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1. | 柯愈春(2002)。清人詩文集總目提要。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 |
2. | 李放(19850510)。皇清書史。臺北市:明文書局。 延伸查詢 |
3. | 李書春(1978)。清李文忠公鴻章年譜。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 |
4. | 李劍農(1974)。中國近百年政治史。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 |
5. | 朱壽朋(1984)。光緒朝東華錄,1675-1677。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 |
6. | 吳汝綸、施培毅、徐壽凱(2002)。吳汝綸全集。黃山書社。 延伸查詢 |
7. | 王爾敏(196711)。淮軍志。臺北:中國學術著作獎助委員會。 延伸查詢 |
8. | 張舜徽(1980)。清人文集別錄。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 |
9. | 俞樾(1968)。春在堂全書。中國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 |
10. | 楊國強(2008)。義理與事功之間的徊徨。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 |
11. | (1985)。清實錄。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 |
12. | 李靈年、楊忠(2000)。清人別集總目。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 |
13. | 周佳榮(1999)。新民與復興:近代中國思想論。香港: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 |
14. | 劉體智、劉篤齡(1997)。異辭錄。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 |
15. | 趙爾巽(1976)。清史稿。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 |
16. | 甘險峰(2008)。中國漫畫史。山東畫報出版社。 延伸查詢 |
17. | 楊廷福、楊同甫(1988)。清人室名別稱字號索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 |
18. | 張祖翼(2007)。清代野記。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 |
19. | 張祖佑、林紹年(1971)。張惠肅公年譜。臺北:廣文書局。 延伸查詢 |
20. | 章太炎(1985)。章太炎全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杜。 延伸查詢 |
21. | 徐珂(1984)。清稗類鈔。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 |
22. | 尚小明(19991000)。學人游幕與清代學術。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 |
23. | 徐哲身(1981)。晚清三傑。臺北:新豐文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 |
24. | 陶湘(1985)。昭代名人尺牘續集小傳。臺北:明文書局。 延伸查詢 |
25. | 蔡東杰(20010000)。李鴻章與清季中國外交。臺北:文津。 延伸查詢 |
26. | 王汎森(20030000)。中國近代思想與學術的系譜。臺北:聯經。 延伸查詢 |
27. | 王鍾翰(1987)。清史列傳。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 |
28. | (1983)。《民報臨時增刊‧天討》。《中華民國史料叢編》。臺北。 延伸查詢 |
29. | 王先謙(1980)。《東華續錄‧咸豐朝》。《續修四庫全書》第三七六至三七八冊。 延伸查詢 |
30. | 王闓運(1907)。《湘綺樓全集》。《續修四庫全書》第一五六八冊,〈集部‧別集類〉。 延伸查詢 |
31. | 王韜(1883)。《弢園文錄外編》。《續修四庫全書》,第一五五八冊,〈集部‧別集類〉。 延伸查詢 |
32. | 史夢蘭(1875)。《爾爾書屋詩草》。《續修四庫全書》,第一五四一冊,〈集部別集類〉。 延伸查詢 |
33. | 皮錫瑞(1909)。《師伏堂春秋講義》。第一四八冊,〈經部‧春秋類〉。 延伸查詢 |
34. | 朱孔璋(1967)。《中興將帥別傳》。《近代中國史料叢刊》,卷一一二。 延伸查詢 |
35. | 江慶柏(2007)。《清代進士題名錄》。北京。 延伸查詢 |
36. | 何茂春、師曉霞(1993)。《中國歷代外交家》。北京。 延伸查詢 |
37. | 吳汝綸(1904)。《桐城吳先生(汝綸)文集》。《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第三六五冊。臺北。 延伸查詢 |
38. | 呂賢基(1904)。《呂文節公(鶴田)奏議》。《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第七十二冊。臺北。 延伸查詢 |
