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高職生對台灣技專校院選校意願認知之研究-以設計群學生為例
作者:李家豪
作者(外文):LEE, CHIA-HAO
校院名稱:朝陽科技大學
系所名稱:建築系建築及都市設計碩博士班
指導教授:王桂沰
郭原昌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20
主題關鍵詞:招生選校意願評估指標設計群enrollmentwillingness to choose a schoolevaluation indicatorsdesign group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5
少子化所導致的學生數下降,招生不足、減班廢系、科系整併、學校合併、停辦廢校、教師失業,引發一連續的教育問題。從2014年2月高鳳數位內容學院第一間停招、接著8月底永達技術學院退場、2018年高美醫護管理專科學校、與2019年亞太創意技術學院及南榮技術學院都接連陸續地停辦,未來只有更多大專私校退場,這都是現在進行式。
綜觀過去的文獻,研究主要以學校整體學生為對象,研究成果涵蓋各學群學生的認知,習慣從整體架構來思考問題,未考量到不同學群的學生,升學與選擇校系的態度或是招生宣傳策略。高職科系眾多,每個科系所學又不盡相同,形成各學群學生的價值觀、人格特質、或思考行為上的差異,自然而然他們的就學態度也有所不同。現今的教育政策與改革主張,都著重以各種不同面向發掘學生才能的多元入學制度,取代以往單純以學科成績篩選的考試分發。
因此站在多元視角,懂得善用「市場區隔」的方式,將招生對象切分成許多不同的學群為目標,然後依照各學群學生的需求來做調整,再配合學校特色與系所專長發展出各自招生的政策,才更能呼應12年國教「適性揚才」的理念,學校找到對的學生,學生也能清楚未來興趣的所在,大學招生策略才會隨之改變,在於招生品質上便會益加明顯。此外,本人長期在大學設計系所任職,對設計群的學生較為熟悉。經過審慎思辨採以設計群學生為研究的對象切入,因此,研究者決定以現階段高職設計群的學生對技專校院選校意願認知作為研究主題。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收集一般大學或是技專校院學生選校意願探討的文獻為依據,並進一步分析歸納出學生選校評估準則之量表問卷作為研究工具,並發放1400份,其中受測者填答不全與產生遺漏值之回卷共計 38份,刪除後有效樣本1362份,所得資料以統計軟體執行分析,採用描述統計方法、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與多元逐步迴歸分析等相關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處理與分析。另外為了可以更清楚學生內心的知覺觀感,搭配採取焦點團體訪談法,隨機抽取11位大一設計相關的新鮮人做為受訪對象,以獲取直接的意見,根據以上研究發現與結論,本研究提出以下之建議:
1. 應著重網路上的口碑
2. 招生廣告規劃應以網路形式宣傳為主
3. 量身訂做不同學生屬性的招生策略
4. 以學生立場設計網站並隨時更新校、系(所)的網頁訊息
5. 增加Youtube影片廣告預算
關鍵詞:招生、選校意願、評估指標、設計群
The decrease in the number of students caused by declining birthrates, inadequate enrollment, reduction of classes and abolition of departments, consolidation of departments, integration of schools, suspension of schools, and unemployment of teachers have led to a continuous education system problem. Starting from the Kao Fong College of Digital Contents in 2014, then the suspension of the Yung T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Commerce, the 2018 Kaomei College of Health Care and Management, the Asia-Pacific Institute of Creativity and the Nan Jeo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ll exited in succession in 2019, and there may be mor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future. The school retired, this is what is happening now.
Looking at the past literature, the research mainly focused on the overall students of the school. The research results covered the cognition of the students in each academic group. They were used to thinking about the problem from the overall structure. The students who did not take into account the different academic groups, their attitudes to higher education and school selection, or Admissions promotion strategy. There are many higher vocational departments, and each department is different. What forms the differences in values, personality traits, or thinking behaviors of students in each academic group. Naturally, their attitudes to school are also different. Today's education policies and reform proposals have focused on replacing the distribution of examinations based solely on subject scores with a variety of diverse admission systems that seek out the talents of students.
