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寺廟與村落 : 臺灣漢人社會的歷史文化觀察
作者:王志宇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08
出版項:臺北:文津
集叢:臺灣系列
ISBN:9789576688874
主題關鍵詞:民間信仰寺廟聚落宗教與社會宗教文化
學門:哲學/宗教研究
資料類型:專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9) 博士論文(4) 專書(4) 專書論文(1)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7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495
期刊論文
1.葉春榮(20000600)。風水與報應:一個臺灣農村的例子。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88,233-2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哲三(20030500)。竹山媽祖宮歷史的研究--以僧人住持與地方官對地方公廟的貢獻為中心。逢甲人文社會學報,6,155-18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世榮(20010500)。清代北桃園的地方菁英及「公共空間」。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18,203-24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志宇(20041200)。臺灣民間信仰的祀神觀--以苑裡慈和宮的格局與神明配置為例。苗栗文獻,16=30,7-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洪健榮(20060300)。風水習俗與清代臺灣區域開發的互動。臺灣文獻,57(1),225-25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進國(20021000)。民間通書的流行與風水術的民俗化--以閩臺洪潮和通書為例。臺灣宗教研究通訊,4,195-2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王志宇(20020500)。竹山地區的公廟--以玄天上帝與慚愧祖師信仰為中心。逢甲人文社會學報,4,183-21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賴玉玲(20020900)。楊梅的義民信仰聯庄與祭典。民俗曲藝,137,165-20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洪健榮(20060300)。塑造境域佳城:清代臺灣設治築城的風水考量。臺北文獻,155,45-1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趙世瑜(2003)。一般的思想及其背後:廟會中的行善積功--以明清京師泰山信仰的碑刻資料為中心。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2),62-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梅慧玉、潘英海(19960900)。壬申年安平王城西社西龍殿慶成祈安建醮大典記實。臺灣文獻,47(3),111-14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陳信雄(19941200)。從廟宇的發展窺視澎湖的開拓史。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報,20,229-27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高賢治(19910600)。光復後土地公廟演變為福德宮的典範(1)--臺北市雙連雙福宮的沿革及其由來。臺灣風物,41(2),109-13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宋天瀚(20061200)。「祭祀圈」理論的再思考--一個歷史學觀點的考察以清水巖為例。中州學報,24,23-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宋龍飛(19780100)。永鎮聚落開漳聖王及其誕辰的祭典。臺灣人文,2,53-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林文龍(19970300)。南埔「陳府將軍」是誰?--一項歷史爭議的新發現。臺灣風物,47(1),111-11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林國平(2006)。靈籤兆象研究。民俗研究,2006(4),131-1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侯杰、劉宇聰(20061200)。陳進國著《信仰、儀式與鄉土社會:風水的歷史人類學探索》。漢學研究,24(2)=49,489-49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柳雨春、楊瑞軍(2007)。試論宋代的城市的治安管理。許昌學院學報,2007(3),90-9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姚文琦(2006)。閩台媽祖古廟運籤的主要類型。臺灣研究集刊,2006(3),67-7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洪健榮(20050900)。清代臺灣文教發展與風水習俗的關聯。臺灣風物,55(3),81-10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洪健榮(20050600)。清代臺灣文教發展與風水習俗的關聯。臺灣風物,55(2),115-14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范正義(2006)。民國前福建祠廟神明配置的研究。宗教學研究,2006(4),159-1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倉修良(1994)。對當前方志學界若干問題的看法。中國地方志,1994(1),6-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張昀浚(20041000)。臺灣民間的聚落與寺廟風水傳說的類型和內容探討。臺灣民俗藝術彙刊,1,23-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郭秀琦(2007)。三國志‧鄧艾傳‧三隅‧正義。陰山學刊,2007(4),51-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陳春聲(1999)。信仰空間與社區歷史的演變--以樟林的神廟系統爲例。清史研究,1999(2),1-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陳進國(20050700)。理性驅馳:風水信仰與士紳階層的人文抉擇--福建的案例。臺灣宗教研究通訊,7,1-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堀巵憲二(19930100)。如何解讀臺灣都市的風水--風水思想與清代臺灣的城市之研究。哲學雜誌,3,78-1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黃素真(20051200)。業戶許廷瑄與林圮埔大坪頂地區的拓墾發展。臺灣文獻,56(4),23-8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黃萍瑛(20020900)。臺灣的「孤娘」信仰與地方社會--以「張玉姑顯靈」事件為例。民俗曲藝,137,203-23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楊瑞軍(200611)。略論宋代廂坊制度。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33(6),86-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顏章炮(1996)。略談清代臺灣民間對寺廟的管理--臺灣清代寺廟碑文研究之三。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1996(3),53-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窪德忠(198102)。臺灣の土地公とマレーシアの大伯公。宗教研究,54(3),308-30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窪德忠(197107)。臺灣の土地神信仰。宗教研究,44(4),81-10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增田福太郎(196803)。清代台灣における村落の發展--とくに寺廟ならびに土地契約の發展と關連して。福岡大學法學論叢,12(4),385-4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增田福太郎(193210)。臺灣の寺廟を巡歴して。南瀛佛教,10(7),22-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王志宇(20030700)。民間信仰與地方社會--以清及日治時代苑裏地區的祠廟為例。社會科教育學報,6,91-1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王志宇(20060600)。廟會活動與地方社會--以臺灣苑裡慈和宮為例。逢甲人文社會學報,12,239-26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江志宏(20021200)。