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認識臺灣本土佛教 : 解嚴以來的轉型與多元新貌
作者:江燦騰
出版日期:2012
出版項: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集叢:通識叢書
ISBN:9789570526936
主題關鍵詞:佛教史本土化
學門:哲學/宗教研究
資料類型:專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8) 博士論文(2) 專書(0) 專書論文(1)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8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09
期刊論文
1.丸井圭治郎(191803)。臺灣佛教。臺法月報,1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丸井圭治郎(1918)。臺灣佛教。臺法月報,12(4),51-6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丸井圭治郎(1918)。「臺灣宗教」に就て:柴田氏に答う。臺法月報,12(7),127-1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方豪(1964)。臺灣「僧」「寺」入詩。臺灣文獻,1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進瑞(1942)。在家佛教思想開展に關する小考。臺灣佛教,21(12),19-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北辰(199509)。評《臺灣齋教的歷史觀察與展望》。世界宗教研究,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江燦騰(199003)。站在臺灣佛教變遷點的慈航法師(1)。當代,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江燦騰(199004)。站在臺灣佛教變遷點上的慈航法師(2)。當代,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江燦騰(199109)。近五年來臺灣地區重要佛學典籍簡介(1)。漢學研究通訊,1(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江燦騰(199101)。近五年來臺灣地區重要佛學典籍簡介(2)。漢學研究通訊,1(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江燦騰(199112)。臺灣佛教史的回顧與展望(1-7)。新雨佛教文化,5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江燦騰(199201)。臺灣佛教史的回顧與展望(1-7)。新雨佛教文化,5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江燦騰(199203)。當代人間佛教思想的領航者:釋印順法師。新雨佛教文化,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江燦騰(199311)。臺灣:佛教蓬勃發展。中國時報週刊,9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江燦騰(199409)。胡適禪學研究公案。當代,1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江燦騰(199401)。胡適禪學研究公案。當代,10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江燦騰(199506)。政治威權陰影下的臺灣佛教。當代,1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江燦騰(199509)。臺灣佛教五十年來發展史的回顧與展望。歷史月刊,9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江燦騰(199206)。臺灣佛教史的回顧與展望(1-7)。新雨佛教文化,5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李添春(1930)。臺灣に於ける齋教の活動。臺灣時報,24,112-1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李添春(1931)。齋教概說。南瀛佛教,9(1),61-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李添春(193401)。寺廟管理人制度批判。南瀛佛教,1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李添春(193402)。寺廟管理人制度批判。南瀛佛教,1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李添春(193403)。寺廟管理人制度批判。南瀛佛教,1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李添春(197111)。臺灣佛教史料。臺灣佛教,25(1),5-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李豐楙(195508)。序《臺灣齋教的歷史觀察與展望》:首屆臺灣齋教學術研討會論文。臺灣史料研究,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林德林(193402)。讀「閩人と禪宗史」質疑。南瀛佛教,1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柴田廉(1918)。丸井氏の「臺灣佛教」を讀む。臺法月報,12(6),89-9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張新鷹(199506)。臺灣宗教勢力的「政治關懷:從萬佛會」說起。臺灣研究,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郭祐孟(199304)。臺灣地區的彌勒圖像及其背景再探:以天王殿群像為中心的探。獅子吼,3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陳清香(1995)。佛教藝術在臺灣:四十年來的推展與研討。普門,18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陳清香(1995)。佛教藝術在臺灣:四十一年來的推展與研討。普門,18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陸揚(1995)。大乘佛理•環保與社會改造關聯性之再思考。當代,10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增田福太郎(1930)。本島に於おける佛教の地位。南瀛佛教,8(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增田福太郎(1930)。本島に於おける佛教の地位。南瀛佛教,8(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楊惠南(1985)。星雲立了個「壞」榜樣?。聯合月刊,5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楊惠南(1995)。沒有經驗的世間,哪來超驗的世界?:敬答陸揚先生。