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歌謠與臺灣文化
作者:張娣明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13
出版項:臺北:文津
集叢:臺灣系列
ISBN:9789576689772
主題關鍵詞:歌謠
學門:社會學
資料類型:專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79
期刊論文
1.杜文靖(20010600)。詞作聖手葉俊麟為臺灣歌謠留典範。傳記文學,78(6)=469,116-1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巧(1991)。臺灣歌謠に聽く日本演歌の心。別冊寶島--謎の島•臺灣,1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徐明珠(1992)。以音樂歌聲演唱歴史--訪臺灣歌謠的尋根人呂泉生。中央月刊,2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翁嘉銘(19910400)。臺灣歌樂的小溪流域:對非主流歌謠的觀察及其存在的意義。聯合文學,7(6)=78,37-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袁平(19941200)。揚歌四十年譜曲半世紀--評臺灣歌曲創作大師呂泉生的創作。明道文藝,225,78-8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張清郎(19960500)。臺灣歌曲的意義--推展臺灣本土音樂藝術;延續臺灣歌曲之生命。臺南市立文化中心季刊,11,25-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效真(19960500)。新懷舊主義--臺灣歌謠在現代社會的新風貌。音樂時代,18,70-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簡文秀(19950800)。臺灣歌謠的探討與展望。教師天地,77,26-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蕭秀芳(19930900)。開拓童詩天地。滿天星兒童文學,29,35-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黃秀蘭(200003)。郭英男國際侵權案始末--從歡樂飲酒歌談起。山海文化雙月刊,21(22),81-8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何東供(200003)。原住民歌謠真能返璞歸真嗎?。山海文化雙月刊,21(22),87-8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劉智濬(199812)。當郭英男就是郭英男時,郭英男的音樂才是世界音樂--「生命之環」聽後的遺憾。新觀念,112,74-7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方金雅、蘇姿云(20051200)。童謠教學對幼兒聲韻覺識影響之研究。高雄師大學報. 教育與社會科學類,19,1-1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孫世珍(19981100)。幼稚園開放教育下的課程統整化教學。教育資料與研究,25,7-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張素連(200304)。兒童詩歌教學活動設計。國教世紀,205,59-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許瑛珍(20040300)。兒歌童謠創作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學報. 人文藝術類,17(1),47-5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謝永祥(20011200)。兒歌創作與創意寫作教學。中國語文通訊,60,56-6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杜文靖(19950900)。光復後臺灣歌謠發展史。文訊,81=119,23-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莊永明(19970700)。百年來臺灣歌謠傳略。復興劇藝學刊,20,15-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陳艷秋(19831100)。譜出臺灣女性堅貞純情、嬌媚的旋律:訪作曲家陳秋霖。臺灣文藝,85,195-2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李筱峰(19970900)。時代心聲--戰後二十年的臺灣歌謠與臺灣的政治和社會。臺灣風物,47(3),127-15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井上忠司(198710)。大眾文化中的港。季刊大林,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台東師院兒文所(199803)。臺灣地區1945年以來現代童話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灣地區1945年以來現代童話學術研討會。台東師院兒文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申鴻凱(1996)。解構流行歌曲的政治意涵:以解嚴後的政治歌曲為例(碩士論文)。銘傳管理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朱莉美(1992)。中國古代童話研究(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永華(2005)。嬰兒音樂教案設計與實務教學分析研究(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淑珍(2003)。兒歌音樂性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潘葉棻(2006)。運用兒歌融入一年級國語科實施修辭教學之研究--以台北縣永定國小一年級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方漵溱(2000)。日據時代臺語創作歌曲之研究:一九三二~一九三九(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臺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羅雅綺(1993)。幼兒遊戲中音樂經驗之觀察與分析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于靜文(1995)。歌與時代:台灣流行訊息歌曲之語藝分析(碩士論文)。輔仁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吳美瑩(1999)。論台灣作曲家音樂創作中的傳統文化洗禮--以郭芝苑、許常惠、馬水龍的作品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藝術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張釗維(1992)。誰在那邊唱自己的歌:1970年代臺灣現代民歌發展史--建制、正當性理述與表現形式的形構(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吳美玲(2002)。兒歌在幼兒音樂課中的觀察與分析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洪宏元(2000)。臺灣閩南語流行歌謠語文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新竹師範學院,新竹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鄭淑儀(1992)。臺灣流行音樂與大眾文化(1982-1991年)(碩士論文)。輔仁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楊克隆(1998)。