Therefore, from a multi-perspective perspective, know how to make good use of the "market segmentation" method, and divide the enrollment target into many different academic groups as the goal, and then adjust according to the needs of students in each academic group, and then cooperat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chool and the expertise of the department. The development of their own enrollment policies can better respond to the 12-year country education "adapted talent" concept. The school finds the right students, and the students can understand where their future interests lie. It will increase significantly. In addition, I have been in the university design department for a long time, and I am more familiar with students in the design group. After deliberately considering the design group stud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researchers decided to take the students of the vocational design group at this stage as the research theme for the selection of techn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research adopts a Survey Techniques, collects the literature of general college or technical college students' willingness to choose a school as the basis, and further analysis and summarizes the questionnaire for evaluating the selection criteria of students as a research tool, and 1400 copies are distributed, of which a total of 38 copies of incomplete responses and missing values of the testees were deleted, and the valid samples were 1,362.
The obtained data was analyzed by statistical software. Related statistical methods such as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test, one-way analysis of variance, 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and Multiple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were used for data processing and analysis. In addition,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students' sensations and perceptions, The Focus Group Research Method was used to randomly select 11 freshmen who are related to the design department as interviewees. It can obtain direct opinions. Based on the findings and conclusions of the above studies, this study proposes the following:
1. Focus on public praise on the Internet
2. Admissions planning should be based on online promotion
3. Tailored enrollment strategies for different student attributes