善書與社會控制--以清代臺灣社會為例。臺灣歷史學會會訊,15,56-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范正義(2005)。祀典抑或淫祀:正統標籤的邊陲解讀--以明清閩台保生大帝信仰爲例。史學月刊,2005(11),76-8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范勝雄(19971200)。府城地理傳說。臺南文化,44,97-1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陳建宏(20060800)。寺廟與地方菁英--以大溪普濟堂的興起為例(1902-1908)。兩岸發展史研究,1,209-25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黃華節(19680200)。廟宇的社會機能。東方雜誌,1(8),67-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謝重光(1996)。三山國王信仰考略。世界宗教研究,1996(2),101-1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增田福太郎(1941)。神社精神與寺廟精神。臺灣時報,253,53-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王志宇(20031100)。臺灣民間信仰的鬼神觀--以聖賢堂系列鸞書為中心的探討。逢甲人文社會學報,7,117-14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林國平(2006)。論靈籤的產生與演變。世界宗教研究,2006(4),81-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王志宇(20071200)。清代臺灣彰南地區的媽祖信仰--以東螺街及悅興街的發展為中心。逢甲人文社會學報,15,143-16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陳世榮(20021200)。近代大嵙崁的菁英家族與地方公廟:以李家與福仁宮為中心。民俗曲藝,138,239-27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陳建宏(20050300)。繞境與地方社會--以大溪普濟堂關帝誕辰慶典為例。民俗曲藝,147,261-33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洪瑩發(20071100)。南鯤鯓代天府相關傳說研究--以廟方資料為中心的初探。花蓮教育大學民間文學研究集刊,2,25-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李世偉(19970600)。日治時期臺灣的儒教運動。臺北文獻(直字),120,93-1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夫馬進(198207)。同善會小史。史林,65(4),37-7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莊吉發(20010600)。世治聽人,世亂聽神--清代臺灣民變與民間信仰。臺灣文獻,52(2),221-23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林美容(19870300)。土地公廟--聚落的指標:以草屯鎮為例。臺灣風物,37(1),53-8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林美容、胡家瑜、胡寶鳳、陳美蓉(19871200)。從祭祀圈來看臺灣民間信仰的社會面。臺灣風物,37(4),143-16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于志嘉(19931200)。日本明清史學界對「士大夫與民眾」問題之研究。新史學,4(4),141-17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邱彥貴(19920600)。三山國王是臺灣客屬的特有信仰?--粵東移民原居地文獻考察的檢討。臺灣史田野研究通訊,23,66-7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洪健榮(20000900)。當「礦脈」遇上「龍脈」--清季北臺雞籠煤務史上的風水論述。臺灣風物,50(3),15-6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戴文鋒(20051000)。臺灣媽祖「抱接砲彈」神蹟傳說試探。南大學報. 人文與社會類,39(2),41-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陳凱雯(20050300)。日治時期基隆慶安宮的祭典活動--以「臺灣日日新報」為主。民俗曲藝,147,161-20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陳世榮(20061200)。國家與地方社會的互動:近代社會菁英的研究典範與未來的研究趨勢。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54,129-16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陳志豪(20050300)。寺廟與地方社會之研究--以關西太和宮為例。民俗曲藝,147,201-25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李獻璋、李孝本(19601200)。媽祖傳說的原始形態。臺灣風物,10(10-12),7-2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林美容(19900300)。與彰化媽祖有關的傳說、故事與諺語。民族學研究所資料彙編,2,107-1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王志宇(20010500)。臺灣的地頭土地公--以竹山地區土地公廟為例。逢甲人文社會學報,2,125-15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溫振華(19840100)。北港媽祖信仰大中心形成試探。史聯雜誌,4,10-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蔣竹山(19950600)。湯斌禁毀五通神--清初政治菁英打擊通俗文化的個案。新史學,6(2),67-11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包筠雅(19930900)。明末清初的善書與社會意識形態變遷的關係。近代中國史研究通訊,16,30-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李青融(19920600)。后土與民俗之研究。南投文獻叢輯,37,13-7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金真(1987)。福德正神--土地之神。臺灣博物,6(3),55-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高賢治(19911200)。光復後土地公廟演變為福德宮的典範(2)--大稻埕的延平區福德宮。臺灣風物,41(4),97-10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毅振(19860600)。福德正神--土地之神。臺北文獻(直字),76,215-2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溫振華(19890600)。清代臺北盆地漢人社會祭祀圈之演變。臺北文獻(直字),88,1-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邱彥貴(19931000)。粵東三山國王信仰的分布與信仰的族群--從三山國王是臺灣客屬的特有信仰論起。東方宗教研究,3,107+109-1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黃克武(19781200)。清時板橋的開發與寺廟。臺北文獻 (直字),45/46,387-4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梁其姿(19890800)。清代慈善機構與官僚層的關係。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66,85-10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唐美君(19830100)。臺灣公廟與宗族的文化意義。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刊:歷史文物,2(1),14-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0.Katz, Paul R.(19970600)。慈祐宮與清代新莊街地方社會之建構。臺北縣立文化中心季刊,53,71-7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李孝悌(19890900)。上層文化與民間文化--兼論中國史在這方面的研究。近代中國史研究通訊,8,95-10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李獻璋(19671115)。笨港聚落的成立及其媽祖祠祀的發展與信仰實態。大陸雜誌,35(9),22-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3.尹章義(19851200)。閩粵移民的協和與對立:以客屬潮州人開發臺北以及新莊三山國王廟的興衰史為中心所作的研究。臺北文獻. 直字,74,1-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4.李世偉(19961200)。