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回歸政治—解放政治心理學的實踐
作者:王醒之
作者(外文):WANG,HSING-CHI
校院名稱:輔仁大學
系所名稱:心理學系
指導教授:夏林清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4
主題關鍵詞:人民老大普通人參政政治結界共決解放政治心理學行動研究政治異化去政治化再政治化(虛)擬政治化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77
如果說一個人的家庭出身與政經條件一定程度決定其人生軌道,那麼,我過去二十年草根社會運動的肉身實踐可說是個從脫軌到轉軌、再到鋪軌的歷程;是一個從掙脫抵抗朝向自我改造、再到自我解放的歷程。同時,這個變革的過程都是在運動同志的集體緊密中發生的,我們在社會實踐的路上共同編織的集體性與高峰經驗曾經不斷支持著我們朝向新社會、新自我的可能。我企圖用這篇論文小結、審視過去二十年來我全職投身台灣社會運動的經驗,同時也試圖從中再汲取力量以支持我繼續往下走第二個二十年。
本論文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共有三章,主要是以我為中心,揀選了幾個生命事件以對自己進行經驗性回看與襯寫。從我的政治家庭、家庭政治一路經過左翼社會運動洗禮改造,最後到我/們的政治參與、政治奪權。我花了頗大的篇幅試圖從生命經驗資料中抽鍊凝結出一條軸線,說明我在社會集體中的政治心理發展,以及我如何緩慢、沉重地朝向解放的政治實踐,並且回歸於政治。
第二部分主要是以第一部分的實踐經驗為基礎所發展出來的幾個概念框架,做為我在實務工作中分辨行動方向之用;坦白說,也是在長期面對困頓時我思想武裝的一部份。儘管我希望這些文字能對其他草根政治教育工作者發生參照性的作用,但不免提取、書寫的過程中會放任自己進入喃喃自語的敘事裡:
第四章主要是在討論人自身存在之政治性,這個議題在哲學、政治學、心理學甚至宗教性的領域都曾有過類似的思考。在刻劃有革命性的政治運動想像/方向之前,我想先討論關於運動者自身的問題,即我的主體/自身和政治運動之間的關係為何?從行動的歷史來回顧,政治的革命,乃是人類本質的復歸與成就;政治的意覺,其實就是人類的一切。政治並不是外於人類的社會設計,政治就是人的存在樣態。我們特別可以從行動科學看到,分析人的動能時對於人性/政治的作用和理解;政治心理學和主流政治、政治學之間的關係,也是一個政治設計的好例子;另外,在我的教學實踐中,社區心理學是我特別用來重新定位「助人」關係和對弱勢者工作的角色。
第五章則描述了政權或主流政治是如何抵擋及掌控了人類的自我實現動力,用以回應過去我在運動中所經歷到的組織工作推進的困難。這是政治異化的原型,其中包括我所命名的「去政治化」、「再政治化」或「(虛)擬政治化」等概念。
至於第六章是集中針對現代政治中的主流代議民主和選舉,詳細地觀察分析了政權和主流政客們如何使用政治體制剝奪人民的政治自主權,但卻又能同時讓人民滿意,透過圈養人民以維持自身權力的手段。同時我重新討論了在民主政治(選舉政治)中「政治平等」的假象,以及選民在政治弱勢的處境中所顯現出的各種抵制性/主體性。
論文最後,我則是從嘗試指出投入「集體」與「政治」都是通往人的解放的重要法門,但這種投入又必須以疏離為基礎,以免墮入「虛假的共同體」之中,更遠離於解放。同時我也試圖總結一個概念:自我救贖不可能獨立於集體解放之外,如此,生活政治方能成為多重解放之路。
參考文獻

一、中文文獻

丁興祥(2006)〈心理學的定位與發展〉收錄於《應用心理研究》第31期
王 行(2006)〈七年之想:輔導「施暴者」的雜感〉《性別平等教育季刊》
王 拓(1976)《金水嬸》台北:香草山書屋
王志弘、徐苔玲譯(2006)Cresswell,Tim原著(2004)地方:記憶想像與認同,台北:群學出版社
王秋月、黃小陵編寫(2005)〈台灣倉運聯十二年組織經驗整理〉未出版
王松濤譯(2004)Bohm,David原著(1996)On Dialogue.《論對話》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王浦劬譯(1992)David Easton原著(1965)A Framework for Political Analysis.《政治生活的系統分析》,台北:桂冠。
王廣新等譯(2006)Dalton,J.H. Elias,M.J. & Wandersman,A.原著(2006)Community Psychology:linking individuals and communities.《社區心理學—聯結個體和社區》,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王醒之(1994)〈抗爭路上,工譜樂章〉,《台灣工運》,第八期,頁52-54。
王醒之(1997)《打造藍領生涯:從一個勞資爭議過程看藍領生涯的限制與迷思》輔仁大學應用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醒之(2000)〈簡評中華電信自主工會敗選〉,《左翼The Left》,第三期,頁1-4。