4. Design a website from a student standpoint and update the webpage information of the school, department (institution) at any time
5. Increase your YouTube video budget
Keywords: enrollment, willingness to choose schools, evaluation indicators, design groups
中文部份
黃再德(1985)。「行銷觀念應用於大學科系招生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企 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天下雜誌編輯部(1990)。毛高文:改革作法要彈性,天下雜誌特刊 第004 期。
楊瑪利(1990)。學校教育通往窄門的路,天下雜誌特刊第004期。
林昭武(1990)。技職教育被忽視的主流,天下雜誌特刊 第004 期。
張仁家、李蕙蘭(2006)。我國技職教育研究所發展及其論文分析,教育資料 與研究雙月刊。69 期,頁213-26。
王誕生(1992)。美國職業教育的發展。美國月刊,7(4),頁106-116。
林美孜(1994)。「大學行銷溝通組合優先順序評選之研究」,靜宜大學管理 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遠哲(1996)。創造新世紀的老師,天下雜誌第 176 期,天下雜誌 編輯部整理。
黃政傑(1996)。質化研究的原理與方法。載於黃政傑等著,質的教育研究:方法與實例(pp. 1-46)。台北市:漢文。
邱兆偉(1997)。美國柏金斯職業與應用科技教育法案之計畫方案與實施成效兼論國內技職教育改革的省思。教育學刊,13,頁1-46。
吳奕軍(1998)。「從傳統行銷出發看網路行銷」,突破雜誌153期,頁98-101。
吳毓津(1998)。「大學生科系選擇因素的分析--以中央大學與政治大學為例」,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紹勳(1998),技職院校資管科生涯發展、自我統整、工作價值觀、 升學就業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人力資源學報,第 10 期, 1-16 頁。
黃政傑(1999)。前瞻技職教育體制改革,輯於教育部技術及職業教育司主編「技職教育的回顧與前瞻」,台北市:教育部技職司,頁43-48。
王文科、王智弘(譯)(1999)。焦點團體訪談 :教育與心理學適用(原作者: Sharon Vaughn ,Jeanne Shay Schumm ,Jane Sinagub)。 臺北市:五南。(原著出版年:1996)
陳瑞萍(2000)。「師範校院招生行銷策略規劃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戴曉霞(2000)。高等教育的大眾化與市場化,台北市:揚智。
歐素汝譯(2000)。焦點團體:理論真實務,台北:弘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曹春隆(2001)。「專科學生升學與選擇校系態度之研究」,大葉大學工業關係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素珠(2001)。「影響技術學院甄試生選校決策因素及其資訊管道之探討」,大葉大學工業關係學系,碩士論文。
李美樺(2001)。「我國高等技職教育市場定位分析之研究-以科技大學為例」,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林靜珊(2002)。「大學甄試生選校決策因素之探討」,大葉大學工業關係學系,碩士論文。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出版社。
徐宗國譯(2002)。質性研究概論。台北:巨流出版社。
嚴玉華(2002) 。「我國技職校院研究所招生策略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江岳勳(2002)。「科技大學招生行銷策略之應用實務之研究」,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志朗(2001)。大學教育政策白皮書,台北:教育部。
李美樺(2001),我國高等技職教育市場定位分析之研究-以科技大 學為例,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許舒翔、周春美、沈健華(2002)。「技職院校教育行銷策略之探討」。技術及職業教育雙月刊,頁69。
徐明珠(2002a)。從招生不足論後期中等教育改革,國政分析,取自: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EC/091/EC-B-091-051.htm,檢索日期:2019年8月7日。
徐明珠(2002b)。提綱挈領,整併技職院校,國政分析,取自: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EC/091/EC-B-091-037.htm,檢索日期:2019年8月12日。
高博銓(2002)。教育研究法:焦點團體訪設法。教育研究月刊,103,101-110。