清末日據時期臺灣的士紳與鸞堂。臺灣風物,46(4),111-14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5.溫振華(19801200)。清代一個臺灣鄉村宗教組織的演變。史聯雜誌,1(1),91-10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6.余光弘(19830600)。臺灣地區民間宗教的發展:寺廟調查資料之分析。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53,67-10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7.林美容(20000600)。高雄縣王爺廟分析:兼論王爺信仰的姓氏說。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88,107-133+114_1-114_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8.陳春聲(19960400)。三山國王信仰與臺灣移民社會。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80,61-1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9.梁其姿(19940600)。清代的惜字會。新史學,5(2),83-11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0.黃美英(19830700)。訪李亦園教授從比較宗教學觀點談朝聖進香。民俗曲藝,25,1-2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李豐楙(19941000)。從成人之道到成神之道:一個臺灣民間信仰的結構性思考。東方宗教研究,4,183-207+20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2.王世慶(19861200)。日據初期臺灣之降筆會與戒煙運動。臺灣文獻,37(4),111-15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3.鄭喜夫(19820900)。清代臺灣善書初探。臺灣文獻,33(3),7-3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4.戴寶村(19850600)。聖諭教條與清代社會。歷史學報,13,303-32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5.施添福(20011000)。日治時代臺灣地域社會的空間結構及其發展機制--以民雄地方為例。臺灣史研究,8(1),1-3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6.施振民(19730900)。祭祀圈與社會組織--彰化平原聚落發展模式的探討。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36,191-20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7.李孝悌(19931200)。十七世紀以來的士大夫與民眾--研究回顧。新史學,4(4),97-13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8.許嘉明(19730900)。彰化平原福佬客的地域組織。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36,165-19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9.許嘉明(19780600)。祭祀圈之於居臺漢人社會的獨特性。中華文化復興月刊,11(6),59-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0.張珣(20020600)。祭祀圈研究的反省與後祭祀圈時代的來臨。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58,78-11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戴寶村(20041100)。B29與媽祖:臺灣人的戰爭記憶。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22,223-27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2.顏尚文(20010600)。赤山龍湖巖觀音信仰與嘉義縣赤山保地區的發展(1661-1895)。臺灣師大歷史學報,29,95-13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3.李玄伯(19630531)。社祭演變考略--台灣土地廟的調查研究。大陸雜誌,26(10),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4.胡萬川(20051000)。土地.命運.認同.--京官來臺灣敗地理傳說之探討。臺灣文學研究學報,1,1-2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5.梁其姿(19880400)。殺嬰、棄嬰、育嬰堂。歷史月刊,3,42-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6.康豹(19910300)。屏東縣東港鎮的迎王祭典: 臺灣瘟神與王爺信仰之分析。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70,95-2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7.李國祁(19780700)。清代臺灣社會的轉型。中華學報,5(2),131-1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8.劉枝萬(19630600)。清代臺灣之寺廟。臺北文獻,4,101-1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9.王志宇(20030500)。臺灣的無祀孤魂信仰新論--以竹山地區祠廟為中心的探討。逢甲人文社會學報,6,183-21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0.劉汝錫(19860900)。從群體性宗教活動看臺灣的媽祖信仰。臺灣文獻,37(3),21-5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鄭喜夫(19830900)。關聖帝君善書在臺灣。臺灣文獻,34(3),115-14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2.岡田謙、陳乃蘖(19601200)。臺灣北部村落之祭祀範圍。臺北文物,9(4),14-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3.林美容(19871200)。由祭祀圈來看草屯鎮的地方組織。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62,53-1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4.王世慶(19720900)。民間信仰在不同祖籍移民的鄉村之歷史。臺灣文獻,23(3),1-3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林正珍(2008)。2008年金門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金門:金門縣政府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5)。寺廟與民間文化研討會論文集。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如(1994)。民間信仰與中國文化國際研討會論文集。臺北:漢學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志聲(2007)。2007臺中縣媽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中清水:臺中縣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志宇(2008)。方志論述中的「祥異」觀念及其意義--以金門林豪及其相關方志爲中心。2008金門學學術研討會,171-1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余光弘(1982)。馬公的寺廟與市鎮發展。第一屆歷史與中國社會變遷(中國社會史)研討會。臺北:中研院三民所。451-48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余光弘(1989)。媽宮甲頭廟歷史與發展。澎湖開拓史研討會。馬公:澎湖縣立文化中心。335-3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林正珍(2007)。旱溪媽祖繞境儀式的文化詮釋與地域認同。2007臺中縣媽祖國際學術研討會,77-10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蔡淵洯(2001)。雲林地區媽祖的信仰。媽祖信仰與現代社會國際學術研討會,北港朝天宮主辦 (會議日期: 2001年5月26-28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蘇瑤崇(2003)。論廟會活動與地方文化--以苑裡鎮慈和宮建醮為例。中部地區自然與人文系列議題研討會。臺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張珣(2003)。從媽祖的救難敘述看媽祖信仰的變遷。媽祖信仰與現代社會國際研討會,北港朝天宮與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合辦 (會議日期: 2001/5/26-2001/5/28)。臺北:臺灣宗教學會。169-1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鄭志明(1994)。臺灣民間信仰的神話思維。民間信仰與中國文化國際研討會。漢學研究中心。95-1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林美容(1988)。由祭祀圈到信仰圈--台灣民間社會的地域構成與發展。第三屆中國海洋發展史研討會。台北: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95-1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Katz, Paul R.(1999)。Temple Cults and the Creation of Hsin-chuang Local Society。The Seventh Conference on Chinese Maritime History。NanKang:Sun Yat-sen Institute of Social Sciences。735-798。  new window