王醒之(2002)〈優離退可以買斷工作權?〉,《中南編抗爭周年專刊》,第4版,中國時報產業工會發行
王醒之(2006)〈工作權,On Sale〉收錄於紀錄片〈那一天,我丟了飯碗〉電影別冊,財團法人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印行
王醒之(2009)〈社區心理學的政治實驗室-「普通人參政」中的認識論轉化〉,國際理論心理學會(ISTP)年會研討會論文;中國南京。
王醒之(2010)〈文化空間的大寫政治Politics與小寫政治politics〉,《應用心理研究》第46期,頁12-18
王醒之、劉子茵(2010)〈社會排除與家庭功能:以「類家」為方法〉,2010年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台北
王醒之(2011)〈心理學的「再政治化」──以「普通人參選」和「客廳市議會」為方法的「政治奪權」實踐/實驗〉,第七屆世界華人心理學家年會研討會論文;台北。
王醒之、何東洪、鍾仁嫻(2011)〈「都市」原住民運動的參與反思〉,台灣文化研究協會年會論文;台北
王醒之(2012)〈我的政治主體性生成與實踐/驗〉,2012年台灣行動研究學會論壇暨年會論文;高雄。
王醒之(2012)〈從社區心理學到社區工作:社會變革取徑的專業實踐發展〉,海峽兩岸暨香港社會工作行動研究研討會論文;北京
王醒之(2012)〈回看所來處:空谷踅音,聲聲不絕〉,收錄於《啟蒙者—台灣良知陳少廷先生紀念文集》,頁97-102。
王醒之(2013)〈台灣社區心理學/群的地方實踐與知識探問〉,第八屆世界華人心理學家年會研討會論文;北京。
王嘉源譯(2002)Swift,Richard原著(2002)Democracy.《民主不民主—直擊民主政體》,台北:書林。
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史達林著作編譯局編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人民出版社出版(資料來源: http://www.marxists.org/chinese/index.html中文馬克思主義文庫)
方 昱、冷尚書(2004)〈以社區工作做為社會工作的出路—清水溝的社區自力照顧系統〉發表於台灣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學術研討會
方永泉譯(2003)Freire,Paulo原著(1970)Pedagogia do Oprimido.《受壓迫者教育學》,巨流出版社
田麗虹(2001)《國會助理工作手冊:國會生態地圖總導覽》新自然主義出版
石之瑜(1994)《中國大陸的國家與社會》,五南圖書出版公司new window
石之瑜(2007)《政治心理學》,五南圖書出版公司new window
丘羽先譯(2008)Keeney,Bradford原著(1983)Aesthetics of change.《變的美學—一個顛覆傳統的治療視野》,台北:心靈工坊
丘延亮譯(2012)Nandy,Ashis原著(1980)《貼身的損友—有關多重自身的一些故事》,台灣社會研究雜誌社
江宜樺(2001)《自由民主的理路》,台北:聯經出版社new window
江宜樺(2003)《民族主義與民主政治》,國立台灣大學出版new window
西西(1987)〈陳塘關總兵府家事〉收錄於(1998)《故事裏的故事》,台北:洪範書店
成令方、李尚仁等(2006)《台灣醫療四百年》,台北:經典雜誌
成令方、林鶴玲、吳嘉苓譯(2006)Johnson,Allan G.原著(1997)The Forest and the trees:Sociology as Life,Practice,and Promise.《見樹又見林:社會學作為一種生活、實踐與承諾》,台北:群學出版社
汪民安等(2007)《文化研究關鍵詞》,江蘇人民出版社
汪 暉(2011)〈代表性的斷裂—再問「什麼的平等」〉收錄於《文化縱橫》2011年5-6期
李 猛譯(1999)Foucault,Michel原著(年份不詳)La vie des hommes infames ( The Life of Infamous Men ).〈無名者的生活〉收錄於《社會理論論壇》總第6期
李 斯譯(2000)Hunt,Morton原著(1993)The Story of Psychology.《心理學的故事—源起與演變》,台北:究竟
李少軍譯(1994)Maccallum, Gerald C.原著(1986),PoliticalPhilosophy.《政治哲學》,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李易昆譯(不詳)Newman,Fred原著(1991)〈The patient as revolutionary〉收錄於《The Myth of Psychology》〈病人即革命者〉,未出版