當代,108,128-1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鄭喜夫(199006)。清代在臺僧人錄。臺灣文獻,41(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方豪(196505)。臺北寺廟與地方之發展。現代學苑,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藍吉富(1984)。近五年來臺灣地區佛學典籍簡介。漢學研究通訊,3(1),77-8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李添春(194008)。臺灣佛教の特質。南瀛佛教,18(8),8-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李添春(194009)。臺灣佛教の特質。南瀛佛教,1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江燦騰(19890500)。為臺灣佛教高等教育把脈。當代,37,100-10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釋慧嚴(199507)。臺灣佛教史前期。中華佛學學報,7,273-31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江燦騰(1992)。臺灣佛教史的回顧與展望。新雨佛教文化,53,18-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江燦騰(1991)。臺灣佛教史的回顧與展望。新雨佛教文化,51,19-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江燦騰(1992)。臺灣佛教史的回顧與展望。新雨佛教文化,57,14-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江燦騰(1992)。臺灣佛教史的回顧與展望。新雨佛教文化,59,17-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楊惠南(19941200)。當代臺灣佛教環保理念的省思--以「預約人間淨土」和「心靈環保」為例。當代,104,32-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李添春(19620600)。臺北地區之開拓與寺廟。臺北文獻,1,67-7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林美容(19950800)。臺灣齋堂總表。臺灣史料研究,6,26-4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江燦騰(19950800)。《教報第一號》--日治初期臺灣佛教史料的出土。臺灣史料研究,6,153-15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張珣(19861100)。妙果法師在臺灣佛教教育史上之地位:現代社會科學主流理論中人性論的反省個例。思與言,24(4),30-4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姚麗香(19880000)。臺灣地區光復後佛教變遷初探。輔仁學誌. 法管理學院之部,20,229-2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林美容(19950600)。從南部地區的「巖仔」來看臺灣的民間佛教。思與言,33(2),1-4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王見川(1994)。略論現存的二種《九蓮經》寶卷。臺灣齋教的歷史觀察與展望:首屆台灣齋教學術研討會。臺北市:新文豐出版公司。309-3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俊秀、江燦騰(1995)。環境保護之範型轉移過程中佛教思想的角色:以臺灣地區的佛教實踐模式為例。佛教與社會關懷學術研討會:生命、生態、環境關懷,現代佛教學會主辦 。高雄市:宏法寺。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淳隆(1995)。當代臺灣寺院建築之困局與轉機初探。佛教與社會關懷學術研討會:生命、生態、環境關懷,現代佛教學會 。高雄:宏法寺。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江燦騰(1994)。解嚴後的臺灣佛教與政治。佛教與中國文化國際學術會議,中華民國文化復興總會宗教研究委員會 (會議日期: 1994/07/23-1994/07/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江燦騰(1995)。高雄縣超峰寺與大崗山派。寺廟與民間文化研討會。臺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49-17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江燦騰(199501)。對臺灣佛教界如何開拓二十一世紀新貌的若干建言。淨覺佛教研究所第八次國際佛教學術會議。高雄縣阿蓮鄉:光德寺。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呂理政(1995)。宗教團體與社會回饋:以靈鷲山無生道場的博物館事業為例。寺廟與民間文化研討會。臺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751-7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林朝成(1995)。心淨則國土淨:關於佛教生態觀的思考與挑戰。佛教與社會關懷學術研討會:生命、生態、環境關懷,現代佛教學會 。高雄市:宏法寺。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洪啟嵩(1995)。器官捐贈與佛教的生命關懷。佛教與社會關懷學術研討會:生命、生態、環境關懷,現代佛教學會 。高雄市:宏法寺。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張維安(1995)。佛教慈濟與資源回收。佛教與社會關懷學術研討會:生命、生態、環境關懷,現代佛教學會主辦 。高雄市:宏法寺。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陳玉峰(1995)。臺中市放生文化的初步研究。佛教與社會關懷學術研討會:生命、生態、環境關懷,現代佛教學會主辦 。高雄市:宏法寺。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陳清香(1995)。當代佛教建築所反映的佛教生態。佛教與社會關懷與學術研討會:生命、生態、環境關懷,現代佛教學會 。高雄市:宏法寺。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黃駿(1995)。慈濟功德會的組織、領導與理性化。「佛教文化與現代社會」學術研討會。北京市:北京大學哲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楊惠南(1995)。從境解脫到心解脫。佛教與社會關懷學術研討會:生命、生態、環境關懷,現代佛教學會 。高雄市:宏法寺。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楊惠南、林美容、董芳苑(1991)。臺灣宗教的多元性與再生。臺灣歷史與文化學術研討會,臺灣教授協會 。