15.李豐楙(19950000)。臺灣慶成醮與民間廟會文化--一個非常觀狂文化的休閒論。寺廟與民間文化研討會。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41-6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王良行(1998)。鄉鎮志撰修的新取徑。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243-2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王美芳(1992)。桃園縣寺廟發展的研究(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桂玲(2003)。家族與寺廟--以竹北林家與枋寮義民廟為例(1749-1895)(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郭慈欣(2003)。清代苗栗地區的開發與漢人社會的建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朝凱(2007)。清代至日治時期臺灣文昌信仰與地方社會(碩士論文)。逢甲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鳳華(2002)。由祭祀圈看區域的整合與發展--以松山十三街庄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高世賢(2002)。清代苑裡地區的開發--以漢番聚落消長為中心(碩士論文)。東海大學,臺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莊淑菁(2003)。清代溪湖鎮的開發與社會變遷(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蔡相煇(1976)。臺灣寺廟與地方發展之關係(碩士論文)。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霍金旋(1995)。中部地區寺廟古蹟使用變遷之研究(碩士論文)。東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龍玉芬(2002)。北埔慈天宮之研究(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洪健榮(2003)。清代臺灣社會的風水習俗(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范良貞(2007)。獅山勸化堂與南庄的地方社會(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黃素真(1997)。沿山鄉街的「存在空間」--以林屺埔街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賴玉玲(2001)。新埔枋寮義民爺信仰與地方社會的發展--以楊梅地區為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桃園中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蔡金蓉(1998)。「跨部落」的祭祀活動及其人群結合:以雲林縣「國姓公過股」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陳建宏(2004)。公廟與地方社會--以大溪鎮普濟堂為例(1902-2001)(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中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蔡明雲(1997)。由祭祀圈看北斗地區漢人聚落的形成與發展(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林淑鈴(1990)。寺廟政策與寺廟活動之研究--以兩座媽祖廟為例(碩士論文)。東吳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蔡志華(2003)。彌陀慈惠堂乩示活動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台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黃清漢(1987)。新埔義民廟祭祀圈結構之研究(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陳秀蓉(1998)。戰後臺灣寺廟管理政策之變遷(碩士論文)。國立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鄭寶珍(2008)。日治時期客家地區鸞堂發展:以新竹九芎林飛鳯山代勸堂為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莊芳榮(1987)。臺灣地區寺廟發展之研究(博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台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羅烈師(1997)。新竹大湖口的社會經濟結構:一個客家農村的歷史人類學探討(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戴文鋒(1991)。清代臺灣的社會救濟事業(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陳世榮(1999)。清代北桃園的開發與地方社會建構(1683-1895)(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陳志豪(2006)。北臺灣隘墾社會轉型之研究:以新竹關西地區為例(1886-1945)(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徐曉望(2007)。媽祖信仰史研究。海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連橫(1965)。雅堂文集。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董天工(1996)。臺海見聞錄。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塗有忠(1997)。下崁采風錄 : 鄉土調查採訪實錄。南投縣竹山鎮:竹山鎮中和國民小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褚良才(2003)。易經•風水•建築。上海:學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藍鼎元(1977)。鹿洲初集。臺北:文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哲三(2002)。竹山鎮志。竹山鎮公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Riftin, Boris Lvovich(1999)。關公傳說與三國演義。臺北:雲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高致華(2006)。探尋民間諸神與信仰文化。合肥:黃山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董芳苑(1997)。探討台灣民間信仰。台北:常民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姚瑩(1980)。東槎紀略。臺北:文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王志宇(2005)。苑裡慈和宮誌。苗栗:苑裡慈和宮管理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蔣元樞(1994)。重修臺郡各建築圖說。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高拱乾(19930630)。臺灣府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黃文博(1995)。臺灣信仰傳奇。臺北:臺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陳淑均(1987)。噶瑪蘭廳志。臺北:臺灣大通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陳進國(2005)。信仰、儀式與鄉土社會:風水的歷史人類學探索。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1980)。三曹成道捷徑史傳。臺中:明正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1979)。