林建煌(2002)。「行銷管理」,台北,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周燦德(2003)。技職教育的現況問題與發展策略,技術及職業教育雙月刊,73卷期,頁1-5。
高新建、吳武典(2003)。九年一貫課程的檢討和建言–發展以學習者為中心的高品質中小學課程。載於: 國立台灣人師範大學教育政策研究小組策劃主編: 教育改革的新方向 --為教改開處方(81-115頁)。台北:心理出版社。
薛承泰(2003)。台灣近五十年的人口變遷與教育發展:兼論教改的方向,提昇高等教育競爭力:二十一世紀大學教育的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 2003/11/13‐14。
黃 藿(2003)。從德行倫理學看道德動機,哲學與文化, 30(8), 5 -19。
黃 藿(2003)。我國近年來教改的成效與問題癥結-教育哲學角度的省思,中大社會文化學報,第16期 2003 年 6 月。
王惠美(2003)。「商職學生選校評估準則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
周燦德(2004)。當前技職教育的定位與發展」,主計月刊,頁49-55。
鍾雅儷(2004)。「中部縣市商業技職學生升學考量因素之分析」,南華大學 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武典(2004)。台灣教育改革的經驗與分析。2004第一屆香港校長研討會。
陳富祥(2005)。專科商科學生升學選校因素之研究,運籌研究集刊,8,57-71。15
何美瑤(2005)。台灣的技職教育,學校行政雙月刊,頁129-144。
葉錦光、陳傳欣(2006)。台灣技職教育發展趨勢之探討,教育趨勢報導,95(6),頁20-28。
林萬億(2005)。「技職教育的未來」,國語日報,國民教育版。
張仁家、李蕙蘭(2006)。我國技職教育研究所發展及其論文分析教育資料 與研究雙月刊69 期,頁 213-26。
劉嘉韻、翁翠萍(2005),少子化效應教育部擬教育政策白皮書,大紀元時報,網址:http://www.epochtimes.com/b5/5/6/25/n965638.htm。
大前研一(2006)。M型社會中產階級消失的危機與商機,商周出版。
何金針(2006)。德國職業教育發展及其對我國之啟示商業職業教育季刊 100 期,頁 58-64
柳淑瑜(2006)。「私立高職生選校評估因素之研究」,中華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馮丹白、陳信正(2006)。兩德統一後之德國雙軌制技術職業教育,稻江學報 1 卷 1 期,頁27-44。
馮丹白、熊亮原、張銘華(2007)。職教育國際化之必然性,教育研究月刊,155 期,頁5-18。
林俊彥、郭宗賢(2007)。德、澳、美、日技職教育發展對我國學校行政 之啟示,學校行政,47,131-150。
許碧珊(2007)。「當前高等技職教育現況分析與問題探討」,大安高工學報,18,30-38。
楊朝祥(2007)。中美技職教育發展之比較與展望(國政研究報告 094-002),台北市: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蔡銘津(2008)。少子化趨勢對教育體系的衝擊與因應。研習資訊,25(5),頁101-108。
蔡金田(2009)。「學校品牌建構與行銷管理之探究」,國民教育研究學報,頁139-160。
馮丹白、莊謙本、吳旻晏(2009)。瑞士中等職業教育特色分析,網 址:http://nhcuer.lib.nhcue.edu.tw/bitstream/392440000Q/844/1/173.pdf ,檢索日期:2019年7月17日。
趙志揚、黃琦君(2009)。德國教育體系中的應用科技大學,教育資料集刊第四十三輯─2009各國技職教育,頁244-261。
劉先翔(2009)。「以生活型態區隔探討學生選讀技專校院休閒相關學系之研究—以樹德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學系為例」,屏東教大體育第十二期 394-403。
陳正宗(2010)。「技專校院招生行銷策略與高職生選校因素關係之研究-以中彰投縣市為例」,亞洲大學國際企業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遠見雜誌(2010)。「林奇伯,兩岸父母對子女留學對岸調查」,三月出刊,頁 182-186。
吳靖國、林騰蛟(2010)。台灣高等技職教育發展的理論性反思。教育資料專刊,47,頁1-23。
胡茹萍(2010)。美國2006年柏金斯生涯及技術教育促進法之探討。教育資料集刊,47,頁165-182。
傅 筠(2010)。瑞士職業教育考察報告,無錫職業技術學院學報,頁1-6。
程海東校長(2010)。「少子化時代大學校院的招生策略」,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少子化時代大學校院的招生策略研討會,專題演講。
楊朝祥(2010)。美國技職教育發展的沿革、現況與展望,教育資料 集刊,47,135-164。
康龍魁(2010)。「我國高等技職教育學生選校因素之研究-以中部科技大學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監察院(2010)。提升技職教育水準增強就業能力專案調查研究報告,台北市:監察院。
