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仙鄉、淨土、山水--論三組齊梁詩的詠物模式與空間書寫
書刊名:文與哲
作者:祁立峰
作者(外文):Chi, Li-feng
出版日期:2020
卷期:36
頁次:頁51-79
主題關鍵詞:詠物物感博山香爐同泰寺畫屏風Describing objectsChanting objectsThe incense cauldron at BoshanTongtai TemplePainted scree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83
  • 點閱點閱:181
期刊論文
1.許東海(20060600)。庾信賦之世變與情志書寫--宮體‧國殤‧桃花源。漢學研究,24(1)=48,141-17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徐公持(1992)。詩的賦化與賦的詩化--兩漢魏晉詩賦關係之尋蹤。文學遺產,1992(1),16-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朱衣仙(20171200)。異質地誌學與明清文人園林場域的相互證發。東海中文學報,34,1-4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美惠、吳麗娜(20090300)。柳宗元十騷析論。東海大學圖書館館訊,90,25-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顏尚文(19901000)。梁武帝受菩薩戒及捨身同泰寺與「皇帝菩薩」地位的建立。東方宗教研究,新1,41-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楊玉成(2018)。風景:晉宋之際自然觀與感覺結構的變遷。劉宋的文本世界學術研討會。中研院文哲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鄭毓瑜(1990)。六朝藝術理論中之審美觀研究(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鏽樺(2019)。模式與意義--六朝器物詩賦研究(博士論文)。輔仁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葉慶炳(1990)。中國文學史。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昉(1981)。太平廣記。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譚潔(2009)。南朝佛學與文學:以竟陵「八友」為中心。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小川環樹、譚汝謙(1986)。論中國詩。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劉勰、黃叔琳(1984)。文心雕龍注。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蕭馳(2012)。佛法與詩境。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鍾嶸、王叔岷(1999)。鍾嶸詩品箋證稿。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令狐德棻(1983)。周書。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程建虎(2010)。中古應制詩的雙重觀照。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顏尚文(1999)。梁武帝。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王根林(1999)。漢魏六朝筆記小說大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釋道宣(1983)。續高僧傳。臺北:新文豐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逯欽立(1983)。先秦漢魏南北朝詩。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Schmidt, James、尚新建、杜麗燕、賀瑞麟(1992)。梅洛龐蒂--現象學與結構主義之間。台北:桂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McDowell, Linda、徐苔玲、王志弘(2006)。性別、認同與地方。臺北:群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普慧(2002)。南朝佛教與文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王夢鷗(1984)。古典文學論探索。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沈凡玉(2016)。六朝同題詩歌研究。臺北:臺大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孫文川。南朝佛寺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Berger, John、吳莉君(2010)。觀看的方式。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柄谷行人、吳佩珍(2017)。日本近代文學的起源。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鄭毓瑜(1997)。六朝情境美學。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祁立峰(20150000)。遊戲與遊戲以外:南朝文學題材新論。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巫鴻(2017)。全球景觀中的中國古代藝術。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朱錦雄(2017)。六朝「詩歌遊戲化」現象研究。臺北:花木蘭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宗懍(1991)。荊楚歲時記。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孫康宜(2001)。詠物與抒情。臺北:允晨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Simmel, Georg。齊美爾散文選。東京:平凡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蕭賁。續畫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市川桃子(2014)。蓮與荷的文化史:古典詩歌中的植物名研究。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段義孚、潘桂成(1998)。經驗透視中的空間與地方。國立編譯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歸青(2006)。南朝宮體詩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蕭統、李善(1986)。文選。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Bachelard, Gaston、龔卓軍、王靜慧(2003)。空間詩學。張老師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Cresswell, Tim、徐苔玲、玉志弘(2008)。地方:記憶、想像與認同。群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嚴可均(1991)。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曹淑娟(20060000)。流變中的書寫:祁彪佳與寓山園林論述。臺北市:里仁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李延壽、盧振華(1975)。南史。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王先謙、莊子、沈嘯寰(1987)。莊子集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鄭樹森、蔡美麗(1984)。現象學與文學批評。東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田曉菲(2009)。烽火與流星:蕭梁王朝的文學與文化。國立清華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廖國棟(1990)。魏晉詠物賦研究。臺北:文史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Crang, Mike、王志弘、余佳玲、方淑惠(2003)。文化地理學。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Tuan, Yi-Fu(1977)。Intimate Experiences of Place。Space and Place: the Perspective of Experience。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new window
2.Foucault, Michel、陳志梧(1993)。不同空間的正文與上下文(脈絡)。空間的文化形式與社會理論讀本。台北: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文進(2000)。南朝文人的歷史想像與山水關懷。南朝邊塞詩新論。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豐楙(2000)。嚴肅與遊戲:六朝詩人的兩種精神面向。世變與創化:漢唐、唐宋轉換期之文藝現象。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