台語流行歌曲與文化環境變遷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許俊雅(1987)。臺灣寫實詩作之抗日精神研究:光緖二十一年-民國三十四年之古典詩歌(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陳郁秀(1997)。臺灣音樂閱覽。臺北:玉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譚全基(1993)。修辭新天地。臺北:書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政華(1997)。台灣兒童少年文學。台南市:世一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二、簡上仁(1978)。台灣民俗歌謠。臺北:眾文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黃葳葳(1999)。文化傳播。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張春榮(1991)。修辭散歩。台北市:東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中國華東修辭學會(1987)。修辭學研究。北京:語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馮輝岳(1991)。客家童謠大家唸。臺北:武陵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江寶釵(199706)。嘉義市閩南語歌謠集。嘉義:嘉義市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林文寳(1990)。兒童文學故事體寫作論。臺東:臺東師院語文教育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川合章(1987)。人格の發達と道徳教育。東京:青木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臺北市立圖書館(1993)。兒童好書書目。臺北:臺北市立圖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國立中央圖書館採編組(1987)。兒童讀物研究目錄。國立中央圖書館採編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1982)。中華兒童叢書、中華兒童科學畫刊資料索引。臺北市教育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小泉文夫(198603)。時代的氣氛、歌的氣氛。東京都:講談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加太こうじ、佃實夫(197911)。流行歌の秘密。東京都:文和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矢沢寛(199508)。戰爭と流行歌。東京都:社會思想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安田寛(199909)。日韓唱歌の源流。東京都:音樂之友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平凡社編輯部(197601)。昭和世相史。東京都:平凡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西沢爽(1990)。日本近代歌謠史。東京都:櫻楓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林文寶(1995)。兒童詩歌研究。銓民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林央敏(1997)。故鄉臺灣的情歌:臺語歌詩集。臺北市:前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尾崎秀樹(198903)。大眾文學的歴史。東京都:講談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俞鴻村(1992)。臺灣歌謠創作大師楊三郎作品集。臺北縣板橋市:臺北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姜信子(1998)。日韓音樂ノー卜。東京都:岩波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洪萬隆(199609)。音樂與文化。高雄: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添田知道(198711)。演歌の明治大正史。東京都:刀水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馬景賢(1975)。兒童文學論著索引。臺北:洪建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莊永明(1993)。傳唱臺灣。臺北市:時報週刊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陳天鷗(195408)。日本現勢。臺北市: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傅樂成(1992)。中國通史。臺北市:大中國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黃勁連(1997)。臺灣詩歌。臺南縣:臺南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雷僑雲(1985)。敦煌兒童文學。臺北: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謝玲(1999)。一九九八兒童讀物、少年讀物好書指南。文建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謝雅梅(1999)。臺灣人と日本人。東京都:總合法令出版株式會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簡上仁(1998)。臺灣福佬系民謠:老祖先的臺灣歌。臺北縣汐止鎮:漢光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簡上仁(199204)。臺灣的囡仔歌。臺北:自立晚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譚達先(198306)。中國民間童話研究。臺北:木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佐籐正明(1984)。善い生き方の教育。東京:玉川大學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陳佳禧(2002)。生命教育之體認。臺北:水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雷僑雲(2002)。中國兒童文學教育理論與輔導教學。高雄:復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馬丁霍夫曼、楊紹剛、方明(2003)。移情與道德發展--關愛與公正的內涵。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劉明德、王心慈(2004)。生命總會找到出路。臺北:葉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齋藤五次郎(1997)。道德受業の展開過程。東京:酒井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曾喜城(1999)。臺灣客家文化研究。屏東:臺灣鄉土文化工作協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陸森寶(1993)。卑南之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臺南市立文化中心(1992)。懷念年祭:紀念卑南民歌作家陸森寶先生。臺南:臺南市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佐佐政一(1921)。修辭法講話。