一級」的小說。因此,本論文也會對「通俗」此一複雜歧異的概念加以釐清。
在呈現張恨水小說全貌的同時,也將不斷地與前後以及同時代的「新舊」小說作品作比較。唯有不斷地透過異同的比較,才可幫助讀者更瞭解張恨水小說的特色、定位與承傳的軌跡。如果只看張恨水的作品,易流於一偏之見;如果只將張恨水納入「舊派通俗體系」討論,似乎又無看出他與新文學的相似以及交互的影響。所以本論文遍覽了十九二十世紀中國重要小說的理論與作品,期望能公允地提出結論與評價。
一、專書部份
(一) 張恨水小說作品(張恨水全集)
第一卷《春明外史》(上)太原:北岳文藝出版社,一九九三。
第二卷《春明外史》(中)
第三卷《春明外史》(下)
第三卷《春明外史》(下)
第四卷《京塵幻影錄》(上)
第五卷《京塵幻影錄》(下)
第六卷《金粉世家》(上)
第七卷《金粉世家》(中)
第八卷《金粉世家》(下)
第九卷《春明新史》
第十卷《銀漢雙星》《趙玉玲本記》
第十二卷《斯人記》
第十三卷《劍膽琴心》
第十四卷《啼笑因緣》
第十五卷《滿江紅》
第十六卷《滿城風雨》
第十七卷《別有天地》《熱血之花》
第十八卷《落霞孤鶩》
第十九卷《似水流年》
第二十卷《美人恩》
第二十一卷《新斬鬼傳》《秘密谷》
第二十二卷《太平花》
第二十三卷《天河配》
第二十四卷《楊柳青青》
第二十五卷《現代青年》
第二十六卷《燕歸來》
第二十七卷《小西天》
第二十八卷《平滬通車》《如此江山》
第二十九卷《天明寨》
第三十卷《風雪之夜》《石頭城外》
第三十一卷《藝術之宮》
第三十二卷《北雁南飛》
第三十三卷《中原豪俠傳》
第三十四卷《夜深沈》
第三十五卷《秦淮世家》
第三十六卷《八十一夢》
第三十七卷《大江東去、一路福星》
第三十八卷《丹鳳街》
第三十九卷《水滸新傳》(上)
第四十卷《水滸新傳》(下)
第四十一卷《魍魎世界》(上)
第四十二卷《魍魎世界》(下)
第四十三卷《傲霜花》
第四十四卷《巴山夜雨》(上)
第四十五卷《巴山夜雨》(下)
第四十六卷《虎賁萬歲》
第四十七卷《紙醉金迷》
第四十八卷《紙醉金迷》
第四十九卷《五子登科》
第五十卷《偶像》
第五十一卷《記者外傳》
第五十二卷《玉交枝》《蜀道難》《巷戰之夜》
第五十三卷《梁山伯與祝英台》《孟江女》
第五十四卷《白蛇傳》《孔雀東南飛》
第五十五卷《秋江》《鳳求凰》
第五十六卷短篇小說集《真假寶玉》
第五十七卷雜文集《最後關頭》(上)
第五十八集雜文集《最後關頭》(下)
第五十九卷雜文集《上下古今談》
第六十卷散文集《山窗小品及其他》
第六十一卷詩詞集《剪愁集》
第六十二卷《寫作生涯回憶》
(二)張恨水研究相關著作
張明明《回憶我的父親張恨水》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一九八四。
張占國、魏守忠編《張恨水研究資料》天津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六。
董康成、徐傳禮《閒話張恨水》合肥:黃山書社,一九八七。
袁進《張恨水評傳》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 一九八八。
鄂基端等《張恨水研究論文集》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一九九○。
《張恨水小說會刊》試刊號。一九九○。
張毅《文人的黃昏──通俗小說大家張恨水評傳》北京:華夏出版社,一九九一。
魏美玲《張恨水小說研究》台北文化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一九九一。
袁進《小說奇才──張恨水傳》台北:業強出版社,一九九二。
張伍《憶父親張恨水先生》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一九九五。
伍仁編《中國現代小說精品──張恨水卷》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五。
楊義編《張恨水名作欣賞》北京:中國和平出版社,一九九六。
燕世超《張恨水論》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一九九八。
(三)二十世紀「非新文學陣營小說」作品
海上漱石生《海上繁華夢》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九一
李涵秋《廣陵潮》江蘇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五
平江不肖生《留東外史》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一九九八
包天笑《上海春秋》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九一
海上說夢人(朱瘦菊)《歇浦潮》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九一
平襟亞(網蛛生)《人海潮》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九一