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翟本瑞(1995)。人間佛教與現代化。「佛教文化與現代社會」學術研討會。北京:北京大學哲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曉雲(1986)。現代佛教在臺灣的使命。第一屆中國近代政治與宗教關係國際學術研討會,淡江大學 。淡水:淡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釋如悟(199012)。光復前後佛教之比較。第二屆中國政教關係國際學術研討會。淡水:淡江大學歷史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釋傳道(1995)。菩薩社會關懷的兩大任務:莊嚴國土、成熟眾生。佛教與社會關懷學術研討會:生命、生態、環境關懷,現代佛教學會 。高雄市:宏法寺。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龔鵬程(1995)。佛學與企業管理。「佛教文化與現代社會」學術研討會。北京市:北京大學哲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鄭志明(1995)。盧勝彥與靈仙真佛宗。臺灣史國際學術研討會。新店:國史館。265-2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盧惠馨(1994)。佛教慈濟功德會的兩性與空間之關係。空間、家與社會研討會,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江燦騰(1994)。戰後臺灣齋教發展的困境問題。首屆臺灣齋教學術研討會。臺北市:新文豐出版公司。255-2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江燦騰、王見川(1994)。台灣齋教的歷史觀察與展望--首屆台灣齋教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首屆台灣齋教學術研討會。台北:新文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武內房司(1994)。台灣齋教龍華派的源流問題:清末浙江的靈山正派與覺性正宗派。臺灣齋教的歷史觀察與展望:首屆臺灣齋教學術研討會。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5-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盧蕙馨(1995)。佛教慈濟功德會「非寺廟中心」的現代佛教特性。寺廟與民間文化研討會,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主辦),漢學研究中心(承辦) 。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725-7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鄭志明(1994)。從臺灣萬佛會談佛教的社會參與。佛教與中國文化國際學術會議,中華文化復興總會宗教研究委員會主辦 (會議日期: 1994/7/23-1994/7/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瞿海源、姚麗香(1984)。臺灣地區宗教變遷之探討。臺灣社會與文化變遷研討會,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臺北南港: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林萬傳(1994)。臺灣齋教:先天道源流考。首屆臺灣齋教學術研討會。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13-1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林美容、祖運輝(19940000)。在家佛教:臺灣彰化朝天堂所傳的龍華派齋教現況。臺灣齋教的歷史觀察與展望:首屆臺灣齋教學術研討會。臺北:新文豐。191-2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林美容(1995)。臺灣本土佛教的傳統與變遷:巖仔的調查研究。第一屆臺灣本土文化學術研討會。臺北:臺灣師範大學文學院。701-7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釋依仁(1985)。僧團制度之研究:印度、中國及現行臺灣三階段之比較(碩士論文)。中華學術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郭祐孟(1995)。臺南法華寺的佛教藝術及其源流考(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何淑華(1993)。佛教慈濟綜合醫院志工服務隊之組織文化及其表達形式(碩士論文)。東吳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馮文饒(1993)。志願福利服務組織形成及運作之探討:以慈濟功德會為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鍾秋玉(1991)。慈善機構的組織融入、組織文化與慈善行為:以「慈濟功德會」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盧月玲(1981)。臺灣佛寺的現代功能--佛光山田野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王順民(1991)。宗教福利思想與福利服務之探究:以慈濟功德會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為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簡秀治(1995)。成人參與宗教課程的動機及其影響:以香光尼僧團紫竹林精舍佛學研讀班為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莊芳榮(1987)。臺灣地區寺廟發展之研究(博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台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姚麗香(1984)。台灣地區光復後宗教變遷之探討(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溫金柯(2001)。繼承與批判印順人間佛教思想。臺北:現代禪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玉珍(1989)。唐代比丘尼。台北: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江燦騰、陳正茂(2008)。新臺灣史讀本。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洪錦淳(2006)。水陸法會儀軌。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大橋捨三郎(1935)。真宗本派本願寺臺灣別院。臺北市:芝原玄超。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中村元、竺原一男、金岡秀友(1977)。アジア佛教史‧中國編Ⅳ:東アジア諸地域の佛教。東京都:佼成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中國論壇編委會(1989)。知識分子與臺灣發展。