日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郭步陶(1934)。實用修辭學。臺北:世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鄭業建(1946)。修辭學。正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陳介白(1958)。修辭學講話。臺北:啟明。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洪北江(1970)。修辭學論叢。樂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徐芹庭(1971)。修辭學發微。臺北:臺灣中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陳介白(1978)。修辭學研究。信誼。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吳正吉(1984)。活用修辭。高雄:復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黃永武(1986)。字句鍛錬法。洪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文部省(1986)。修辭及華文。青史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何淑貞(1987)。古漢語語法與修辭研究。臺北:福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譚全基(1993)。修辭精華百例。臺北:書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陸松齡(1994)。日本語修辭學。臺北:亞太。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張志公(1997)。修辭概要。書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吳燈山(1997)。修辭常見的毛病。光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顏靄珠、張春榮(1997)。英語修辭學。臺北:文鶴。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胡性初(1998)。修辭助讀。臺北市:書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張三通(1999)。修辭作文技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張瓖ー。修辭概要。中國語文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譚正璧。修辭新例。中國語文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張志公(1982)。修辭概要。上海教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1982)。修辭學習。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黃漢生(1983)。修辭漫議。書目文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李維琦(1986)。修辭學。湖南人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陳望道(1990)。修辭學發凡。上海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王易(1990)。修辭學通詮。上海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中國修辭學會(1990)。修辭的理論與實踐。語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古遠清、孫光萱(199706)。詩歌修辭學。湖北教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蔡樂生(1976)。教育心理學。臺北:中國行為科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宋筱蕙(1989)。兒童詩歌的原理和教學。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多湖輝、陸明(1995)。深層説服術。臺北:大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周振甫(1994)。文章例話。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0.張志公、劉蘭英、孫全洲(1990)。語法與修辭。新學識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楊子嬰、孫方銘、王宜早(1987)。文學和語文裡的修辭。香港:麥克米倫。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張春榮(199609)。修辭萬花筒。板橋:駱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3.關紹基(1993)。實用修辭學。臺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4.Culler, Jonathan D.、張景智、張家銘(1993)。索緒爾。臺北:桂冠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5.莊永明、孫德銘(1994)。台灣歌謠鄉土情。台北:孫德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6.楊鴻烈(1977)。海洋文學。臺北市:經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7.陳運棟(1998)。台灣的客家人。臺北:臺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8.瓦倫汀、潘智彪(1991)。實驗審美心理學。臺北市:商鼎。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9.沈謙(1991)。修辭學。臺北:國立空中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0.中國修辭學會(1999)。修辭論叢。臺北:洪葉文化:中國修辭學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陳正治(198408)。中國兒歌研究。臺北:親親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2.Barthes, Roland、汪耀進、武佩榮(1994)。戀人絮語。臺北:桂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3.廖漢臣(1980)。臺灣兒歌。臺灣省政府新聞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4.沈謙(199006)。文心雕龍與現代修辭學。台北:益智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5.曾慧佳(1998)。從流行歌曲看臺灣社會。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6.陳郁秀、孫芝君(2000)。張福興:近代臺灣第一位音樂家。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7.葉詠琍(1986)。兒童文學。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8.劉金花(1999)。兒童發展心理學。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9.李雲騰(1994)。最早期(日據時代)臺語創作歌謠集101首。李雲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0.雷僑雲(1988)。中國兒童文學研究。