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簡帛〈五行〉「聞君子道」試解--兼論「聖」字字義之原始與演變
書刊名:奇萊論衡
作者:陳廷嘉
出版日期:2018
卷期:5
頁次:頁1-36
主題關鍵詞:聽聞聖賢五行郭店楚簡馬王堆帛書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053
  • 點閱點閱:45
期刊論文
1.李學勤(1986)。帛書〈五行〉與《尚書.洪範》。學術月刊,1986(11),37-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龐樸(19990500)。竹帛《五行》篇與思孟五行說。哲學與文化,26(5)=300,469-473+49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麗桂(20120300)。先秦儒學的聖、智之德--從孔子到子思學派。漢學研究,30(1)=68,1-2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沁凌(2015)。郭店楚簡《五行》思想淺議。武陵學刊,40(2),8-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秦家懿(19851200)。「聖」在中國思想史內的多重意義。清華學報,17(1/2),15-2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麗桂(19990500)。從郭店竹簡〈五行〉檢視帛書〈五行〉說文對經文的依違情況。哲學與文化,26(5)=300,430-441+49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郭梨華(1999)。竹簡《五行》的五行研究。第一屆簡帛學術討論會,中國文化大學歷史學系主辦 。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來(2006)。竹帛《五行》篇為子思、孟子所作論--兼論郭店楚簡《五行》篇出土歷史意義。新出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武漢大學主辦 。武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存山(1999)。從簡本《五行》到帛書《五行》。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武漢大學中國文化研究院主辦 。武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陳麒仰(2010)。與巫術相關之周代部份禮俗探賾(博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王先謙(2006)。莊子集解。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高誘(2009)。呂氏春秋。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左丘明、韋昭。國語韋昭注。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麗桂(2013)。近四十年出土簡帛文獻思想研究。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馬承源(2001)。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于省吾(1999)。甲骨文字詁林。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光直、郭淨、陳星(1995)。美術、神話與祭祀。台北:稻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洪興祖(1995)。楚辭補注。臺北:大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張光直(2013)。中國青銅時代。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張光直(2001)。中國青銅時代。臺北:聯經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黎翔鳳(2000)。管子校注。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朱熹(1996)。四書章句集注。大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王念孫(2000)。廣雅疏證。江蘇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段玉裁、許慎(2007)。說文解字注。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王先謙(2013)。詩三家義集疏。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李孝定(1965)。甲骨文字集釋。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裘錫圭(2014)。長沙馬王堆漢墓簡帛集成。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湯浅泰雄(1987)。身体から精神への架橋:とたましいの領域。東京都:青土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郭沫若。卜辭通纂附考釋。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李宗焜(2015)。古文字與古代史。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姚春鵬(2012)。黃帝內經。北京:中華書局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黃懷信(2016)。鶡冠子。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陳奇猷(2013)。韓非子集釋。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尚秉和(1991)。焦氏易詁。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劉寶楠(2016)。論語正義。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王弼(2014)。老子四種。臺北:大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班固、顏師古、王先謙。漢書補注。臺北:藝文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鄭玄、孔穎達。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楊儒賓(19960000)。儒家身體觀。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楊儒賓(20160000)。儒門內的莊子。臺北市: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楊儒賓(19930000)。中國古代思想中的氣論及身體觀。臺北:巨流。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韓嬰、許維遹(1980)。韓詩外傳集釋。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荊門市博物館(1998)。郭店楚墓竹簡。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余英時(20140000)。論天人之際:中國古代思想起源試探。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劉熙、畢沅、王先謙、祝敏徹、孫玉文(2008)。釋名疏證補。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陳立、吳則虞(1994)。白虎通疏證。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郭沫若、胡厚宣(1982)。甲骨文合集。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徐元誥(2002)。國語集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王先謙、沈嘯寰、王星賢(2013)。荀子集解。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龐樸(1999)。竹帛〈五行〉篇比較。中國哲學。遼寧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何寧(1998)。天文訓。淮南子集釋。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