臺北:聯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中國佛教會(2009)。中國佛教會復會六十週年論文集。臺北市:中國佛教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王國璠、謝浩(1974)。臺北市志。臺北市: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世佛雜誌社(1993)。超峰寺傳承史。高雄縣阿蓮鄉:大崗山超峰寺。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江燦騰、龔鵬程(1994)。臺灣佛教的歷史與文化。臺北:靈鷲山般若文教基金會國際佛學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李政隆(1994)。臺南縣白河大仙寺研究及修護計劃。臺北:李政隆建築師事務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李添春(1956)。臺灣省通志稿.卷二:人民志宗教篇。臺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編纂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朱其麟(1988)。臺灣佛教名剎。臺北:華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辛世俊(2006)。當代臺灣佛教與政治。臺中縣太平市:慈光寺。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西岡英夫(1936)。觀音信仰&菜食人生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西岡英夫(1936)。觀音信仰&菜食人生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吳堯峰(1992)。宗教法規一講。高雄縣大樹鄉:佛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宋光字(1984)。天道鈎沈。臺北市:元祐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李添春、王世慶(1971)。臺灣省通志。臺北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李筱峰(1989)。革命的和尚:抗日社會運動者林秋梧。臺北市:八〇年代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何綿山(2010)。臺灣佛教。北京市:九州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何綿山(2010)。閩臺佛教親緣。福州市:福建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杜絜祥(2006)。明復法師佛學文集。新竹市:財團法人覺風佛教藝術文化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張曼濤(1979)。中國佛教史論集:台灣佛教篇。臺北:大乘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曹洞宗宗務廳(1980)。曹洞宗海外開教傳道史。東京:曹洞宗宗務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鹿山豐(1896)。教報。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曾景來(1995)。臺灣宗教と迷信陋習。南天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飯塚俊夫(1989)。臺灣開教の步み:舊臺灣日本寺院等調査(考察)委員會報告書。東京:日華佛教文化交流協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楊國連、李秋豐(1990)。臺灣佛寺導遊:大臺北地區。臺北:菩提長青雜誌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楊國連(1991)。臺灣佛寺導遊:桃竹苗地區。臺北:菩提長青雜誌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楊國連、李秋豐(1991)。臺灣佛寺導遊:大臺北地區。臺北:菩提長青雜誌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楊書濠(2010)。從解嚴到戒嚴—中國佛教會在臺灣政教關係中的挑戰與發展。臺北:中國佛教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劉枝萬(1961)。南投縣風俗志宗教篇。南投市:南投縣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增田福太郎(1943)。東亞法秩序序說。東京都:石山皆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增田福太郎(1975)。臺灣の宗教。臺北市:古亭書屋影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禪慧(1981)。覺力禪師年譜。苗栗:法雲寺。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1907)。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第一部調查.第二回報告書。臺北市: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1983)。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第一部調查第二回報告書。南天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1983)。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第一部調查第三回報告書:臺灣私法。臺北:南天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1910)。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第一部報告書:臺灣私法附錄參考書。臺北市:臨時臺灣舊慣調査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1983)。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第一部報告書:臺灣私法附錄參考書。南天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1911)。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第一部調查第三回報告書:臺灣私法。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1983)。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第一部調查第三回報告書:臺灣私法。南天書局影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1911)。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第一部調查第三回報告書:臺灣私法。