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甲骨文失落的環節」產權淵源及其系爭之歷史考察
書刊名:博物館學季刊
作者:黃翔瑜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Huang, Hsiang-yu
出版日期:2014
卷期:28:4
頁次:頁5-21
主題關鍵詞:古物國有財產文物歸屬文化資產AntiqueNational propertyOwnership of antiquitiesCultural heritag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712
  • 點閱點閱:73
期刊論文
1.石璋如(19740300)。測釋河南民族博物院發掘殷虛的坑位。中國文字(臺大),51,1-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任大山(2007)。何日章與河南博物館早期建設。中原文物,2007(3),106-10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吳忠良(2011)。民國史學中的「南」「北」之爭:以南高史地學派與傅斯年為例。聊城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立新(2003)。論河南運臺甲骨:兼評《河南運臺古物、甲骨文專輯》。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03(2),102-10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克明(19591126)。國立歷史博物館藏展新鄭、安陽、仰韶、輝縣等遺墟出土器物及其他文物概述。教育與文化,223/224,11-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郭祐麟(19970200)。館藏殷墟甲骨刻辭之曙光乍現。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刊,7(1),78-8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董作賓(19591126)。國立歷史博物館所藏甲骨文字。教育與文化,223/224,7-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劉一曼(2006)。殷墟考古78年。中國文化遺產,2006(3),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劉康民、張建民(2009)。河南博物館事業:60年足跡不尋常。中原文物,2009(5),94-10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盧博文(2011)。河南省運臺文物經過與現況。尋根,2011(4),84-8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蔡靜芬(1997)。記館藏文物清點。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刊,7(1),8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黃翔瑜(2013)。中國古物保存要素對戰後臺灣文化保存法制形成之影響。戰後臺灣歷史的多元鑲嵌與主體創造學術研討會,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主辦) (會議日期: 2013/08/30-8/31),16-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沈哲煥(2003)。政府遷台文物之定位與歸屬(碩士論文)。東吳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于鎮洲(1999)。河南省運臺古物圖錄。臺北:河南省運臺古物監護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于鎮洲(2001)。河南省運臺古物甲骨文專集。臺北:河南省運臺古物監護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汎森(2003)。中國近代思想與學術系譜。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汎森、王曉冰(20130000)。傅斯年:中國近代歷史與政治中的個體生命。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包遵彭(1970)。國立歷史博物館的創建與發展。臺北: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石璋如(1952)。考古年表。楊梅: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立法院祕書處(1983)。法律案專輯:教育(47)--文化資產保存法案。臺北:立法院秘書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濟(2011)。安陽。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國民政府大學院(1928)。大學院公報。臺北:文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董作賓、胡厚宣、黃然偉(1976)。甲骨年表正續合編。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劉聰建(2006)。中國早期調查報告。北京:線裝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譚旦冏(1960)。中央博物院廿五年之經過。臺北: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陳存恭、陳仲玉、任育德、石璋如(2002)。石璋如先生訪問紀錄。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王汎森(1995)。傅斯年文物資料選輯。臺北:傅斯年先生百齡紀念籌備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國立歷史博物館編輯委員會(2002)。國立歷史博物館沿革與發展。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杭立武(1980)。中華文物播遷記。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吳庚(1993)。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臺北:三民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教育部(1981)。研訂文化資產保存法草案資料彙編。臺北:教育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河南博物館。河南博物院建院歷史,http//www.chnmus.net/big5/tylm/node_111.htm, 2013/12/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高以璇(2005)。亮節有為的史博館鴻儒--王宇清。文化建構--文化行政管理前輩經驗談。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宇清(1995)。四十星霜話史博。國立歷史博物館建館四十周年紀念文集。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何日章(1930)。陳列安陽殷墟甲骨暨器物之感言。傅斯年文物資料選輯。臺北:傅斯年先生百齡紀念籌備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繼(1928)。張繼來書請注意及扶助考古學及古物保管委員會之事業。全國教育會議報告。臺北:文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閻鈺臻(2005)。歷史博物館的開館管家--何浩天。文化建構--文化行政管理前輩經驗談。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1994)。文化。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彙编。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