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社區參與公共空間的營造--後竹圍公園的經驗研究
書刊名:環境與藝術學刊
作者:黃瑞茂 引用關係羅文貞
出版日期:2001
卷期:2
頁次:頁133-150
主題關鍵詞:社區設計參與式設計使用後評估後竹圍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8)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8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6
  • 點閱點閱:127
  參與,具有「權力下放」和「身體動員」的特殊性,其能將居民納入設計過程中,了解社區的狀況,更有助於我們去理解參與式設計的工作方式,因此必須從真實的場域中,才能看到地方的多重性,因而從生活空間的理論下,重新看待「參與」作為設計/規劃的方式。   以經由居民參與設計完成的後竹圍公園為研究對象,長時期對公園使用者進行參與觀察及訪談,並從公園完成後居民生活計劃的改變、參與過程對於居民的影響、公園的日常使用情形,透過參與式設計前後社區生活的轉變過程,來探討參與設計所需關注的重點。   後竹圍的經驗有助於空間專業者,重新以生活空間的觀點看待空間的多樣性面貌,參與除了形塑出空間更好的使用機能及視覺外,我們必須更加關注的是參與式設計過程中形式生產的社會過程。
期刊論文
1.劉可強、吳金鏞、楊長苓、崔思雲(19971200)。設計與社區:一個新的專業實踐想像。城市與設計學報,2/3,191-20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志梧(19961000)。社區建築的浮現--一個另類的追尋。中華民國建築師雜誌,22(10)=262,96-10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楊沛儒、黃瑞茂(1993)。一個新的專業理想主義--三重後竹圍居民參與公園設計案。建築師,93(6),148-1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Zimring, Craig M.、Reizentein, Jenet E.、李婉婉(1981)。建築用後評估簡介。建築師,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黃瑞茂(19980200)。「社區總體營造」之後--從近代建築史的發展看建築師的社會責任與專業展望。中華民國建築師雜誌,24(2)=278,110-1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陳志梧(1993)。動員記憶,創造城市--社區歷史保存的初步提綱。第五次古蹟保存研討會,行政院文建會 83-9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亮全(1996)。近年來台灣參與式社區環境營造的發展與課題。兩岸都市發展變遷與展望研討會。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喻肇青(1993)。參與式的空間。1993環境與藝術研討會。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65-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黃世孟(1991)。建築計劃與用後評估。建成環境用後評估研究之理論與應用研討會,中日建築計劃交流研討會 。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王惠民(1997)。二結王宮廟的保存與再生。千人移廟百年情。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曾旭正(1993)。台北人的形成--台北縣市外來人口的遷移過程與都市經驗。台北縣移入人口之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世孟(1990)。論用後評估與建築設計規劃之研究。賀陳詞教授七秩壽慶論文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