大道心德。臺中:明正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1979)。聖賢真理。臺中:聖賢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1986)。釋疑闡道錄。臺中:明正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林正珍(2007)。臺中市樂成宮媽祖遶境十八庄。臺中:財團法人臺灣省臺中樂成宮。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追燕雲(1990)。三教聖誕千秋錄。臺中:聖德雜誌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高志彬(1990)。臺灣文獻書目題解•方志類。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楊捷(1988)。平閩記。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盧德嘉(1993)。鳳山采訪冊。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馮用、吳幅員(1980)。劉鉻傳撫臺前後檔案。臺北:文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慈和宮圓醮委員會(2002)。苑裡鎮慈和宮慶成祈安朝圓醮法事程序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道教會(1994)。道教諸神聖紀。臺北:中華民國道教會臺北分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71)。臺灣省通志•卷三政事志社會篇。臺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97)。籌辦夷務始末選輯。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徐宗幹(1994)。斯未信齋雜錄。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87)。福建省例。臺北:大通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1)。李文忠公選集。臺北:臺灣銀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錢儀吉(1994)。碑傳選集。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臺灣銀行經濟研究(1997)。福建臺灣奏摺。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臺灣省民政廳(1983)。宗教禮俗法令彙編。南投:臺灣省政府民政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臺灣省政府民政廳(1988)。臺灣省宗教團體、宗教人士熱心公益績優表揚大會資料(民國七十六~七十八年度)。南投:臺灣省政府民政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臺灣省政府民政廳(1981)。臺灣省宗教團體、宗教人士熱心公益績優表揚大會資料(民國七十~八十四年度)。南投:臺灣省政府民政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臺灣省政府(1979)。臺灣省政府公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王景琳(1996)。鬼神的魔力--漢民族的鬼神信仰。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余光弘(1994)。媽宮的寺廟--馬公市鎭發展與民間宗教變遷之研究。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吳蕙芳(2007)。明清以來民間知識的建構與傳遞。臺北: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林文龍(1987)。臺灣史蹟論叢。臺中:國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劉先進、南投縣政府(1997)。南投縣寺廟名錄。南投:南投縣政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張珣、江燦騰(2004)。當代臺灣宗教研究導論。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黃俊傑(1993)。中國文化新論思想篇(一):理想與現實。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臺灣史蹟研究中心(1988)。臺灣史研究論文集。臺北:臺灣史蹟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臺灣慣習研究會、劉寧顏(1984)。臺灣慣習記事。臺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劉枝萬(2002)。臺灣民間信仰論集。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劉海燕(2005)。從民間到經典--關羽形象與關羽崇拜的生成演變史論。上海: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劉耀南(2003)。竹山風情錄。南投:竹山鎮公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顏清洋(2002)。關公全傳。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蕭富隆(2002)。苑裡鎭志•開拓史。苗栗苑裡:苑裡鎮公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山下太郎(1939)。臺灣地名便覽。臺北:社會教育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Schoppa, Robert K.(1982)。Chinese Elites and Political Chang: Zhejiang Province in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Cambridge, 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57.(1978)。地獄遊記。臺中:聖賢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林百川、林學源(1993)。樹杞林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胡建偉(1993)。澎湖紀略。南投中興新村: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93)。新竹縣采訪冊。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94)。臺灣教育碑記。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尹章義(19991000)。臺灣開發史研究。臺北:聯經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林衡道(1978)。臺灣寺廟概覽。臺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林衡道(1977)。臺灣勝蹟採訪冊。臺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段玉明(1994)。中國寺廟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常建華(2004)。社會生活的歷史學--中國社會史研究新探。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陳弱水(2006)。公共意識與中國文化。北京:新星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程建軍、孔尚樸(2005)。風水與建築。南昌: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亞歷山大, J. C.、鄧正來(2002)。國家與市民社會。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何嘵昕、羅雋(2004)。風水史。台北:華成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吉元昭治、陳昱(1993)。臺灣寺廟藥籤研究。臺北:武陵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卓克華(2006)。寺廟與臺灣開發史。臺北市: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范姜灴欽(2005)。臺灣客家民間傳說之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Chu, Tung-tsu(1962)。Local Government in China under the Ching。Cambridge, Massachusettes:Council on East Asian Studies, Harvard University。  new window
75.王見川、李世偉(2000)。台灣媽祖廟閱覽。台北:台灣閱覽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柯培元(1993)。嘻瑪蘭志略。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Brook, Timothy(1993)。Praying for Power: Buddhism and the Formation of Gentry Society in Late-Ming China。Council on East Asian Studies, Harvard University。  new window