秦瘦鷗、周瘦鵑續《秋海棠、新秋海棠》北京燕山出版社,一九九四
劉雲若《紅杏出牆記》北京燕山出版社,一九九四
嚴獨鶴《人海夢》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一九九七
王小逸《春水微波》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一九九七
(四)「二十世紀非新文學陣營小說」相關研究
包天笑《釧影樓回憶錄》(香港:大華出版社,一九七一)
包天笑《釧影樓回憶錄續編》(香港:大華出版社,一九七三)
魏紹昌編《鴛鴦蝴蝶派研究資料》上海文藝出版社,一九八四
芮和師、范伯群等編《鴛鴦蝴蝶派文學資料》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四。
范伯群《民國通俗小說──鴛鴦蝴蝶派》(台北:國文天地)一九九○
魏紹昌《我看鴛鴦蝴蝶派》(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台灣初版)一九九二
劉揚體《流變中的流派──鴛鴦蝴蝶派新論》北京:中國文聯出版公司,一九九七
李嶸明《浮世代代傳──海派文人說略》北京:華文出版社,一九九七
孔慶東《超越雅俗:抗戰時期的通俗小說》北京大學出版社,一九九八
(五)二十世紀小說相關資料辭典
《中國近代期刊篇目匯錄》上海圖書館編,上海人民出版社印行。一九七九
《中國現代文學期刊目錄彙編》天津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一。
《中國現代文學辭典》徐瑞岳等編。徐州: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一九八八。
《中國通俗小說總目提要》江蘇省社科院文學研究所編。北京:中國文聯出版公司,一九九○。
《中國現代文學總書目》賈植芳等編。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一九九三
《民國章回小說大觀》秦和鳴編。北京:中國文聯出版公司,一九九五
(六)二十世紀文學史、小說史
劉心皇《現代中國文學史話》台北:正中書局,一九六一
司馬長風《中國新文學史》一九七五
夏志清《中國現代小說史》劉紹銘等譯。香港:友聯出版社,一九七九
北京大學等九院校合編《中國現代文學史》(江蘇人民出版社,一九七九)
田仲濟等編《中國現代小說史》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一九八四
趙遐秋等《中國現代小說史》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一九八五
孫中田主編《中國現代文學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一九八八
鄭英華等編《師範中文本科教材中國現代文學史》長春:吉林教育出版社,一九八九
陳平原《二十世紀小說史》第一卷,北京大學出版社,一九八九
陳平原、夏曉虹編《二十世紀中國小說理論資料》第一卷。北大出版社,一九八九
唐弢、嚴家炎主編《中國現代文學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一九九一
馮光廉等主編《中國新文學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一九九一
陳平原《小說史:理論與實踐》北京大學出版社,一九九三
袁進《上海近代文學史》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三
楊義《中國現代小說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一九九三
錢理群等《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北京大學出版社,一九九八
(七)小說理論、敘述學部份理論
高辛勇《形名學與敘事理論:結構主義的小說分析法》台北:聯經,一九八七
里蒙˙凱南(Shlomith Rimmon-kenan)《敘事虛構作品》”NARRATIIVE FICTION :CONTEMPPORARRY POETICS ”姚錦清等譯。北京:三聯書店。一九八九。
熱拉爾˙熱奈特(Gerard Genette)《敘事話語》”Narrative Discourse ”《新敘事話語》”Narrative Discourse Revisited” 王文融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一九九○
傅修延《講故事的奧秘──文學敘述論》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一九九三。
趙毅衡《苦悶的敘事者──中國小說的敘述形式與中國文化》北京十月出版社,一九九四。
胡亞敏《敘述學》武昌: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一九九四
羅鋼《敘事學導論》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一九九四