李素楨(2010)〈參與殘障礙運動的變革知識—一位女瘸子的行動路徑〉輔仁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廣均(2008)〈籍貫制度、四大族群與多元文化—國家認同之爭下的人群分類〉收錄於《跨戒》,台北:群學出版社
冷尚書(2003)〈社區:作為追求解放的人們的共在 社區行動者關於存在主義馬克思主義式的自我瞭解〉
佐 斌(2001)〈西方社區心理學的發展與評述〉收錄於《心理學動態》2001年第九卷01期
呂亞力(2006)《政治學》,台北:三民
呂健忠譯(2010)Plato原著之〈Apology〉〈Crito〉〈Phaedo〉《蘇格拉底之死—柏拉圖作品選譯》,台北:書林
呂寶靜主編(2011)《社會工作與台灣社會》,巨流圖書公司
巫毓荃譯(2004)Porter,Roy原著(2002)Madness:A Brief History.《社會工作與社區—實踐的批判性脈絡》,台北:心理出版社
宋國誠(2003)《後殖民論述—從法農到薩依德》,台北:肇松。new window
村上春樹、河合隼雄(1996)賴明珠譯(2004)《村上春樹去見河合隼雄》,台北:時報文化
余德慧、李宗樺(2003)《生命史學》,台北:心靈工坊出版new window
佘雲楚、梁志遠、謝柏齊、丘延亮等(2004)〈生業、職業、專業與志業——助人志業自主抗爭的行動社會學反思〉輔仁大學心理學系網站,「2004行動研究社群發展論壇」相關文章,取自:http://www.aspy.fju.edu.te/action/02022.doc。
李易駿(2005)〈社會排除:流行或挑戰〉,「社會暨健康政策的變動與創新趨勢:邁向多元、整合的福利體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new window
吳永毅(1988),〈論營造業中的國家-資本-勞動的關係—由非正式部門的個案研究所作的推論〉,《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二、三期合集,頁221-230new window
吳永毅(2008)《運動在他方:一個基進知識分子的工運自傳》。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博士論文
吳坤墉譯(2011)Abensour,Miguel原著(2010)Pour une philosophie politique critique Itinéraires.《倡議一個批判的政治哲學:條條道路》,無境文化事業公司
吳叡人譯(1999)Anderson,Benedict原著(1991)Imagined Communities:Reflections on Origin andSpread of Nationalism.《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台北:時報文化
拔耐.茹妮老王等人(2014)《伏流潛行》,財團法人導航基金會出版
孟祥森譯(1969)Fromm,Erich原著(1956)The art of loving.《愛的藝術》,台北:志文出版社
林名哲(2010)〈第一百次的成功—記2009年高偉凱參選新竹縣議員〉苦勞網公共論壇
林淑芬譯(2005)Mouffe,Chantal原著(2000)《民主的弔詭》,巨流圖書公司
林肇豊(2007)《王拓的文學與思想研究(1970~1988)》國立師範大學台灣文化及語言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姚定一、陳錦宣(2006)〈重新解讀弗洛姆《馬克思關於人的概念》——兼與張一兵先生商榷〉,《四川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6年03期
徐紀量、張慶雄譯(1987)Fromm,Erich原著(1961)Marx’s concept of man.《馬克思關於人的概念》,台北:南方叢書出版社
夏林清(1993)《由實務取向到社會實踐—有關台灣勞工生活的調查報告》,台北:張老師出版社。
夏林清譯(2000)Argyris,Chris等原著(1985)Action Science.《行動科學》台北:遠流出版社
夏林清(2002)《大團體動力—理念、結構與現象》,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夏林清譯(2004)Schon,Donald A.原著(1983)The Reflective Practitioner.《反映的實踐者》,台北:遠流出版社
夏林清(2004)〈一盞夠用的燈:辨識發現的路徑〉收錄於《應用心理研究》第23期,131-156頁new window
夏林清(2005)〈共振的探索~政治歷史皺摺中的心理教育工作者〉,「歷史中的心理學—接續斷裂的歷史」學風與傳統」北京論壇,北京,北京師範大學new window