張德銳、李文富、丁一顧、李俊達、陳浙雲、余政賢(2010)。中央及縣市課程與教學輔導人才核心能力指標與培訓課程內涵期中研究報告(計畫編號:NAER-98-12-E-2-04-00-2-01)。 新北市:國家教育研究院籌備處
嚴長壽(2011)。教育應該不一樣,天下文化。
林俊彥、王姿涵(2011)。美國與台灣技職教育制度比較。教育資料集刊,51,51-68。
李政釗(2011)。升學主義與文憑主義的政治經濟分析:美、日、台個案研究,東吳大學碩士論文。
莊謙本、紀寰緯(2011)。奧地利高等技職教育制度現況。教育資料集刊第五十一輯—2011 各國技職教育,P125-146。
何明修(2011)。教育改革運動的政策回應,社會運動的年代─晚近二十年來的台灣行動主義,台北:群學出版社,頁 172-211。
張文曦(2011)。「私立大學招生策略之研究-以輔英科技大學為例」,國立中山大學,碩士論文。
方春城(2011)。發達國家職業教育的特色與啟示。職教論壇,119-120。
周姝瓊(2012)。21 世紀以來奧地利學徙制改革研究,碩士論文,中國重慶西南大學
盧政春(2012)。德國師徒制產學合作複合雙軌體制,Talent 前瞻國際創新人才 雙月刊,17期,頁10-15。
劉家伶(2012)。「大學招生活動、學校形象、口碑 與選校意願相關之研究」,正修科技大學,碩士論文。
瞿海源等著(2012)。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 (二)質性研究法。台北:東華出版社。
江文鉅、張美瑤(2012)。德國高等技職教育新貌,教育資料集刊第五十五輯「2012 各國技職教育」,頁129-146。
劉威良(2014)。借鏡德國一個台灣人的日耳曼觀察筆記,貓頭鷹出版社。
張仁家、曾羿儒(2014)。瑞士職業教育之學徒制對台灣教育改革之蘊義,教育資料集刊63 期,頁77-102。
孫 玲(2014)。職業教育觀察,2014年第26期。
杜正勝(2014)。舊格局中的教育新境界,收於連萬億(編)民進黨八年執政論文集2000-2008,頁 394-407。台北:新境界文教基金會。
張仁家、游宗達(2014)。德國雙軌技職教育對我國技職教育之啟示,台灣國際研究季刊10 卷 3 期,頁173-88。
王柏皓(2015)。「科技大學招生廣告訊息溝通策略分析」,中原大學,碩士論文。
黃建翔(2016)。各國學徒制對我國技職教育發展之啟示-以英、德、瑞為例,國家教育研究院教育脈動電子期刊5 期,頁 1-6。
Hendrik Lackner(2016)。德國應用科技大學體制:對中國也是一種成功模式,應用型高等教育研究,2016年第1期。
Hendrik Lackner(2016)。德國應用科學大學教授的三重資格:應用科學大學聘任教授的法定前提條件及對其在聘任程序中的考核,應用型高等教育研究,2016年第4期。
董慧超、鄧澤民(2017)。德國應用科學大學發展歷程的探究,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7年第15期德國2017年教育與科研數字報告,聯邦教育與科研部數據門戶網站,http://www.datenportal.bmbf.de/portal/en/B2.html,線上檢索日期:2019年7月1日。
林淑容(2016)。學校品牌形象、學校服務品質及行銷策略與學生滿意度關聯性研究—以大學餐旅系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彰化市。
駐紐約辦事處教育組(2016)。川普教育政策將以學校選擇權為核心。國家教育研
究院國際教育訊息電子報,114。取自from http://fepaper.naer.edu.tw/paper_view.php?edm_no=114&content_no=5913,線上檢索日期:2019年7月1日。
駐紐約辦事處教育組(2017)。美國新任教育部長出席任命聽證會,傳達教育理念。國家教育研究院國際教育訊息電子報,118。取自from http://fepaper.naer.edu.tw/epaper.php?edm_no=118,線上檢索日期:2019年7月1日。
李侑珊(2017)。中國時報 艾普羅民調:家長擇校標準是就業率非註冊率,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71230000560-260114?chdtv,線上檢索日期:2019年7月14日。
顏淑華(2017)。學校品牌形象與招生行銷策略對高職學生選校意願 之研究-以中投區公立商職為例。靜宜大學教育研究所 碩士論文,台中市。
行政院主計總處(2019)。http://statdb.dgbas.gov.tw/pxweb/dialog/..%5CDialog%5Cviewplus.asp?ma=ER0102A1A&ti=%A6U%AF%C5%B1%D0%A8%7C%BE%C7%C4%D6%A4H%A4f%A6b%BE%C7%B2v-%A6~&path=../PXfile/Education/&lang=9&strList=L,線上檢索日期:2019年7月14日。
黃益中(2017)。德國能重視技職體系,台灣為何不能?他一句話戳破12年國教教改下的悲哀結果,風傳媒,https://www.storm.mg/lifestyle/263434?srcid=7777772e73746f726d2e6d675f62653538633032303538313232336532_1564640152,線上檢索日期:2019年8月14日。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人力規劃處(2018)。中華民國台灣民國93年至140年人口推計簡報。