78.沈茂蔭(1893)。苗栗縣志。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陳衍(199309)。福建通志列傳選。台中: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0.陳國瑛、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93)。臺灣采訪冊。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薛紹元(1993)。臺灣通志。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李乾朗、俞怡萍(1999)。古蹟入門。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3.增田福太郎、黃有興、江燦騰(2005)。臺灣宗教信仰。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4.劉枝萬(1961)。南投縣風俗志宗教篇稿。南投縣:南投縣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5.陳文達、李丕煜(1993)。鳳山縣志。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6.鈴木清一郎、馮作民(1994)。增訂台灣舊慣習俗信仰。臺北:眾文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7.李豐楙、朱榮貴(1996)。儀式、廟會與社區:道教、民間信仰與民間文化。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8.宋光宇(2002)。宋光宇宗教文化論文集。宜蘭礁溪:佛光人文社會學院。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9.陳哲三(1972)。竹山鹿谷發達史。臺中市:啟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0.Feuchtwang, Stephan(1974)。An Anthropological Analysis of Chinese Geomancy。Vithagna。  new window
91.李元度(1994)。清先正事略選。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2.林焜熿、林豪(1993)。金門志。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3.費孝通(2005)。鄉土中國。北京:北京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4.林礽乾(2004)。台灣文化事典。台北:台灣師範大學人文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5.連橫(1994)。臺灣通史。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6.宋光宇(1995)。宗教與社會。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7.呂理政(2000)。傳統信仰與現代社會。台北縣:稻鄕。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8.謝金鑾、鄭兼才(1993)。續修臺灣縣志。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9.周凯(1993)。廈門志。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0.張仲禮、李榮昌、費成康、王寅通(2008)。中國紳士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曹衛東、Habermas, Jurgen、劉北城、宋偉杰(2002)。公共領域的結構轉型。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2.劉枝萬(1994)。臺灣中部碑文集成。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3.王爾敏(2000)。明清時代庶民文化生活。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4.艾定增(1998)。風水鉤沈--中國建築人類學發源。臺北: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5.詹石窗(1994)。道教風水學。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6.Sangren, P. Steven(1987)。History and Magical Power in a Chinese Community。Stanford, C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07.瞿海源(1997)。台灣宗教變遷的社會分析。台北:桂冠。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8.林豪(1993)。澎湖廳志。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9.傅錫祺(1993)。櫟社沿革志略。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0.劉還月(199611)。台灣民間信仰小百科.廟祀卷。臺北:臺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劉沛林(1995)。風水--中國人的環境觀。上海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2.蔡振豐(1993)。苑裏志。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3.王必昌(1993)。重修臺灣縣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4.丁曰健、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97)。治台必告錄。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5.黃榮洛(1997)。渡臺悲歌─臺灣的開拓與抗爭史話。臺北:臺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6.吳雁南、秦學頎、李禹階(2001)。中國經學史。福州市:福建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7.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94)。清季申報臺灣紀事輯錄。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8.錢穆(1985)。中國思想史。臺北:臺灣學生書局:時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9.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94)。清代臺灣大租調查書。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0.劉墩(195808)。巡台退思錄。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1.何培夫、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5)。台灣地區現存碑碣圖誌--高雄市.高雄縣篇。台北: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2.洪麗完(1996)。臺灣古文書專輯。臺中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3.周碩勛(1967)。潮州府志。台北市:成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4.周鍾瑄(1993)。諸羅縣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5.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97)。清高宗實錄選輯。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6.陳培桂(1993)。淡水廳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7.陳文達(1993)。臺灣縣志。南投:臺灣省文獻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8.增田福太郎、古亭書屋(1999)。臺灣漢民族的司法神:城隍信仰的體系。臺北:眾文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9.鄭志明(1996)。臺灣民間的宗教現象。大道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0.金觀濤、劉青鋒(1992)。興盛與危機:論中國社會超穩定結構。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1.卓克華(2003)。從寺廟發現歷史:臺灣寺廟文獻之解讀與意涵。臺北:揚智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2.Brokaw, Cynthia J.(1991)。The Ledgers of Merit and Demerit: Social Change and Moral Order in Late Imperial China。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33.唐贊袞(1981)。臺陽見聞錄。臺北:文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4.倪贊元(1993)。雲林縣采訪冊。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5.Redfield, Robert(1960)。The Little Community and Peasant Society and Culture。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new window