夏林清、鄭村棋譯(2006)Argyris,Chris & Schon,Donald A.原著(1996)Organizational Learning:Theory,Method,and Practice.《組織學習—理論、方法與實踐》台北:遠流出版社
夏林清(2006)〈在地人形:政治歷史皺摺中的心理教育工作者〉收錄於《應用心理研究》第31期new window
夏林清(2006)〈手工知識的勞動組合〉收錄於《應用心理研究》第31期回應文new window
夏林清(2007)〈開枝散葉~變體人形的逆轉對抗運動〉「和平、婦女與日常生活的實踐:跨境、超越戰爭和促進改變」研討會,香港,嶺南大學。
夏林清(2008)〈卡榫—拮抗同行的社會學習〉《哲學與文化》。第35卷第一期,2008.1,123-151頁new window
夏林清(2010)〈走在解殖的路徑中~拮抗同行的社會學習〉收錄於《應用心理研究》第45期new window
夏林清(2010)〈身心對話:台灣心理學工作者的路徑筆記〉收錄於《應用心理研究》第46期new window
夏林清(2011)〈批判立基於解殖處~身心載體的社會性與政治性〉發表於亞洲心理學研討會
夏林清(2011)《斗室星空—家的社會田野》,財團法人導航基金會
晏山農(2009)《島嶼浮光—我的庶民記憶》,允晨文化
浦澤直樹(1994~2001連載)〈沒有名字的怪物〉收錄於《怪物》第九冊第三章;台灣東立出版社
彭榮邦(2011),〈批判歷史的必要性——「心理學本土化」論述的失落環節〉第七屆世界華人心理學家年會研討會論文;臺北。
曹征路(2013)《民主課》,台灣社會研究雜誌社
黃瑞祺編著(1994)《馬克思論方法》台北:巨流
黃德北(2000)〈張緒中談電信工會改選〉,《左翼The Left》,第三期,頁13-17。
梁文道(2010)〈楊照的倫理寓言〉,收錄於《如何做一個正直的人—理解政治的五十個關鍵字》p.3~8台北:本事文化出版
梁文韜(2012)〈何謂政治學〉,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科學發展雜誌》2012年480卷p.6~10
孫健忠譯(2007)Ridge,Tess原著(2002)Childhood Poverty and Social Exclusion:From A Child’s Perspective.《童年貧窮與社會排除》,台北:心理出版社
郭芳庭(2007)〈追尋烏托邦?台北門禁社區現象之探討〉師大地理系碩士論文
許維素等譯(2004)Duffy, K.G. & Wong, F.Y原著(2003)Community Psychology.《社區心理學》,臺北:心理出版社
莫迺滇譯(1970)Fromm,Erich原著(1941)Marx’s concept of man.《逃避自由》,台北:志文出版社
陳玉君(2010)〈撐:都市原住民勞動家庭的斷裂與連結〉輔仁大學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光興(2006)《去帝國—亞洲作為方法》,台北:台灣社會研究叢刊new window
陳芳明(1998)《殖民地台灣—左翼政治運動史論》,台北:麥田出版社
陳永龍(2010)〈河岸邦查部落再生成與漂留族群生計重建—阿美族都市原住民自力家園的社會安全涵義〉收錄於《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七十七期new window
陳香君(2004)《藝術檔案社會閱讀—藝術與社會的深層對話》台北:典藏
陳信行(2008)〈一個台灣人的毛派之路:回應新民主主義者陳明忠先生〉收錄於《思想》第十期
陳思澤譯(2008)Wallas,Graham原著(1908)Human Nature in Politics.《政治中的人性》,風雲論壇
陳瑞樺譯(2005)Fanon,Frantz原著(1971)Peau Noire,Masques Blancs《黑皮膚,白面具》,台北:心靈工坊
陳耀成譯(2010)Songtag,Susan原著(2003)Regarding the Pain of Others.《旁觀他人之痛苦》,台北:麥田出版社
張台麟譯(1989)Braud,Philippe原著(1985)La Vie politique.《政治生活》。台北:遠流出版社
張造勳譯(2010)Plato原著之《the republic》《理想國》,北京大學出版社
張國書譯(2009)Dahl,Robert A.原著(2006)on Political Equality《論政治平等》,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張國珍(1987)〈一本歪曲馬克思主義的書—評弗洛姆《在幻想鎖鏈的彼岸》〉,《湖南師大社會科學學報》1987年第8期,p.55~59
張燕譯、趙鑫珊校(1986)Fromm,Erich原著(1962)Beyond the chains of illusion.My encounter with Marx and Freud.《在幻想鎖鏈的彼岸—我所理解的馬克思與佛洛伊德》,湖南人民出版社
張雙利、陳祥勤(2000)《解放神學》,台北:揚智文化