遠見×大數聚︱數據看媒體(2017)。「談媒體數位轉型之前,你知道民眾上網在乎的是什麼嗎?」,大數聚Big Data Group,http://group.dailyview.tw,線上檢索日期:2018年11月19日。
DAAD (2018) 。留學德國手冊 - 德國學術交流資訊中心。台北德國學術交流資訊中心 https://www.google.com/,線上檢索日期:2018年11月19日。
顏淑華(2018)。「學校品牌形象與招生行銷策略對高職學生選校意願之研究-以中投區公立商職為例」,靜宜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佳恬(2018)。教育是,陪你找自己的路:歐盟「文化融合親善大使」的奧地利教育大震撼,小樹文化出版日期:2018/03/14。
張仁家、林美芳(2017)。德國、奧地利及瑞士師徒制教育 對台灣技職教育之借鑑,台灣國際研究季刊 第 13 卷 第 1 期,頁121-40 2017 年/春季號。
DMCA 投派智庫(2017) 。「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基本區別」,https://kknews.cc/zh-tw/other/5394g8k.html,線上檢索日期::2018年11月14日。
洪健智(2018)。「私立科技大學學生選校統計與分析探討 - 以東南科技大學為例」,東南科技大學工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懿慈(2018)。「社群網路中大學招生宣傳策略之研究」,中華大學資訊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進雄(2018)。美國川普政府的教育政策動向。國家教育研究院電子報第 175 期。
USEAS 美國教育資訊中心(2019)。臺美教育體制比較 www.useas.com.tw,線上檢索日期:2019年12月21日。
國家教育研究院(2019)。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群科課程手冊 www.naer.edu.tw,線上檢索日期:2019年12月1日。
內政部統計處(2019)。https://www.moi.gov.tw/stat/index.aspx,線上檢索日期:2019年6月21日。
教育部技職司(2019)。https://depart.moe.edu.tw/ed4500/,線上檢索日期:2019年7月1日。
職人service(2019)。跟風選科系,設計學門不跟你說的真相 https://www.shokuzine.com/,線上檢索日期:2020年1月01日。
教育部 (2019)。https://www.edu.tw/,線上檢索日期:2019年8月7日。
經濟部投資業務處(2015)。 http://www.dois.moea.gov.tw/asp/invest3.asp,線上檢索日期:2019年7月15日。
維基百科(2019)。德國教育體制圖,取自 http://de.wikipedia. org/w/index.php? title=Datei:Deutsches_Bildungssystem-quer.svg& filetimestamp=20070921130410,線上檢索日期:2019年8月14日。
楊慶國、張震(2019)。德國應用科學大學傳媒人才培養模式及啟示。取自http://media.people.com.cn/BIG5/n1/2019/0612/c427535-31133458.html,線上檢索日期:2019年8月14日。
國家教育研究院教育資源及出版中心(2019)。教育大事紀, https://www.naer.edu.tw/files/15-1000-13950,c1537-1.php,線上檢索日期:2019年7月14日。
林安儒(2019)。在奧地利,竟有70%青年讀技職學校、當學徒!旅外求學的她道出東西方教育最關鍵差異,風傳媒。https://www.storm.mg/lifestyle/456921,線上檢索日期:2019年8月14日。
維基百科(2019)。網 址:https://zh.wikipedia.org/zh-tw/瑞士,檢索日期:2019年7月17日。
大學問(2020)。大學校系技職20群類設計群。https://www.unews.com.tw/Group/Index/235檢索日期:2020年1月1日。

英文部份
Steedman, Hilary(2006). “Apprenticeship in Europe: Fading or Flourishing. ” from http: //eprints. lse. ac. uk/19877/1/Apprenticeship_in_Europe_'Fading'_or_Flourishi ng. pdf, index: 2019/1/17.
Steedman, Hilary(2010). “The State of Apprenticeship in 2010. ” from http: //cep. lse. ac. uk/pubs/download/special/cepsp22. pdf , index: 2018/12/07.