臺北市: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瞿海源(1992)。重修臺灣省通志。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羅光、黃金鋒、蔣偉群(1995)。臺北縣的佛寺建築。臺北縣板橋市:臺北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釋見重(1994)。臺灣佛學院志:福嚴佛學院志。嘉義縣竹崎鄉:財團法人安慧學苑文教基金會附設香光書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釋見重(1995)。臺灣佛教院志:圓光佛學院志。嘉義縣竹崎鄉:財團法人安慧學范文教基金會附設香光書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釋禪林(2006)。心淨與國土淨的辯證--印順導師與人間佛教大辯論。臺北市:南天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靈鷲山般若文教基金會國際佛學研究中心(1992)。兩岸宗教現況與展望。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鎌田茂雄(1986)。中國の佛教儀禮。東京都: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報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闞正宗(1993)。臺灣佛寺導遊:桃竹苗地區。臺北:菩提長青雜誌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梁湘潤、黃宏介(1993)。臺灣佛教史初稿。臺北:行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闞正宗(1993)。臺灣佛寺導遊--中部地區。臺北市:菩提長青雜誌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闞正宗(1995)。臺灣佛寺導遊:中部地區。臺北:菩提長青雜誌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闞正宗(1994)。臺灣佛寺導遊:雲嘉地區。臺北市:菩提長青雜誌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闞正宗(2007)。臺北市佛教會六十周年特刊。臺北市:臺北市佛教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鄧孔昭(1991)。臺灣通史辨誤•宗教志。臺北市: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邱敏捷(2009)。印順【中國禪宗史】之考察:兼與胡適及日本相關研究之考察。臺南縣永康市:妙心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闞正宗(20090408)。中國佛教會在臺灣--漢傳佛教的延續與開展。臺北市:中國佛教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果玄(2006)。臺灣佛教天臺宗傳播史。臺北市:南天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邱敏捷(2011)。「印順學派的成立、分流與發展」訪談錄。臺南:妙心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江燦騰(2010)。二十世紀臺灣佛教文化史研究。北京市:宗教文化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江燦騰、侯坤宏、楊書濠(2011)。戰後臺灣漢傳佛教史:從雙源匯流到逆中心互動傳播的開展歷程。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陳省身(2009)。普濟幽冥:瑜伽焰口施食。臺北市:臺灣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施德昌(1941)。紀元二千六百年紀念臺灣佛教名蹟寶鑑。民德寫真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釋永芸(1996)。跨世紀的悲欣歲月:走過臺灣佛教五十年寫真。台北:佛光文化事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黃運喜(2006)。中國近代法難研究。台北:法界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梁湘潤(1995)。梁湘潤上人回憶錄。臺北市:行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林普易(1950)。臺灣宗教沿革誌。臺北市:臺灣佛教月刊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伊能嘉矩(1994)。臺灣文化志。臺北:南天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鄭志明(1998)。台灣當代新興佛教--禪教篇。嘉義大林:南華大學管理學院宗教文化研究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陳瑞堂(1974)。臺灣寺廟法律關係之研究。司法行政部秘書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康樂、簡惠美(1995)。信仰與社會:北臺灣的佛教團體。臺北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李添春、陳國政(1984)。李添春教授回憶錄。臺北:楊運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江燦騰(2008)。聖域踏尋:近代漢傳佛教史的考察。台北:博揚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釋明復(1983)。白公上人光壽錄。臺北:十普寺。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印順(197106)。中國禪宗史。臺北:新竹:正聞出版社:廣益書局:正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0.黃慶生(2005)。台灣宗教立法。台中:太平慈光寺。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1910)。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第一部調查第三回報告書:臺灣私法。臺北市: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王見川(1996)。臺灣的齋教與鸞堂。臺北:新文豐出版社:南天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3.江燦騰(2001)。當代臺灣人間佛教思想家:以印順導師為中心的薪火相傳研究論文集。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4.楊惠南(1991)。當代佛教思想展望。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5.陳玲蓉(1992)。日據時期神道統治下的臺灣宗教政策。臺北:自立晚報。