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從第一國家到第二國家:原住民歌舞的符碼轉換與政治歌唱(1945~1960)
書刊名:臺灣原住民研究論叢
作者:黃國超
出版日期:2011
卷期:10
頁次:頁37-65
主題關鍵詞:原住民原住民歌舞文化政治政治歌唱符碼轉換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3)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3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40
  • 點閱點閱:168
期刊論文
1.孫大川(20050700)。神聖的回歸--臺灣原住民族祭儀的現況與再生。臺灣戲專學刊,11,253-26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光興(19960100)。去殖民的文化研究。臺灣社會研究,21,73-13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胡德夫(1999)。大武山的吶喊。國際特赦雜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陳俊斌(2005)。Haiyan(g)/海洋--試論當代臺灣原住民音樂的文化綜攝。多元族群觀點下的漢學研究:第四屆國際青年學者漢學會議。花蓮:東華大學。16_1-16_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郭錦慧(1998)。「美麗新世界」--論日治時期運行於原住民部落中的規訓權力(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Attali, Jacques、宋素鳳、翁桂堂(2000)。噪音:音樂的政治經濟學。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白茲.牟固那那(2003)。親愛的Alk'i,請您不要生氣。台北:女書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謝世忠(200405)。族群人類學的宏觀探索:台灣原住民論集。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廖新田(2010)。藝術的張力:台灣美術與文化政治學。典藏藝術家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天民、余國芳(2001)。臺灣傳統舞蹈。臺北: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霍布斯邦、陳思仁、潘宗億、洪靜宜、蕭道中、徐文路、崔姆.路普、摩根、康納汀、康恩、藍傑(2002)。被發明的傳統。貓頭鷹。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盧梅芬(2007)。天還未亮:臺灣當代原住民藝術發展。藝術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夏曼.藍波安(2007)。航海家的臉。印刻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張人傑(20060000)。臺灣社會生活史:休閒遊憩、日常生活與現代性。臺北:稻鄉。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伍湘芝(2004)。舞蹈荒原的墾拓者: 李天民。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高棪(1960)。中國民族舞蹈。香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蔡瑞月(1998)。蕭渥廷、謝韻雅、龐振愛訪談記錄。台灣舞蹈的先知: 蔡瑞月口述歷史。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廖新田(1997)。族內異觀與類種族主義的族群論述: 三種界定台灣漢人主體族群的論述。從周邊看漢人的社會與文化。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何東洪、張釗維(2000)。戰後台灣「國語唱片工業」與音樂文化的發展軌跡: 一個徵兆性的考察。文化產業: 文化生產的結構分析。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Memmi, Albert、魏元良(1998)。殖民者與受殖者。解殖與民族主義。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瓦歷斯•諾幹(200304)。臺灣原住民文學的去殖民:台灣原住民文學與社會的初步觀察。臺灣原住民族漢語文學選集--評論卷。臺北:INK印刻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許木柱(1991)。弱勢族群問題。臺灣的社會問題。臺北:巨流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