Deutschland Regierung(1969). Beruf sbildungsgesetz. Bonn, Deutschland: Deutschland Regierung. from https: //www. bibb. de/dokumente/pdf/bbig_1969. pdf, index: 2018/8/10.
Statistisches Bundesamt (2011). Auszug aus dem Datenrepert 2011 Kapitel 3, Bildung. Bonn Germany: Statistisches Bundesant (Destatis).
Hippach-schneider, U. , Krause, M. , & Woll, C. (2007). Berufsbildung in Deutschland, Kurzbe schreibung, cedefop,PANORAMA Series 136.
Yavas, U. , & Schemwell, D. J. (1996). Graphical representation of university Image: A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Journal of Marketing forHigher Education, 7, pp. 75-84.
Sabine, Archan, and Thomas Mayr(2006). Berufsbildung in Ö sterreich. Kurzbeschreibung. Luxemburg: Cedefop Press. from https: //www. bibb. de/dokumente/ pdf/Berufsbildung-im-Deutschland. pdf, index: 2018/10/5.
DHBW (2011). Duale Hochschule Baden-Wurttemberg Stuttgart. Retrieved from http: //de. wikipedia. org/wiki/Berufsakademie_ Stuttgart, index: 2018/7/10.
Bundesministerium für Bildung und Forschung (BMBF)(2004). Die Fachhochschulen in Deutschland. Bonn: Author.
Bunde sministerium fürBil dungund Forschung(BMBF)(2005). Hoch schulenrahmengesetzt (HRG). RetrievedJuly1(2009). from from http:
//www. bmbf. de/pub/HRG_20050126. pdf, index: 2018/11/8.
Bund esministerium für Bildung und Forschung (BMBF)(2007). Berufsbildungsgesetzt. from http: //www. bmbf. de/pub/bbig. pdf, index: 2019/2/10.
Westritschnig, Karl J(2014). Weiterentwicklung der berufsbildenden höheren Schulen BHS in Ö sterreich. Munich: Grin Verlag Press
Sabine, Archan, and Thomas Mayr(2006). Berufsbildung in Ö sterreich. Kurzbeschreibung. Luxemburg: Cedefop Press,from https: //www. bibb. de/dokumente/ pdf/Berufsbildung-im-Deutschland. pdf, index: 2018/12/10.
OECD(2013). “Education at a Glance 2013: OECD Indicators. ”, from https: //www. oecd. org/edu/eag2013%20(eng)--FINAL%2020%20June%202013. pdf, index: 2019/3/10.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2010).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2010. New York, NY: Author.

Swissinfo (2009). Information about education in Switzerland. from http: //en. wikipedia. org/wiki/Education_in_Switzerland, index: 2018/8/10.
Tess. (2013a). “A Successful Paradigm of Education in Swiss, the Technical Education and Hospitality Education are Foundation for Economic Stability. ” from http: //hotelier-magazine. blogspot. tw/2013/07/part-viii_31. html, index: 2018/11/10.
Tess. (2013b). “Graduating from High School is the Key by Specialization in Swiss Educational System. ” from http: //hotelier-magazine. blogspot. tw/2013/06/part-vi. html, index: 2018/9/21.
U. 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2013), from https: //nces. ed. gov/pubs2013/2013037. pdf, index: 2019/1/10.
Swiss Conference of Cantonal Ministers of Education (2006). Higher education in Switzerland. from http: //edutechwiki. unige. ch/en/Swiss_ education_system, index: 2018/7/14.
The Institut für Bildungs for schung der Wirtschaft(2011). The Austrian education system,from http: //www. bic. at/downloads/en/brftipps /0_1_bildungs system_en. pdf, index: 2018/11/10.