136.姚瑩(1994)。中復堂選集。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7.周璽、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3)。彰化縣志。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8.謝宗榮(2003)。臺灣傳統宗教藝術。晨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9.楊慶堃、范麗珠(2007)。中國社會中的宗教:宗教的現代社會功能與其歷史因素之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0.崑岡(1995)。欽定大清會典事例。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1.趙世瑜(2002)。狂歡與日常:明清以來的廟會與民間社會。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2.徐復觀(1985)。兩漢思想史--周秦漢政治社會結構之研究。臺北: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3.林文龍(1998)。社寮三百年開發史。南投縣:社寮文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4.增田福太郎(1939)。台灣の宗教 : 農村を中心とする宗教研究。東京市:養賢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5.林美容(199103)。台灣民間信仰研究書目。台北: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6.瞿海源(1992)。重修臺灣省通志:住民志,宗教篇。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7.鄭志明(1998)。神明的由來--臺灣篇。嘉義大林:南華管理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8.徐珂(196606)。清稗類鈔。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9.洪麗完(2002)。臺灣中部平埔族群古文書研究與導讀:道卡斯族崩山八社與拍瀑拉族四社。臺中:臺中縣政府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0.彭明輝(19950000)。舉頭三尺有神明:中和地區的寺廟與聚落發展。臺北:臺北縣立文化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1.Rankin, Mary Backus(1986)。Elite Activism and Political Transformation in China: Zhejiang Province, 1865-1911。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52.呂宗力、欒保群(2001)。中國民間諸神。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3.吳瀛濤(1975)。臺灣民俗。臺北:眾文圖書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4.宋光宇(1994)。臺灣經驗(二)--社會文化篇。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5.莊英章(1977)。林圯埔:一個臺灣市鎮的社會經濟發展史。臺北市: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6.阮昌銳(1982)。莊嚴的世界。臺北:文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7.李世偉(19990000)。日據時代臺灣儒教結社與活動。臺北:文津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8.黃仁宇(1988)。萬曆十五年。臺北:食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9.Rowe, William T.(1984)。Hankow: Commerce and Society in a Chinese City, 1796-1889。Stanford, C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60.Rowe, William T.(1984)。Hankow: Conflict and Community in a Chinese City, 1796-1895。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61.Duara, Prasenjit、王福明(1994)。文化、權力與國家--1900-1942年的華北農村。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2.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94)。臺灣南部碑文集成。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3.洪敏麟(1983)。臺灣舊地名之沿革。臺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4.戴炎輝(1984)。清代台灣之鄉治。聯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5.洪淑苓(19950000)。關公民間造型之研究:以關公傳說為重心的考察。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委員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6.張炎憲、曾品滄(2003)。楊雲萍藏臺灣古文書。臺北:國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7.何丙郁、何冠彪(1983)。中國科技史概論。臺北:木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8.來新夏(1995)。中國地方志。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9.林美容(20000000)。鄉土史與村庄史:人類學者看地方。臺北:臺原。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0.劉敏耀(1998)。澎湖的風水。澎湖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1.王松(1994)。臺陽詩話。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2.蔡東洲、文廷海(2001)。關羽崇拜研究。成都:巴蜀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3.何培夫(1998)。臺灣地區現存碑碣圖誌.苗栗縣篇。臺北市: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4.劉銘傳(1958)。劉壯肅公奏議。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5.Duara, Prasenjit(1988)。Culture, Power and the State: Rural North China, 1900-1942。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76.劉枝萬(19740000)。中國民間信仰論集。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7.黃美英(19940000)。臺灣媽祖的香火與儀式。臺北:自立晚報。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8.王瑛曾、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93)。重修鳳山縣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9.梁其姿(19970000)。施善與教化:明清的慈善組織。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0.高友謙(1992)。中國風水。北京:中國華僑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1.漢寶德(2006)。風水與環境。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2.蔡相煇(20060000)。媽祖信仰研究。