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6.江燦騰(2006)。新視野下的臺灣近現代佛教史。北京市: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7.丸井圭治郎、臺灣總督府(1919)。台湾宗教調查報告書。臺北:臺灣總督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8.江燦騰(2003)。台灣近代佛教的變革與反思。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9.李筱峰(1991)。臺灣革命僧林秋梧。臺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0.瞿海源(1997)。台灣宗教變遷的社會分析。台北:桂冠。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宫本延人(1998)。日本統治時代台湾における寺廟整理問題。奈良:天理教道友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2.林萬傳(1985)。先天道研究。臺南:靝巨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3.張慈田(1992)。善知識參訪記。台北市:圓明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4.江燦騰(1995)。20世紀台灣佛教的轉型與發展。高雄:淨心文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5.邢福泉(1981)。臺灣的佛教與佛寺。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6.楊惠南(2005)。愛與信仰:臺灣同志佛教徒之平權運動與深層生態學。台北:商周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7.藍吉富(1993)。當代中國人的佛教研究。台北:商鼎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8.臺灣社寺宗教刊行會(1933)。臺灣社寺宗教要覽。臺北:臺灣社寺宗教刊行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9.佛教タイムス社(1969)。明治百年紀念佛教大年鑑。東京:佛教タイムス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0.釋見曄、釋自鑰(1999)。走過臺灣佛教轉型期的比丘尼:釋天乙。臺北:中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李尚全(2006)。當代中國漢傳佛教信仰方式的變遷:以江浙佛教在臺灣的流變為例。蘭州市:甘肅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2.闞正宗(2004)。重讀臺灣佛教:戰後臺灣佛教,正、續編。臺北市:大千佛教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3.增田福太郎(1939)。台灣の宗教 : 農村を中心とする宗教研究。東京市:養賢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4.江燦騰(20000000)。臺灣當代佛教。臺北:南天。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5.闞正宗(2008)。台灣佛教史論。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6.釋慧嚴(2008)。臺灣與閩日佛教交流史。高雄市:春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7.中華佛教百科全書編輯委員會(1994)。中華佛教百科全書。臺南縣永康市:中華佛教百科文獻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8.江燦騰(19930000)。臺灣佛教文化的新動向。臺北:東大。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9.劉克明、艋舺龍山寺全志編纂委員會(1951)。艋舺龍山寺全志。臺北:艋舺龍山寺全志編纂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0.王見川(1995)。臺南德化堂的歷史。臺南:德化堂管理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藍吉富(1991)。二十世紀的中日佛教。臺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2.蔡錦堂(1994)。日本帝國主義下臺灣の宗教政策。東京:同成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3.江燦騰(1989)。人間淨土的追尋--中國近世佛教思想研究。臺北:稻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4.曾景來(1939)。臺灣宗教と迷信陋習。臺北:臺灣宗教研究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5.釋昭慧(19950000)。佛教倫理學。臺北:法界。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6.朱其昌(1977)。臺灣佛教寺院庵堂總錄。佛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7.江燦騰(1992)。臺灣佛教與現代社會。臺北:東大圖書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8.張文進(1957)。臺灣佛教大觀。臺中:正覺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9.江燦騰(1990)。現代中國佛教思想論集。臺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0.邱敏捷(20000000)。印順導師的佛教思想。臺北:法界。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1.伊能嘉矩、江慶林、劉寧顏、程大學(1991)。臺灣文化志。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2.江燦騰(2006)。晚明佛教改革史。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3.釋昭慧(1999)。律學今詮。臺北:法界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4.鄭志明(20110000)。臺灣宗教的發展與變遷。臺北:文津。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5.王見川(2007)。從僧侶到神明:定光古佛、法主公、普庵之研究。圓光佛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6.江燦騰(2009)。臺灣佛教史。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7.姚麗香(20070000)。藏傳佛教在臺灣。臺北:東大。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8.