39. | 局中門外漢張祖翼(1888)。《倫敦竹枝詞》。《叢書集成續編》,第二四五冊,〈史地類〉。臺北。 延伸查詢 |
40. | 志剛(1985)。《初使泰西記》。長沙。 延伸查詢 |
41. | 李少陵(1962)。《清代三大中興名臣:曾、左、胡》。高雄。 延伸查詢 |
42. | 李金銓(2008)。《文人論政:知識份子與報刊》。桂林。 延伸查詢 |
43. | 李恩涵(1984)。《左宗棠收復新疆的幾次重要戰役》。新加坡。 延伸查詢 |
44. | 李鼎芳(1967)。《曾國藩及其幕府人物》。香港。 延伸查詢 |
45. | 汪兆鏞(1985)。《碑傳集二編》。《清代傳記叢刊》,第一二六冊。臺北。 延伸查詢 |
46. | 江銘忠(1985)。清代畫史補錄。臺北:明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 |
47. | 金梁(2007)。《近世人物志》。北京。 延伸查詢 |
48. | 俞樾(1899)。《春在堂詩編》。《續修四庫全書》,第一五六八冊。 延伸查詢 |
49. | 奕訢(1995)。《欽定剿平粵匪方略》。《續修四庫全書》,第四○三至四一二冊。 延伸查詢 |
50. | 茅海建(1995)。天朝的崩潰:鴉片戰爭再研究。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 |
51. | 唐振常(1998)。《半拙齋古今談》。太原。 延伸查詢 |
52. | 徐世昌(1989)。《晚清簃詩匯》。北京。 延伸查詢 |
53. | 馬嘯(2005)。《左宗棠在甘肅:一八六九至一八八○》。蘭州。 延伸查詢 |
54. | 高伯雨(1977)。《中興名臣曾胡左李:李鴻章周游列國》。香港。 延伸查詢 |
55. | 高鴻志(2008)。《李鴻章與甲午戰爭前中國的近代化建設》。安徽。 延伸查詢 |
56. | 張家昀(1981)。《左宗棠:近代陸防海防戰略的實行家》。臺北。 延伸查詢 |
57. | 梁啟超(2001)。《李鴻章傳》。天津。 延伸查詢 |
58. | 許瑤光(1874)。《上元初集》。《續修四庫全書》,第一五四六冊,〈集部‧別集類〉。 延伸查詢 |
59. | 陳乃乾(1959)。《清代碑傳文通檢》。北京。 延伸查詢 |
60. | 陳乃乾編、丁寧、何文廣、雷夢水補編(1982)。《室名別號索引》。北京。 延伸查詢 |
61. | 陳其元(1976)。《庸閑齋筆記》。臺北。 延伸查詢 |
62. | 陳忠倚輯(1972)。《皇朝經世三編》。臺北。 延伸查詢 |
63. | 陳衍(1995)。《石遺室文集》。《續修四庫全書》,第一五七六冊,〈集部‧別集類〉。 延伸查詢 |
64. | 陳澹然(1902)。《權制》。《近代中國史料叢刊》。 延伸查詢 |
65. | 楊逸(1989)。《海上墨林》。上海。 延伸查詢 |
66. | 賈小葉(2008)。《晚清大變局中督撫的歷史角色──以中東部若干督撫為中心的研究》。上海。 延伸查詢 |
67. | 鄒容(1958)。《革命軍》。北京。 延伸查詢 |
68. | 雷頤(2008)。《李鴻章與晚清四十年:歷史漩渦裏的重臣與帝國》。太原。 延伸查詢 |
69. | 劉佑知主編、傅宗懋著(2007)。《曾、左、李》。臺北。 延伸查詢 |
70. |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劉廣京(2007)。《劍橋中國史:晚清篇,1800-1911》。北京。 延伸查詢 |
71. | 蔡冠洛(1985)。《清代七百名人傳》。《清代傳記叢刊》,第一九六冊。臺北。 延伸查詢 |
72. | 鄭文東(2007)。文化符號域理論研究。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 |
73. | 黎庶昌(1978)。《清曾文正公(國藩)年譜》。臺北。 延伸查詢 |
74. | 薛福成(1897)。《庸庵筆記》。《續修四庫全書》,第一一八二冊,〈子部‧雜家類〉)。 延伸查詢 |
75. | 薛福成(1888)。《庸菴文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卷九四三。 延伸查詢 |
76. | 羅正鈞(1983)。《左宗棠年譜》。長沙。 延伸查詢 |
77. | 竇宗一儀(1968)。《李鴻章年(日)譜》。香港。 延伸查詢 |
78. | Fairbank, John K. and Kwang-ching Liu Eds.(1995)。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a, vol. 10, Late Ch’ing, 1800-1911。Cambridge,England; New York。   |
79. | Fairbank, John K.(1954)。China’s Response to the West: A Documentary Survey,1839-1923。New York:Atheneum。   |
80. | Liu, Kwang-ching、Chu, Samuel C.(1994)。Li Hung-chang and China’s Early Modernization。New York:M. E. Sharpe Inc.。   |
81. | Pong, David(1994)。Shen Pao-chen and China’s Modernization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Cambridge, England; New Yor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