張慈宜(2008)《流動、歡娛,及演出:一個陣頭田野研究》私立輔仁大學心理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張慈宜、王醒之、李昀耘、拔耐.茹妮老王(2014)〈「助人」抑或「助己」?—以「關係」取徑作為共善的方法〉第五屆社會思想學術研討會《兩岸華人利他精神及行善行為-傳統與現代的交會與超越》研討會論文;台北
張慈宜、王醒之(2014)〈試論探究、想像「生涯」之另一種可能路徑〉第三屆海峽兩岸「生命敘說與心理傳記學」學術研討會論文;台北
游恆山譯(2005)Trull,T.J.原著《Clinical Psychology》,台北:五南
曾健民(2005)《1945破曉時刻的台灣:八月十五日後激動的一百天》台北:聯經出版
喬 健編著(2007)《底編階級與邊緣社會》台北:立緒文化出版
萬毓澤譯(2004)Zizek,Slavoj原著(1999)The Ticklish Subject.《神經質主體》,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楊 照(2013)《在資本主義帶來浩劫時,聆聽馬克思》,台北:本事文化
楊碧川譯(2009)Fanon,Frantz原著(1961)Les damnes de la terre.《大地上的受苦者》,台北:心靈工坊
賴香伶(2010)〈走自己的路~一條台灣左翼工運路徑的回看〉世界新聞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發祥(2006)《主體心理學》,上海教育出版社
藍博洲(2009)《戰風車一個作家的選戰記事》,台北:印刻

劉子茵(2009)<類家的社會支持空間─以格鬥天堂為例>,第二屆海峽兩岸行動研究研討會論文,下冊,148-151。
劉台雲(2010)博士論文:《哥哥爸爸真偉大—一個外省第二代女性之主體性與認同的追尋》
劉惠琴(2006)〈社會心理學中的熱情傳承〉收錄於《應用心理研究》第31期new window
劉粹倫譯(2012)Thoreau,Henry David原著(1848)civil dis-obedience.《公民不服從!》,台北:紅桌文化出版
鄭村棋、陳文聰、夏林清譯(2005)Watzlawick,Paul等原著(1974),Change:principles of problem formation and problem resolution.,《CHANGE:與改變共舞》台北:遠流
鄭廣懷、張敏、何江穗譯(2007)James Scott原著(1985)Weapons of the Weak.《弱者的武器》,南京:譯林出版社
蔡佩君譯(2010)Arendt,Hannah原著(2005)The Promise of Politics.《政治的承諾》
鄧香漪、陳秋山譯(2011)Stepney,P.&Popple,K.原著(2008)social work and the community: a critical context for practice.《社會工作與社區—實踐的批判性脈絡》,台北:心理出版社
謝國雄(1989)〈外包制度—比較歷史的回顧〉,《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二卷第一期,頁29-69。new window
謝國雄(1989)〈黑手變頭家:台灣製造業中的階級流動〉,《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二卷第二期,頁11-54。new window
謝國雄(1992)〈隱形工廠:台灣的外包點與家庭代工〉,《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十三期,頁137-60。new window
謝國雄(1993)〈事頭、頭家與立業基之活化:台灣小型製造單位創立及存活過程之研究〉,《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十五期,頁93-129。new window
錢永祥譯(2005)Weber,Max原著(1919),《學術與政治:韋伯選集(I)》〈政治作為一種志業〉台北:遠流

二、英文文獻

Bruner,Jerome Seymour(1990)《Acts of meaning》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Burton M., Boyle S., Harris C., Kagan C.M. 2007. 〈Community Psychology in Britain〉 in: S Reich, M Riemer, I Prilleltensky and M Montero (eds)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Psychology: History and Theories.》 Kluwer Academic Press.