陳清香(2005)。臺灣佛教美術的傳承與發展。文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9.江燦騰(20010000)。日據時期臺灣佛教文化發展史。臺北:南天。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0.丁仁傑(20090000)。當代漢人民眾宗教研究:論述.認同與社會再生產。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1.楊健(2008)。清王朝佛教事務管理。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2.江燦騰(1997)。台灣當代佛教--佛光山.慈濟.法鼓山.中台山。南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3.伊能嘉矩(1928)。台灣文化志。刀江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4.江燦騰(19960000)。臺灣佛教百年史之研究1895-1995。臺北:南天。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5.徐壽(1932)。臺灣全臺寺院齋堂名蹟寶鑑。臺南:國清寫真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內政部統計處(1992)。中華民國81年度臺灣地區宗教團體調查報告,內政部統計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張曼濤(1977)。臺灣の佛。アジア佛教史‧中國編Ⅳ:東アジア諸地域の佛教。東京都:佼成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丁敏(1994)。臺灣當代僧侶自傳研究。臺灣佛教的歷史與文化。臺北市:靈鷲山般若文教基金會國際佛學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江燦騰(1994)。日據時期臺灣知識分子的自覺與佛教藝術的創新:黃土水創作龍山寺釋迦像的背景探索。臺灣佛教的歷史與文化。臺北市:靈鷲山般若文教基金會國際佛學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姚麗香(1994)。臺灣光復後佛教出版刊物的內容分析:佛教文化思想變遷初探。臺灣佛教的歷史與文化。臺北市:靈鷲山般若文教基金會國際佛學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清香(1994)。現代佛教藝術:戰後臺灣佛教藝術的創作類型及其代表性的人物。臺灣佛教的歷史與文化。臺北市:靈鷲山般若文教基金會國際佛學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溫金柯(1994)。臺灣居士佛教的展望。臺灣佛教的歷史與文化。臺北市:靈鷲山般若文教基金會國際佛學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鄭水萍(1994)。臺灣佛教藝術之反思與前瞻。臺灣佛教的歷史與文化。臺北市:靈鷲山般若文教基金會國際佛學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王見川(1994)。關於「金幢教淵源的史實辨證」。臺灣齋教的歷史觀察與展望。臺北市:新文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馬西沙(1994)。臺灣齋教:金幢教淵源史實辨正。臺灣齋教的歷史觀察與展望。臺北市:新文豐出版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淺井紀(1994)。臺灣齋教的《龍華科儀》與靈山正派的教義演變。臺灣齋教的歷史觀察與展望。臺北市:新文豐出版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韓秉方(1994)。羅教的教派發展及其演變:兼答王見川先生的質疑。臺灣齋教的歷史觀察與展望。臺北市:新文豐出版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匡宇(1979)。臺灣佛教史。中國佛教史論集:臺灣佛教篇。臺北市:大乘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李添春(1979)。明末清初的臺灣佛教。中國佛教史論集:臺灣佛教篇。臺北:大乘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東初(1979)。了解臺灣佛教的線索。中國佛教史論集:臺灣佛教篇。臺北市:大乘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林子青(1979)。臺灣佛教漫。中國佛教史論集:臺灣佛教篇。臺北市:大乘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林德林(1979)。東臺灣宗教視察紀要。中國佛教史論集:臺灣佛教篇。臺北市:大乘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林德林(1979)。臺灣佛教新運動之先驅。中國佛教史論集:臺灣佛教篇。臺北市:大乘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約瑟•M•北川(1979)。今日的臺灣佛教。中國佛教史論集:臺灣佛教篇。臺北市:大乘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庭嘉(1979)。臺灣的齋教由來。中國佛教史論集:臺灣佛教篇。臺北市:大乘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張玄達(1979)。回顧臺灣佛教。中國佛教史論集:臺灣佛教篇。臺北市:大乘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聖嚴(1979)。今日的臺灣佛教及其面臨的問題。中國佛教史論集:臺灣佛教篇。臺北市:大乘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劉枝萬(1979)。清代臺灣之佛教寺廟。中國佛教史論集:臺灣佛教篇。臺北市:大乘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盧嘉興(1979)。臺南古剎彌陀寺。中國佛教史論集:臺灣佛教篇。臺北市:大乘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盧嘉興(1979)。臺灣的第一座寺院:竹溪寺。中國佛教史論集(八)--臺灣佛教篇。臺北市:大乘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盧嘉興(1979)。臺灣最高興建的寺廟。中國佛教史論集:臺灣佛教篇。臺北市:大乘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盧嘉興(1979)。蔣允焄擴建法華寺。中國佛教史論集:臺灣佛教篇。臺北市:大乘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盧嘉興(1979)。夢蝶園改稱法華寺年代考。中國佛教史論集:臺灣佛教篇。臺北市:大乘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盧嘉興(1979)。北園別館與開元寺。中國佛教史論集:臺灣佛教篇。臺北市:大乘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楊惠南(1991)。臺灣佛教的「出世」性格與派系之爭。