趙毅衡《必要的孤獨──文學的形式文化學研究》香港:天地圖書公司,一九九五。
STEVEN COHAN&LINDA M.SHIRES著,張方譯《講故事:對敘事虛構作品的理論分析》台北:駱駝出版社,一九九七
王彬《紅樓夢敘事》北京:中國工人出版社,一九九八。
(八)其他相關參考書
夏志清《愛情、社會、小說》台北:純文學出版社,一九七○
夏志清《新文學的傳統》台北:時報出版公司,一九七九
蔡國榮《中國近代文藝電影研究》台北:電影圖書館出版部,一九八五
Herbert J. Gans《雅俗之間:通俗與上層文化之比較》韓玉蘭等譯。台北:允晨,一九八五
李瑞騰編《抗戰文學概說》台北:文訊月刊雜誌社,一九八七
《白之比較文學論文集》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一九八七
《當代文學史料叢刊:抗戰文學專號》台北:大呂出版社,一九八七
羅立群《中國武俠小說史》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一九九○
陳必祥《通俗文學概論》杭州大學出版社,一九九一
林耀德等編《流行天下:當代台灣通俗文學論》台北:時報出版公司,一九九二
張寶琴、初安民編《高陽小說研究》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一九九三
魏紹昌《晚清四大小說家》台北:商務印書館,一九九三
于青等編《張愛玲研究資料》福州:海峽文藝出版社,一九九四
林芳玫《解讀瓊瑤愛情王國》台北:時報出版公司,一九九四new window
周蕾《婦女與中國現代性》台北:麥田出版公司,一九九五
劉心皇《抗戰時期的文學》台北:國立編譯館,一九九五
林青《描繪歷史風雲的奇才──高陽的小說與人生》上海:學林出版社,一九九六
魯湘元《稿酬怎樣攪動文壇──市場經濟與中國近現代文學》北京:紅旗出版社,一九九八
于醒民、唐繼無《上海:近代化的早產兒》台北:萬象圖書公司,一九九一
薛理勇《上海妓女史》香港:海風出版社,一九九六
蕭國亮編《中國娼妓史》台北:文津出版社,一九九六
素素《前世今生》上海:遠東出版社,一九九六
王德威《如何現代,怎樣文學?十九二十世紀中文小說新論》台北:麥田,一九九八
二、期刊論文部份
(一) 張恨水相關研究論文
李興華〈評張恨水的《啼笑因緣》〉《文藝學習》一九五六年第二期。
丁羽〈從《啼笑因緣》談起〉《中國青年報》一九五六年,六月六日
陳國城〈略論張恨水前期創作的思想傾向──兼及其是否屬於鴛鴦蝴蝶派問題〉《安慶師範學院學報》一九八八年,第一期。
袁進〈跟上時代潮流的努力──試論張恨水三十年代言情小說的轉變〉《文學研究》叢刊,第五期。上海社科院文學所。一九八八,十二月。頁三六一。
王德威〈通俗言情小說的祖師爺|評袁進的《小說奇才:張恨水傳》〉台灣:《中時晚報》〈時代版〉一九九二年,六月二十八日。
徐永齡〈透視作家心靈世界的窗口論張恨水散文《山窗小品》的主體意識〉《安徽教育學報》一九九三年,第三期。
范伯群《張恨水研究和通俗文學理論建設工程》武漢:《通俗文學評論》一九九四,四月。
袁進《如何深化張恨水研究》武漢:《通俗文學評論》一九九四,四月。
朱康寧《斯人雖以沒 千載有餘情──第二次張恨水學術研討會綜述》武漢:《通俗文學評論》一九九四,四月。
楊義〈張恨水:熱鬧中的寂寞〉《文學評論》一九九五,三月
蕭笛〈論張恨水小說創作的文化價值取向〉《學術界》第一期。一九九五,頁五八。
劉揚體〈深化研究拓寬視野──在「張恨水與通俗文學」研討會上的發言〉武漢:《通俗文學評論》一九九八,一月
孔慶東〈走向新文學的張恨水〉武漢:《通俗文學評論》一九九八,一月
徐清〈「鐐銬」中的舞蹈──從張恨水的作品論通俗文學的發展道路〉武漢:《通俗文學評論》一九九八,一月
陳金泉、萬興華〈張恨水──中國通俗小說的方向〉 武漢:《通俗文學評論》一九九八,一月
易新鼎〈由張恨水談本世紀文學研究領域的拓展〉 武漢:《通俗文學評論》一九九八,一月
方長安〈夢‧敘述者‧敘述結構──對張恨水《八十一夢》的形式分析〉 武漢:《通俗文學評論》一九九八,一月
(二)其他相關期刊
夏志清〈玉梨魂新論〉。歐陽子譯。台北:《聯合文學》第十二期。一九八五,十月
趙毅衡〈無邪的虛偽:俗文學的亞文化式道德悖論〉收入《二十一世紀》一九九一年,十二月。第八期。new window
范伯群〈通俗文學上一顆早殘的星──畢倚虹評傳台北:《中外文學》一九九一,三月new window
河洛易〈知識者的心路歷程──二十世紀中國知識份子小說綜述〉洛陽:《解放軍外語學院學報》一九九四,四月
應光耀〈論海派文學的弄堂文化景觀〉成都:《當代文壇》一九九四,五月。
范智紅〈抗戰時期淪陷區小說探索〉《文學評論》一九九五,三月
孔慶東〈論抗戰時期的社會言情小說〉北京:《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一九九七,一月
孔慶東〈抗戰前通俗小說掃描〉武漢:《通俗文學評論》一九九七,二月
倪婷婷〈戰爭與新英雄傳奇|對延安戰爭文學的再探討〉南京:《江蘇社會科學》一九九七,五月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