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誰是局內人?--從傳統領域到政治領域,一種治理性的可能
書刊名:臺灣社會研究季刊
作者:施聖文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Shih, Sheng-wen
出版日期:2019
卷期:112
頁次:頁49-98
主題關鍵詞:傳統領域政治領域治理性歷史社會學原住民運動私有化Traditional territoryPolitical domainGovernmentalityHistorical sociologyAboriginal movementsPrivatizatio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05
  • 點閱點閱:10
期刊論文
1.台邦.撒沙勒(20081200)。傳統領域的裂解與重構:Kucapungane人地圖譜與空間變遷的再檢視。考古人類學刊,69,9-4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竹上(20100300)。他們在自己的土地上無家可歸?從「反亞泥還我土地運動」檢視臺灣原住民保留地政策的虛實。臺灣社會研究季刊,77,97-13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汪明輝(19920300)。Hupa:阿里山鄒族傳統的領域。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報告,18,1-5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汪明輝(19991100)。臺灣原住民民族主義的空間性:由社會運動到民族發展。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報告,31,83-11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慶祥(20180115)。【開發引爆部落戰】「我的給你用,怎麼變成你的」台東阿美族3部落鬧翻。鏡週刊,2018(1月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Twaw.Yukex(1988)。從還我土地運動看原住民融合的契機。使者月刊,1988(11),14-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顧玉珍、張毓芬(19990600)。臺灣原住民族的土地危機:山地鄉「平權會」政治經濟結構之初探。臺灣社會研究季刊,34,221-29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官大偉、林益仁(20081200)。什麼傳統?誰的領域?:從泰雅族馬里光流域傳統領域調查經驗談空間知識的轉譯。考古人類學刊,69,109-14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羅素玫(20100600)。文化認同、生態衝突與族群關係:由阿美族都蘭部落的傳統領域論述談起。考古人類學刊,72,1-3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黃雅鴻(2005)。4192-1:原住民傳統領域主權中的日常生活。第九屆臺灣地理國際學術研討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文學院地理系。186-19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羅永清(2005)。內在界線與外在範圍的辯證--馬遠布農族丹社群部落邊界之探討--兼對界線主義製圖的批判。第九屆臺灣地理國際學術研討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文學院地理系。28-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臺灣省原住民行政局(1995)。增編原住民保留地三年(八十至八十二年度)工作計畫執行成果報告。南投:臺灣省原住民行政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立法院(2012)。立法院內政委員會記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中國地理學會(2004)。原住民族傳統領域土地調查研究報告。臺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2002)。原住民族傳統土地與傳統領域調查研究報告。臺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顏愛靜(1998)。原住民保留地與公有土地資源管理制度之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施聖文(2004)。一個行動研究者在部落以比亞外部落地圖發展工作為例(碩士論文)。世新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施聖文(2013)。劃界的政治: 山地治理下的傳統領域,1895-2005(博士論文)。東海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金尚德(2006)。知識、權力、部落地圖:「太魯閣族傳統領域土地調查」的社會學解析(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劉得楷(2008)。被建構的原住民族傳統領域--Skadang與Xoxos部落的個案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蕭惠中(2003)。一個抵抗空間的建構--馬告國家公園運動脈絡下的部落繪圖實踐(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林淑雅(1998)。臺灣原住民族運動的憲法意義(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鐘青柏(1990)。台灣先住民社會運動研究--以「還我土地」運動為個案分析(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黃雅鴻(2003)。他者之鄉:從空間霸權論述談Karowa原住民的流離與主體性運動(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瓦歷斯.貝林(2009)。Seediq Tgdaya的傳統領域與文化場域。南投: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人類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Althusser, Louis、陳墇津(1995)。保衛馬克思。臺北:遠流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Hacking, Ian(1999)。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What?。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4.夷將.拔路兒(2008)。臺灣原住民族運動史料彙編。