Burton,Mark & Kagan,Carolyn(2003)〈Towards a really social psychology: Liberation Psychology beyond Latin America〉
Fryer,David& Duckett,Paul等(2004)〈Critical community psychology: what, why and how?〉《Clinical Psychology》June 2004, p.39
Fondacaro,Mark R.& Weinberg,Darin(2002)〈Concepts of Social Justice in Community Psychology:Toward Ecological Epistemology〉《American 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August 2002, p.472
Fox,Dennis & Prilleltensky,Isaac(1997)《Critical Psychology: An Introduction》SAGE Publications
Green,Andre(2005)《Key Ideas for a Contemporary Psychoanalysis: Misrecognition and Recognition of the Unconscious 》Routledge
Harré,Rom & Gillett,Grant (1994)《The Discursive Mind》SAGE Publications
Holzman,Lois(2009)《Vygotsky at work and play》Routledge
Holzman,Lois & Morss,John(2000)《Postmodern Psychologies, Societal Practice, and Political Life 》Routledge
Ignocio Martín-Baró(1987)《Writings for a liberation psychology 》Adrianne Aron, Shawn Corne and Elliot G. Mishler (eds)
Kagan,Carolyn & others(2011)《Critical Community Psychology》BPS blackwell
Newman,Fred(1988)《The Myth of Psychology》NewYork: Castillo International.
Parker,I.A.(1999) 〈Critical Psychology: Critical Links〉《Annual Review of Critical Psychology》1, p.3-18
Rappaport,J.(1977)《Community Psychology:Values,research and action》New York:Holt,Rinehart and Winston
Tolman,Charles W.& Maiers,Wolfgang(1991)《Critical Psychology: Contributions to an Historical Science of the Subject》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三、平面媒體

《中國時報》(2010)〈公務員選訓 將做「人格測驗」〉20100918 A13版
《台灣工運》(1994),第八期
《台灣工運》(1996),第十三、十四合集
《左翼The Left》(2000),第三期
王醒之(1997)〈王拓的為父之道〉19970802台灣日報第30版
王醒之(2011)〈基福公路報導特輯〉《打火石》雙月刊試刊號,頁9-25
王醒之(2011)〈脫稿演出的真劇本—談主流政治中的僕欺主〉《打火石》雙月刊第2期,頁4-6
王醒之(2011)〈魔鬼藏在細節裡:「政見」與「口號」的差別〉《打火石》雙月刊第4期,頁5
王醒之(2011)〈脫稿演出的真劇本—談主流政治中的僕欺主〉《打火石》雙月刊
王醒之(2012)〈掏空民主建設的「選民服務」〉20120920蘋果日報論壇A17版
王醒之(2012)〈民進黨火大列車的權力欲火〉20121222蘋果日報論壇A17版
王醒之(2013)〈北北基合併專題〉《打火石》雙月刊第10期,頁4-5
王醒之(2013)〈小鴨是基隆的偽政績〉20131225蘋果日報論壇A17版
王醒之(2014)〈要素政治不要素人政治〉20140111蘋果日報論壇A26版
王醒之(2014)〈追問「合法的暴力」〉20140401蘋果日報論壇A26版
王醒之、張榮哲(2014)〈趁火打劫的「恐懼外包」〉20140528蘋果論壇A16版
吳永毅(2008)〈當皮鞋政客重穿草鞋〉20080117中國時報民意論壇
基隆市選舉委員會(2012)基隆市選舉區第八屆立法委員選舉選舉公報

四、電影與音樂

Chaplin,Charlie(1936)〈Modern Times摩登時代〉美國
Ferguson,Charles(2010)〈Inside Job監守自盜〉美國
Guldbrandsen,Christoffer(2012)〈Stealing Africa生財有「盜」〉美國
Lauenstein,Wolfgang and Christoph(1989)〈Balance平衡〉德國
Pilger,John(2007)〈The War on Democracy以民主為敵〉美國
Tarantino,Quentin(2012)〈Django Unchained決殺令(被解放的姜戈)〉美國
Wachowski,Andy & Lana(1999)〈The Matrix駭客任務〉美國
王樹枕、徐景達、嚴定憲(1979)〈哪吒鬧海〉中國
姜 文(2010)〈讓子彈飛〉中國
黑名單工作室(1989)《抓狂歌》台灣
顧允岡(2008)〈種菜日記〉台灣
廖德明(2006)〈那一天,我丟了飯碗〉台灣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