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中國詩詞應用於旗袍創作之研究
書刊名:紡織綜合研究期刊
作者:張翠園
作者(外文):Chang, T. Y.
出版日期:2021
卷期:31:3
頁次:頁1-13
主題關鍵詞:詩詞旗袍永續設計設計過程PoetryCheongsamSustainable designDesign proces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29
  • 點閱點閱:8
期刊論文
1.徐啟賢、林榮泰(20111200)。文化產品設計程序。設計學報,16(4),1-1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紅麗(2006)。王昌齡「三境說」淺探。名作欣賞,2006(14),101-10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賀天忠、楊麗娟(2010)。論王昌齡以「三境」說為核心的意境論。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30(5),146-1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滿銘(20051200)。辨意象與聯想力、想像力的關係--以「多」、「二」、「一(0)」螺旋結構切入作觀察。國文天地,21(7)=247,97-10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國球(20081200)。從律詩美典到中國文化史的抒情傳統--高友工「抒情美典論」初探。政大中文學報,10,53-8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張翠園、李穎昕(20160900)。中國詩詞《西江月》應用於服裝創作之研究。習慣領域期刊,7(2),63-7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劉美蓮(20191000)。「文化跨域與服飾創新」--以客家傳統服飾創新為例。紡織綜合研究期刊,29(4),59-6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劉希珍(20160300)。論王昌齡《詩格》的三境--對中國學界兩大詮釋取向的檢討。中國學術年刊,38(春),87-10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林增文(20120700)。常規與變異--論蘇軾〈西江月〉詞的詩隱喻。有鳳初鳴年刊,8,263-27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包銘新(2005)。二十世紀上半葉的海派旗袍。藝術設計雙月刊,97,11-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龔建培(2017)。解讀「旗抱」。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2017(2),64-6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林榮泰(20050700)。文化創意‧設計加值。藝術欣賞,1(7),26-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官政能、丑宛如(2001)。中國哲學器物觀從對比觀點到新設計之路。2001海峽兩岸工業設計學術及實務研討會,(會議日期: 2001,10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林忠磽(2007)。中國風內衣本質的探討與設計--以梅洛龐蒂的知覺現象學為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玫岑(1992)。從文化認知觀點探討產品造形發展之模式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施淑婷(2008)。蘇軾文學與佛禪之關係--以蘇軾遷謫詩文為核心(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孟亭(2015)。詩詞意境應用於金工首飾設計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古又文(2005)。柔軟雕塑概念應用於服裝創作之研究(碩士論文)。輔仁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凌許雅芬(2014)。浮光.杜鵑--杜鵑鳥詩詞意象金屬飾物創作(碩士論文)。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鄧瑞卿(2019)。蘇軾神仙吟詠詩的文學意涵與價值(博士論文)。淡江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蔡睿恂(2013)。袍而不旗?現代中國旗袍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黃婉婷(2018)。溫林翠晶女士生命史與旗袍之研究(碩士論文)。輔仁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丘永福(2001)。造型原理。台北市:藝風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群英、陳翠玲(1990)。藝術概論。台北:全華科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蘇軾、呂觀仁(2005)。東坡詞注。岳麓書社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游伯龍(1998)。HD:習慣領域--IQ和EQ沒談的人性軟體。臺北市: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Travers-Spencer, Simon、Zaman, Zarida(2008)。The fashion designer's directory of shape and style。Hauppage, NY:Barrons Educational Series。  new window
6.洪孟啟(2006)。傳藝中心園區營運經濟效益影響評估研究調查報告。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慶輝(1994)。中國詩學。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賴賢宗(2009)。意境美學與詮釋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高友工、柯慶明(2016)。中國美典與文學研究論集。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中國人民大學中文系(2005)。中國蘇軾研究。北京:學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羅麥瑞(2013)。旗麗時代:伊人、衣事、新風尚。輔仁大學民生學院織品服裝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蘇軾、孔凡禮(1982)。蘇軾詩集。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https://www.mmtw.ee/68963.html。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