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Williams, Raymond、劉建基(2005)。關鍵詞:文化與社會的詞彙。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謝世忠(2004)。族群人類學的宏觀探索:臺灣原住民論集。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Foucault, Michel、劉北成、楊遠嬰(2003)。規訓與懲罰:監獄的誕生。臺北:桂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Scott, James C.、王曉毅(2004)。國家的視角:那些試圖改善人類狀況的項目是如何失敗的。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黃鈴華(2005)。臺灣原住民族運動的國會路線。台北:國家展望文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Hobsbawm, Eric J.、陳思仁(2002)。被發明的傳統。臺北:貓頭鷹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Mann, Michael、李少軍、劉北成(1994)。社會權力的來源--自源起到西元1760年的權力史。台北:桂冠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Skocpol, Theda、封積文(2007)。歷史社會學的視野與方法。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沈俊祥(2008)。空間與認同:太魯閣人認同建構的歷程。臺北:翰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張茂桂、顏愛靜(1998)。臺灣原住民對保留地政策之態度:一般意見調查及原住民菁英調查。臺北: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Tilly, C.、謝岳(2011)。集體暴力的政治。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Anderson, Benedict、吳叡人(2005)。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台北: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顏愛靜、楊國柱(20040000)。原住民族土地制度與經濟發展。臺北:稻鄉。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福柯、錢翰、陳曉徑(2010)。安全、領土與人口。上海:上海人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孫大川(2010)。夾縫中的族群建構:台灣原住民的語言、文化與政治。臺北:聯合文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廖守臣(1984)。泰雅族的文化--部落遷徙與拓展。世界新聞專科學校觀光宣導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台邦.撒沙勒(20010123)。設國家公園前,請先畫張部落地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莎瓏.伊斯哈罕布德,馬躍.比吼(20170206)。劃一條「回家的路」--了解原住民傳統領域的16題問答,https://www.twreporter.org/a/opinion-indigenous-areas-qa。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018)。傳統領域,https://www.nooutsider.t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Batu Qalavangan(20180717)。魚池鄉劃入邵族傳領惹議 原民會親上火線溝通,臺北。,http://titv.ipcf.org.tw/news-406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Iwan Tadaw,Batu Qalavangan(20180624)。仁愛過坑段原保地納邵傳領 引族人不滿,http://titv.ipcf.org.tw/news-4006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Lai, Vanessa(20170111)。學者:原民土地政策急轉彎,是整個台灣社會對原住民族的擔憂和恐懼,https://www.matataiwan.com/2017/01/11/taiwan-indigenous-customary-land-rights/。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台邦.撒沙勒(2004)。審慎思考「國家級風景區」下的地方參與。尋找失落的箭矢--部落主義的視野和行動。台北:國家展望文教基金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益仁(2001)。部落地圖的社會意涵。把人找回來--在地參與自然資源管理。花蓮:內政部營建署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紀駿傑、陽美花(20100000)。原住民族傳統領域問題分析與建議。臺灣原住民政策變遷與社會發展。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台邦.撒沙勒(2004)。回到出發的地方。尋找失落的箭矢:部落主義的視野和行動。臺北:國家展望文教基金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台邦.撒沙勒(2004)。讓我們下鄉去!--對原住民知青的呼籲。尋找失落的箭矢:部落主義的視野和行動。臺北:國家展望文教基金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台邦.撒沙勒(2001)。畫一張會說故事的地圖:魯凱族部落地圓的經驗。把人找回來:在地參與自然資源管理。花蓮:內政部營建署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汪明輝(2003)。臺灣原住民運動的回顧與展望。兩岸社會運動分析。臺北:新自然主義。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卡爾.馬克思(1995)。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馬克思恩格斯選集。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蔣斌(1996)。尊重原住民的自稱。族群關係與國家認同。臺北:業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劉璧榛(20100000)。文化產業、文化振興與文化公民權:原住民族文化政策的變遷與論辯。臺灣原住民政策變遷與社會發展。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