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關於臺灣人間佛教現象的社會學研究回顧與討論--以三大人間佛教教團(慈濟、佛光山、法鼓山)為中心
書刊名:佛教圖書館館刊
作者:林瑋婷
出版日期:2012
卷期:54
頁次:頁88-115
主題關鍵詞:人間佛教宗教社會學宗教社會運動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29
  • 點閱點閱:105
期刊論文
1.陳玉女(2001)。試析臺港地區二十世紀後半期之佛教研究動向。佛教圖書館館訊,27,15-3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建德(20110600)。近二十年來臺灣地區「人間佛教」研究發展概述。佛教圖書館館刊,52,6-1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呂愛華(20040300)。「人間佛教」與世俗活動:韋伯比較宗教社會學觀點的應用。社會理論學報,7(1),3-4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Huang, C. Julia(2008)。Gendered Charisma in the Buddhist Tzu Chi (Ciji) Movement。Nova Religio: the Journal of Alternative and Emergent Religions,12(2),29-47。  new window
5.陳美華(200207)。另類典範:當代臺灣比丘尼的社會實踐。佛學研究中心學報,7,295-34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盧蕙馨(20040600)。宗教敘事的培力--慈濟「善書」的形成分析。新世紀宗教研究,2(4),2-6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大衛.C.沙學漢、心毓(20080300)。Socially-engaged Buddhism, Civil Society and Civility in Taiwan。普門學報,44,289-3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大衛.C.沙學漢、心毓(20080500)。Socially-engaged Buddhism, Civil Society and Civility in Taiwan。普門學報,45,303-3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丁仁傑(20090600)。評1. Democracy's Dharma: Religious Renaissance and Political Development Taiwan by Richard Madsen. 2. Charisma and Compassion: Cheng Yen and the Buddhist Tzu Chi Movement by Julia Huang (黃倩玉)。臺灣人類學刊,7(1),126-134。new window  new window
10.齊偉先(20100600)。現代社會中宗教發展的風險意涵:臺灣本土宗教活動規畫所體現的「選擇親近性」。臺灣社會學,19,1-5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翟本瑞(19961200)。人間佛教與現代化:韋伯論旨的重估。逢甲學報,30,63-7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林益仁(20040900)。環境實踐的「全球」與「在地」辯證:以法鼓山的「環保」論述為例。臺灣社會研究季刊,55,1-4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盧蕙馨(20020600)。慈濟志工行善的人情脈絡。慈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刊,1,31-6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盧蕙馨(20000600)。現代佛教女性的身體語言與性別重建:以慈濟功德會為例。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88,275-3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王順民(19950700)。當代臺灣佛教變遷之考察。中華佛學學報,8,315-34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丁仁傑(20060600)。進步、認同、與宗教救贖取向的入世性轉向:歷史情境中的人間佛教及其行動類型初探。臺灣社會研究,62,37-9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丁仁傑(20070600)。市民社會的浮現或是傳統民間社會的再生產?--以臺灣佛教慈濟功德會的社會實踐模式為焦點。臺灣社會學刊,38,1-5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李丁讚(19960600)。宗教與殖民--臺灣佛教的變遷與轉型,1895-1995。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81,19-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姚麗香(19880000)。臺灣地區光復後佛教變遷初探。輔仁學誌. 法管理學院之部,20,229-2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林本炫(1996)。宗教運動的社會基礎--以慈濟功德會為例。臺灣佛教學術研討會,(會議日期: 1996/06/01-06/02)。台北:佛教青年文教基金會。229-2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維安(2000)。人間佛教與台灣社會:以社區為道場,以服務為修行。新世紀政策--社會政策與教育研討會。台灣新世紀文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玉珍(2000)。出家入世--戰後臺灣佛教女性僧侶生涯之變遷。回顧老臺灣、展望新故鄉--臺灣社會文化變遷學術研討會。臺北: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409-4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盧蕙馨(1998)。「家庭宗教化」與「宗教家庭化」--佛教女性的信仰實踐。中國家庭及其倫理研討會。臺北:漢學研究中心。295-31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鄭丹琳(2004)。戰後台灣佛教的振興:以佛光山教團為研究個案(碩士論文)。佛光人文社會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曾齡儀(2007)。人間佛教的現代性(碩士論文)。佛光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心儀(2010)。現代佛教青年的養成機制:以台灣福智青年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新竹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彭嘉麗(2009)。佛教青年之宗教獻身與消費文化--以台灣慈濟、佛光山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宜樺(2007)。現代化宗教與青年:佛教團體青年組織發展之比較(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林麗容(2010)。宗教型非營利組織行銷策略之研究-以慈濟基金會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邱定彬(2000)。慈濟社區志工的發展及其意涵--以嘉義慈濟組織為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丁珮玉(2000)。學習型組織之研究─以慈濟功德會為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李盈憲(2002)。青年志願組織運作之研究-以慈濟大專青年聯誼會為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張式鑫(2008)。慈濟公民社會的發展與公共領域關係的探討--慈濟人的觀點(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劉怡寧(2002)。當神聖和世俗相遇:宗教組織的形成與發展--以靈鷲山佛教教團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何淑華(1993)。佛教慈濟綜合醫院志工服務隊之組織文化及其表達形式(碩士論文)。東吳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馮文饒(1993)。志願福利服務組織形成及運作之探討:以慈濟功德會為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張婉惠(1999)。台灣戰後宗教傳教多元化與現代化之研究:以佛光山為例(碩士論文)。