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論晚明儒者耿定向之學術及其價值--與《明儒學案》商榷
書刊名:中國學術年刊
作者:袁光儀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Yuan, Guang-yi
出版日期:2013
卷期:35:秋
頁次:頁33-56
主題關鍵詞:明儒學案耿定向管志道劉元卿焦竑泰州學派Ming Ru Xue AnGeng Ding-xiangGuan Zhi-daoLiu Yuan-qingJiao HongTaizhou school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3) 博士論文(1)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78
  • 點閱點閱:136
期刊論文
1.袁光儀(20121200)。自律與自由--耿定向與李卓吾學術論爭之意義探討。鵝湖學誌,49,37-7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楊正顯(201103)。王陽明《年譜》與從祀孔廟之研究。漢學研究,29(1)=64,153-18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袁光儀(200712)。偽道學或真聖賢?--明儒耿定向的人格學術之再評價。興大中文學報,22,205-22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袁光儀(20090300)。名教與真機--耿定向、李卓吾學術論爭之本質及其意義。中國學術年刊,31(春),89-11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莊耀郎(20000300)。新儒家對傳統儒家所謂「異端」態度的考察。中國學術年刊,21,159-175+53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袁光儀(20081200)。上上人與下下人--耿定向、李卓吾論爭所反映之學術疑難與實踐困境。成大中文學報,23,61-8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袁光儀(20070900)。「為下下人說法」的儒學--李贄對陽明心學之繼承、擴展及其疑難。臺北大學中文學報,3,129-16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彭國翔(20010900)。周海門的學派歸屬與《明儒學案》相關問題之檢討。清華學報,31(3),339-37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江宜芳(1993)。明儒耿定向對王學的批評與修正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池勝昌(1990)。耿定向與泰州學派(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麗月(1984)。明末東林運動新探(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全祖望(1971)。宋元學案。臺北:廣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朱熹(1975)。四書集註。臺北:學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朱國禎(1960)。湧幢小品。臺北:新興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耿定向(2006)。觀生紀。宋明理學家年譜續編。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孫應鰲(1997)。學孔精社詩鈔。臺南:莊嚴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建、沈國元(2002)。皇明從信錄。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鄒元標(2005)。鄒忠介公奏疏。四庫禁燬書叢刊補編。北京:北京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鄒德涵(1997)。鄒聚所先生外集。臺南:莊嚴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管志道(1995)。問辨牘。莊嚴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劉元卿(1997)。劉聘君全集。臺南:莊嚴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劉元卿。山居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劉宗周(1970)。劉子全書。臺北:華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顧允成(1983)。小辨齋偶存。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張廷玉(1991)。明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黃景昉、陳士楷、熊德基(2002)。國史唯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管志道(1596)。管子惕若齋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李劍雄(1998)。焦竑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郭子章(1997)。蠙衣生蜀草。臺南:莊嚴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陳祖武(1994)。中國學案史。台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左東嶺(1997)。李贄與晚明文學思想。天津市:天津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陳時龍(200512)。明代中晚期講學運動(1522-1626)。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永瑢、紀昀(1983)。四庫全書總目。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黃宗羲(1987)。明儒學案。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張學智(2000)。明代哲學史。北京:新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許蘇民(1998)。李贄的真與奇。南京市:南京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李贄(2000)。焚書。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李維楨(1997)。大泌山房集。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潘曾紘(1977)。李溫陵外紀。臺北市:偉文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耿定向(1970)。耿天臺先生文集。臺北:文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焦竑(1977)。焦氏澹園集。臺北:偉文圖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牟宗三(1985)。圓善論。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吳震(2009)。泰州學派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岡田武彥、吳光、錢明、屠承先(2000)。王陽明與明末儒學。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劉元卿(1995)。諸儒學案。諸儒學案。臺南:莊嚴文化事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