當代佛教思想展望。臺北市:東大圖書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楊惠南(1991)。佛在人間:印順導師之「人間佛教」的分析。當代佛教思想展望。臺北市:東大圖書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禪慧(1981)。覺力禪師傳承源流考。覺力禪師年譜。臺北縣永和市:覺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禪慧(1981)。追慕臺灣佛教教育之先覺者--覺力禪師百齡誕辰紀念感言。覺力禪師年譜。永和:覺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宗平(1981)。覺力禪師逸聞。覺力禪師年譜。永和:覺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藍吉富(1991)。二十一世紀的中國佛教。二十世紀的中日佛教。臺北市:新文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藍吉富(1991)。臺灣地區佛學教育所面臨的若干難局。二十世紀的中日佛教。臺北市:新文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藍吉富(1991)。臺灣佛教發展的回顧與前瞻。二十世紀的中日佛教。臺北市:新文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藍吉富(1993)。緒論。當代中國人的佛教研究。臺北:商鼎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藍吉富(1993)。人物篇:臺灣地區。當代中國人的佛教研究。臺北市:商鼎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藍吉富(1993)。資料篇:臺灣地區。當代中國人的佛教研究。臺北市:商鼎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林保堯(1992)。從兩岸宗教研究展望臺灣佛教藝術研究的未來。兩岸宗教現況與展望。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游祥洲(1992)。論兩岸佛教互動及其定位定向。兩岸宗教現況與展望。台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釋慧嚴(1992)。從佛學研究的角度考察兩岸佛教發展之現況。兩岸宗教現況與展望。台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方豪(1969)。臺灣「僧」「寺」入詩。方豪六十定稿。臺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方豪(1969)。臺北寺廟與地方之發展。方豪六十自定稿。臺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王見川(1995)。略談安平的第一間齋堂:化善堂。安平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南:臺南市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王順民(199507)。當代臺灣佛教變遷之考察。中華佛學學報。臺北市:中華佛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江燦騰(1995)。從佛教「法界觀」的歷史性格看現代臺灣佛教的實踐模式。「佛教文化與現代社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市:北京大學哲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林朝成(1992)。從宗教生態學看臺灣佛教界的環保觀及其實踐之道。白聖長老圓寂之週年紀念論文集。臺北市:能仁家商董事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陳清香(1992)。臺灣早期觀音像造形源流考。中華民國八十年中國藝術文物討論會論文集。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陳清香(1995)。臺灣寺廟十八羅漢像探討。羅漢圖像研究。臺北市: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蔡錦堂(1994)。臺灣分館館藏宗教史料及其利用。慶祝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建館七十五週年暨改隸中央二十週年紀念館藏與臺灣史研究論文發表研討會彙編。臺北市: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鄭志明(1988)。日據時代蘇澤養的新約龍華教。中國善書與宗教。臺北: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鄭志明(1988)。臺灣先天道的基本教義。中國善書與宗教。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釋聖嚴(1992)。現代臺灣佛教的學術研究。酒井忠夫編臺灣の宗教と中國文化。東京都:風響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鄭志明(1984)。臺灣齋教的淵源及流變。臺灣民間宗教論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楊惠南(1991)。臺灣革命僧:證峰法師(林秋梧)的「一佛」思想略探。當代佛教思想展望。臺北市:東大圖書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曾景來(1979)。日產寺院之變遷。中國佛教史論集:臺灣佛教篇。臺北市:大乘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盛成(1956)。荷蘭據臺時代的齋教。臺灣風土文物。臺北:民間知識半月刊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道安(1979)。一九五〇年代的台灣佛教--民國三十八年至四十六年。中國佛教史論集:臺灣佛教篇。臺北市:大乘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宋光宇(1995)。四十年來臺灣的宗教發展情形。宗教與社會。臺北市:東大圖書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王見川(1994)。略論日治時期「齋教」的全島性聯合組織:臺灣佛教龍華會。臺灣齋教的歷史觀察與展望。臺北市:新文豐出版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江燦騰(1994)。日據前期臺灣北部新佛教道場的崛起:基隆月眉山靈泉寺與臺北觀音山凌雲寺。臺灣佛教的歷史與文化。臺北市:財團法人靈鷲山般若文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尹章義(1994)。佛教在臺灣的開展(1661-1895 A. D.)。臺灣佛教的歷史與文化。台北:靈鷲山般若文教基金會國際佛學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楊惠南(1994)。臺灣佛教現代化的省思。臺灣佛教的歷史與文化。台北:靈鷲山般若文教基金會國際佛學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