佛光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林宜璇(1996)。人間佛教與生活實踐:慈濟現象的社會學解析(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新竹。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王順民(1997)。臺灣地區宗教福利服務之銳變--兼論若干個案的歷史考察(博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涂建平(2003)。慈濟功德會做為集體行動邏輯之個案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王順民(1991)。宗教福利思想與福利服務之探究:以慈濟功德會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為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洪雅惠(2003)。台灣佛教優婆夷之性別經驗:以四個人間佛教教團的優婆夷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朱柔若(1986)。社會學世俗化理論的回顧溯源與台灣民間宗教的世俗化(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釋傳法(2002)。當代台灣佛教的社會運動(碩士論文)。玄奘人文社會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陳世慧(2005)。現代宗教的認同形式--以慈濟基金會為例(碩士論文)。東吳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張培新(2005)。臺灣宗教性非營利組織運作的社會資本考察--以慈濟功德會為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江燦騰(2011)。追憶漫漫來時路(一八九五~二○一○)。戰後臺灣漢傳佛教史。臺北: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怡寧(2011)。台灣人間佛教現象研究的回顧與前瞻:從宗教社會學出發的考察。建國一百年宗教回顧與展望國際學術研討會,下冊:學生論文。新竹:台灣宗教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Madsen, Richard(2007)。Democracy's Dharma: Religious Renaissance and Political Development Taiwan。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new window
4.黃倩玉(2000)。時勢造英雌:十九世紀西方與二十世紀台灣慈善婦女運動。台灣的社會福利運動。臺北:巨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DeVido, Elise Anne(2011)。Is 'Buddhism for the Human Realm' 'Engaged Buddhism'? An Historical View。《建國一百年宗教回顧與展望國際學術研討會》上冊:學者論文。新竹:台灣宗教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家倫(2011)。台灣佛教環保實踐及其論述初探。建國一百年宗教回顧與展望. 上冊:學者論文。新竹:台灣宗教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侯坤宏(2011)。互動與互惠(一九四五~二○一○)──戰後臺灣「漢傳佛教」與政治間的複雜糾葛。戰後臺灣漢傳佛教史。臺北: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Laliberté, André(2004)。The Politics of Buddhist Organizations in Taiwan, 1989-2003。Routledge Curzon。  new window
9.江燦騰(2008)。聖域踏尋:近代漢傳佛教史的考察。台北:博揚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Weber, Max、康樂、簡惠美(2007)。基督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Huang, Julia C.(2009)。Charisma and Compassion: Cheng Yen and the Buddhist Tzu Chi Movement。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2.DeVido, Elise Anne(2010)。Taiwan's Buddhist Nuns。Albany: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new window
13.釋東初(1974)。中國佛教近代史。台北:中國佛教文化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Berger, Peter L.、蕭羨一(2003)。神聖的帷幕:宗教社會學理論的要素。臺北:商周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Weber, Max、劉援、王予文、張家銘(1993)。宗教社會學。臺北:桂冠圖書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陳兵、鄧子美(2000)。二十世紀中國佛教。台北:現代禪。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闞正宗(2004)。重讀臺灣佛教:戰後臺灣佛教。臺北:大千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闞正宗(2004)。重讀臺灣佛教:戰後臺灣佛教。臺北:大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丁仁傑(20040000)。社會分化與宗教制度變遷:當代臺灣新興宗教現象的社會學考察。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丁仁傑(19990000)。社會脈絡中的助人行為:臺灣佛教慈濟功德會個案研究。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江燦騰(19960000)。臺灣佛教百年史之研究1895-1995。臺北:南天。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盧蕙馨(1995)。佛教慈濟功德會「非寺廟中心」的現代佛教特性。寺廟與民間文化研討會論文集,下冊。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張維安(1996)。佛教慈濟與資源回收-生活世界觀點的社會學分析。佛教與社會關懷學術研討會-生命、生態、環境關懷論文集。臺南縣:佛教文獻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Chandler, Stuart(2004)。Establishing a Pure Land on Earth: The Foguang Buddhist Perspective on Modernization and Globalization。Honolulu: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new window
25.顧忠華(2000)。公共的宗教?宗教性非營利組織與公共領域。宗教與非營利事業。嘉義:南華大學宗教文化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星雲(20110301)。弱者!你的名字叫「和尚」,http://udn.com/NEWS/OPINION/X1/6181714.shtml, 2012060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端(2011)。台灣「人間佛教」的困境,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10304/33224443, 2012060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淑娟(20101200)。書寫慈濟的身體 [評Julia Huang (黃倩玉), Charisma and Compassion: Cheng Yen and the Buddhist Tzu Chi Movement.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9)]。new window  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伯格(2005)。世界的非世俗化:一個全球的概觀。世界的非世俗化:復興的宗教及全球政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美華(2008)。在街頭運動之外的社會實踐:臺灣佛教二十年來的在地展現。跨戒--流動與堅持的臺灣社會。群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