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林守為(1988)。兒童文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2.雷僑雲(1988)。中國兒童文學研究。臺北:臺灣學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3.蔡尚志(1989)。兒童故事原理。臺北:五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4.葛琳(198007)。兒童文學--創作與欣賞。臺北:康橋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5.林良(1976)。淺語的藝術。臺北:國語日報附設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6.Mayer, R. E.、林清山(1994)。教育心理學--認知取向。臺北:遠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7.張春榮(1996)。修辭行旅。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8.簡上仁(1991)。臺灣福佬系民歌的淵源及發展。臺北:自立晚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9.莊永明(1989)。臺灣紀事。臺北: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0.陳望道(1989)。修辭學發凡•積極修辭四。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洪文瓊(1994)。臺灣兒童文學史。臺北市:傳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2.趙天儀(19990100)。兒童文學與美感教育。臺北縣:富春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3.邱各容(1990)。兒童文學史料初稿(1945-1989)。臺北:富春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4.Nodelman, Perry、劉鳳芯(2000)。閱讀兒童文學的樂趣。臺北:天衛文化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5.杜文靖(1993)。大家來唱臺灣歌。臺北:臺北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6.杜淑貞(1994)。兒童文學析論。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7.吳禮權(1998)。中國現代修辭學通論。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8.賴淳彥(1999)。蔡培火的詩曲及彼個時代。臺北:財團法人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9.簡上仁(1988)。臺灣音樂之旅。臺北:自立晚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0.鄭恆隆、郭麗娟(2002)。台灣歌謠臉譜。臺北市:玉山社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1.段承璞(1992)。台灣戰後經濟。臺北:人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2.Mayer, Richard E.、林清山(1990)。教育心理學:認知取向。臺北市:遠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3.董季棠(1981)。修辭析論。台北:益智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4.黎運漢、張維耿(1991)。現代漢語修辭學。臺北:書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5.吳鼎(1980)。兒童文學研究。臺北:遠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6.黃慶萱(1975)。修辭學。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7.沈謙(1992)。修辭方法析論。台北:宏翰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8.施翠峰(1995)。臺灣鄉土的神話與傳說。彰化:彰化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9.翁嘉銘(1996)。迷迷之音:蛻變中的臺灣流行歌曲。臺北市:萬象。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0.莊永明(1995)。臺灣歌謠追想曲。臺北:前衛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1.鍾聖校(1990)。認知心理學。台北:心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2.江冠明(19990000)。臺東縣現代後山創作歌謠踏勘 : 現代後山創作音樂調查計畫。臺東:臺東縣立文化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3.Miller, John P.、張淑美(2007)。推動學校的靈性教育:生命教育。臺北:學富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4.成偉鈞、唐仲揚、向宏業(1991)。修辭通鑒。中國青年。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5.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東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6.臺灣省政府民政廳(197712)。臺灣省人口激減(過疏)鄉鎮社會經濟調查研究報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7.劉玄詠(1998)。滿面春風四季紅--鄧雨賢作品紀實。新竹縣:新竹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8.康原(1996)。台灣囝仔歌的故事。台北:玉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9.傅隸樸(1969)。修辭學。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0.林月仙(1978)。實用修辭學。台北:偉文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1.蔡謀芳(1990)。表達的藝術。臺北市: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2.曾慧佳(1996)。由流行音樂的歌詞演變來看台灣的社會變遷:1945-1995。台北: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楊麗玲(19911022)。舊情綿綿話當年--訪臺語歌壇常青樹葉俊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方翔(19910613)。伊是快樂行船人--臺語遊唱歌王文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李元松(2000)。遠遠傳來幽美的歌聲。古仙人道。臺北市:現代禪。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娣明(20030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析早期臺灣與日本流行歌謠的歴史交流。世界華文文學新世界。臺北市:世界華文作家協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