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論唐傳奇〈杜子春〉中的幻境及其意涵--以丹道中的象徵解析
書刊名:文學新鑰
作者:莊敦榮
作者(外文):Zhuang, Duirong
出版日期:2014
卷期:20
頁次:頁53-95
主題關鍵詞:丹道閾限語言原型DantaoLimenLanguageArchetype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91
  • 點閱點閱:408
期刊論文
1.張志芳(20010700)。論道教重玄思想的形成及其理論體系。宗教哲學,7(2)=26,115-12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廣保(19980700)。「周易參同契」的丹道與易道。宗教哲學,4(3)=15,109-13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賴錫三(20080600)。陸西星的男女双修觀與身體心性論--內丹男女双修的批判性反思。中正大學中文學術年刊,11,307-35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火慶(20020200)。人生的衝擊與轉向--以枕中記、杜子春、南柯太守傳為例。興大中文學報,14,1-1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勞榦(19881200)。道教中外丹與內丹的發展。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59(4),977-99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梅家玲(19870500)。論「杜子春」與「枕中記」的人生態度:從「幻設技巧」的運用談起。中外文學,15(12)=180,122-13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蕭進銘(20060600)。從外丹到內丹--兩種形上學的轉移。清華學報,36(1),31-7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豐楙(20000600)。丹道與濟度:道教修行的實踐之道。宗教哲學,6(2)=22,123-13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賴芳伶(20071200)。斷欲成仙與因愛毀道--論唐傳奇〈杜子春〉的試煉之旅。東華漢學,6,157-18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金正耀(1990)。唐代道教外丹。歷史研究,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李興華(2007)。北宋道士張伯端內丹道的火候論研究(碩士論文)。玄奘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李豐楙(1987)。不死的探求 : 抱朴子。臺北:時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段成式(200008)。酉陽雜俎。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國榮(1996)。帝王與煉丹。高雄:黑皮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容志毅(199805)。中國煉丹術考略。上海: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真諦、高振農校譯(2011)。大乘起信論校譯。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馮夢龍、薛正興(1993)。馮夢龍全集。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王明(1988)。抱朴子內篇校譯。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汪辟疆(1998)。唐人傳奇。臺北:金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維克多特納(2009)。儀式過程--結構與反結構。北京:中國人民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佛洛伊德、楊庸一(19861100)。圖騰與禁忌。臺北:志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陳廖安(1999)。中華續道藏。台北:新文豐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張廣保(2001)。唐宋內丹道教。上海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劉藝(2004)。鏡與中國傳統文化。成都:巴蜀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恩斯特.凱西勒、于曉、張思明(1990)。語言與神話。臺北:久大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玄奘、辯機、季羨林(1987)。大唐西域記校注。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Eliade, Mircea、楊素娥、胡國楨(2000)。聖與俗--宗教的本質。桂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1977)。坐忘論。正統道藏。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李昉(1990)。太平廣記。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馬濟人(19970000)。道教與煉丹。臺北:文津。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牟宗三(1997)。才性與玄理。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司馬遷、裴駰、司馬貞、張守節(1981)。史記。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李元貞(1977)。李復言小説中的點睛技巧。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叢刊--小説之部。臺北:巨流圖書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豐楙(2010)。道教嘯的傳說及其對文學的影響--以孫廣《嘯旨》為中心的綜合考察。神化與變異--一個常與非常的文化思維。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福永光司(1993)。道教的鏡與劍。日本學者研究中國史論著選譯.七.宗教思想。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賴錫三(2010)。《周易參同契》的先天--後天學與內養--外煉一體觀。丹道與易道--內丹的性命修煉與先天易學。臺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威爾賴特、葉舒憲(2011)。原型性的象徴。神話--原型批評。西安:陝西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豐楙(1996)。六朝道教洞天說與遊歷仙境小說。誤入與謫降--六朝隋唐道教文學論集。台北: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樂蘅軍(1992)。唐傳奇的意志世界。意志與命運─中國古典小說世界觀綜論。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