Ö sterreich Regierung. (1969). Beruf saus bildungs gesetz. Wien, Ö sterreich: Ö sterreich Regierung. https: //www. ris. bka. gv. at/Dokumente/BgblPdf/1969_142_0/1969_ 142_0. pdf, index: 2018/9/30.
IMD World Competitiveness Center. (2015), from http: //www. imd. org/wcc/news-wcy-ranking/, index: 2018/11/10/.
Wu, C. K. & Lin, T. C. (2010). A theoretical refl ect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technological &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aiwan. Educational Resources and Research, 47, 1-24.
Tsai, M. J. (2008). The impact and measures for the trend of less children. Training Resources, 25(5), 101-108.
Yung, C. S. (2007). Compared with the prospect of Taiwan-US 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NPFReport 094-002). Taipei: Institute for National Policy Research Foundation.
Yung, C. S. (2010). Historical background, current status and developmental trends of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Bulletin of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Education Resources and Research, 47, 135-164.
Gordon, H. R. D. (2008). The history and growth of career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in America (3rd ed. ). Prospect Heights, IL: Waveland.
U. 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2011). Secretary calls for increased rigor and relevance in pathways. Retrieved from from http: //www. ed. gov/blog/2011/20/secretary-calls-for-%E2%80%9Cincreased-rigor-andrelevance%E2%80%9D-in-cte-pathways/ , index: 2018/12/20.
U. 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2013a). Average number of Carnegie units earned by public high school graduates in various subject fields by sex and race/ethnicity: Selected years, 1982 through 2009. Retrieved from from http: //nces. ed. gov/programs/digest/d11/tables/dt11159. asp /, index: 2018/11/10.
U. 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2013b). Average number of Carnegie units earned by public high school graduates in career/technical education courses in various occupational fields by sex and race/ ethnicity, and percentage distribution of students , by units earned: Selected years, 2000 through 2009. Retrieved from from http: //nces. ed. gov/programs/digest/d11/tables/dt11-160. asp
U. 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 ce (1972). The Code of Federal Regu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Publisher.
Webb,M. S. Coccari, R. L. & Allen, L. Cherie (1996), Doctoral programs: what factors attract students, Journal of Marketing for Higher Education, 7(4), pp. 73-85
Stephen Letts(2018). from https: //stephenletts. wordpress. com/web-4-0/, index: 2018/11/19.
Simon Kemp(2017). from https: //www. techinasia. com/talk/digital-snapshot-internet-social-media-2017, index: 2018/9/4.
Markoff, J. (2006). The New York Times. Retrieved August, https: //www. nytimes. com/2006/11/12/business/12web , index: 2018/11/10.
Heidemannl, J. , Klier1, M. , & Probst, F. (2012). Online social networks: A survey of a global phenomenon.
Tim O'Reilly(2005) from https: //www. oreilly. com/pub/a/web2/archive/what-is-web-20. html, index: 2018/11/10.
Morgan, D. (1998). Focus group qualitative research. London: Sage.
Reed, J. , & Rayton, V. R. (1997). Focus group:Issues of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 26(4), 765-771.
Twinn, S. (1998). An an1ysis of the ctiveness of fi us group as a method of qualitative data collection with Chinese populations in nursing research. Journal o[ Ath nced Nursing. 28(3), 654 -661.
Krueger, R. A. and Casey, M. A. (2000). Focus Goup-A Practical Guid for Applied Research, Thousand Oaks, California: Sage.
Templeton, J. F. (1994). The focus group: a strategic guide to organizing, conducting and analyzing the focus group interview, Rev Ed edition,
McGraw-Hill Professional.
Arsenault, D. C. and Beedy, D. M. (1999). Practical advice for planning and conducting focus groups, Nursing Research, 48, 280–283.
Folch-Lyon and Trost(1981) E. Folch-Lyon, J. F. Trost Conducting focus group sessions Stud. Fam. Plan. (1981), pp. 443-449 Cros sRef View Record in Scopus Google Scholar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