臺北:秀威資訊科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3.鄭志明(1997)。神明的由來:中國篇。南華管理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4.屠繼善(1993)。恆春縣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5.石萬壽(20000000)。臺灣的媽祖信仰。臺北:臺原。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6.仇德哉(1983)。臺灣之寺廟與神明。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7.劉良璧(1993)。重修福建臺灣府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8.呂理政(19900000)。天丶人丶社會:試論中國傳統的宇宙認知模型。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9.Hansen, Valerie、包偉民(1999)。變遷之神:南宋時期的民間信仰。浙江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0.吳學明(20000000)。金廣福墾隘研究。新竹:新竹縣立文化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1.丸井圭治郎、臺灣總督府(1993)。臺灣宗教調查報告書。捷幼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2.蕭富隆、林坤山(2004)。苑裡地區古文書集。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3.余文儀、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3)。續修臺灣府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4.何培夫、林文睿(1999)。臺灣地區現存碑碣圖誌.臺北市、桃園縣篇。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5.于希賢、于涌(2005)。中國古代風水的理論與實踐。光明日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6.Yang, Ching Kun(1961)。Religion in Chinese Society: A Study of Contemporary Social Functions of Religion and Some of Their Historical Factors。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new window
197.佐倉孫三(1961)。台風雜記。台北:台灣銀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8.梁景之(2004)。清代民間宗教與鄉土社會。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9.國立中興大學歷史系(1999)。海峽兩岸地方史志、地方博物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0.曾景来(1938)。台湾宗教と迷信陋習。台北:台湾宗教研究会。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1.卜正民、張華(2005)。為權力祈禱:佛教與晚明中國士紳社會的形成。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2.何培夫(19961200)。臺灣地區現存碑碣圖誌雲林縣,南投縣篇。臺北市: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單篇論文
1.竹山郡役所,陳鳳儀(1932)。竹山郡管內概況,竹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范純武(2006)。明清江南都天信仰的發展及其異說。探尋民間諸神與信仰文化。合肥:黃山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康豹、趙昕毅(2006)。道教與地方信仰--以溫元帥信仰為個案。探尋民間諸神與信仰文化。合肥:黃山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尹章義(1999)。閩粵移民的協和與對立--客屬潮州人開發台北與新莊三山國王廟的興衰史。臺灣開發史研究。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三尾裕子(2006)。從地方性廟宇到全台性廟宇--馬鳴山鎮安宮的發展及其祭祀圈。探尋民間諸神與信仰文化。合肥:黃山書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方豪(1969)。臺北寺廟與地方之發展。方豪六十自定稿。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宋光宇(2002)。二十世紀中國與世界宗教互動之回顧與展望。宋光宇宗教文化論文集。宜蘭礁溪:佛光人文社會學院。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宋光宇(2002)。民國初年中國宗教團體的社會慈善事業:以「世界紅卍字會」爲例。宋光宇宗教文化論文集。宜蘭:佛光人文社會學院。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宋光宇(2002)。慈善與功德:以世界紅卍字會的「贛賑工作」爲例。宋光宇宗教文化論文集。宜蘭礁溪:佛光人文社會學院。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林文龍(1987)。寺廟篡改史實與偽造文物闢謬。臺灣史蹟叢論。臺中:國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林文龍(1987)。楊桂森與「敗地理」傳說。臺灣史蹟論叢,中冊人物篇。臺中:國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林美容(2000)。由地理與年籤來看臺灣漢人村庄的命運共同體。鄉土史與村庄史--人類學者看地方。臺北:臺原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洪麗完(1988)。清代臺中地方福佬客關係初探--兼以清水平原三山國王廟之興衰為例。臺灣史研究論文集。臺北市:中華民國臺灣史蹟研究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劉枝萬(2002)。臺灣之瘟神信仰。臺灣民間信仰論集。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劉枝萬(2002)。臺灣的瘟神廟。臺灣民間信仰論集。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鄭志明(1998)。臺灣的王爺信仰與傳說。神明的由來--臺灣篇。嘉義大林:南華管理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窪德忠(1987)。東南アジア在住華人の土地神信仰。東南アジア華人社會の宗教文化に關する調査研究。東京:南斗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Feuchtwang, Stephan。City Temple in Taipei under Three Regimes。The Chinese City Between Two Worlds。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8.王銘銘、李放春(2001)。明清時期的區位、行政與地域崇拜--來自閩南的個案研究。空間.記憶.社會轉型--「新社會史」研究論文精選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黃宗智、程農(2002)。中國的「公共領域」與「市民社會」?--國家與社會間的第三領域。國家與市民社會:一種社會理論的研究路徑。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魏斐德、張小勁、常欣欣(2002)。市民社會和公共領域問題的論手--西方人對當代中國政治文化的思考。國家與市民社會:一種社會理論的研究路徑。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王見川(2004)。臺灣民間信仰的研究與調查--以史料、研究者爲考察中心。當代臺灣宗教研究導論。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宋光宇(1996)。從正宗書畫社這個案例談乩是什麼。儀式、廟會與社區:道教、民間信仰與民間文化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文哲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黃挺(2003)。民間宗教信仰中的國家意識與鄉土觀念--以潮汕雙忠公崇拜為例。民間信仰與社會空間。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莊英章、許書怡(1995)。神、鬼與祖先的再思考:以新竹六家朱羅伯公的崇拜爲例。臺灣與福建社會文化研究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梁其姿(1993)。「貧窮」與「窮人」觀念在中國俗世社會中的歷史演變。人觀、意義與社會。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夫馬進(1983)。善會、善堂の出發。明清時代の政治と社會。京都: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宋光宇(1995)。當前臺灣民間信仰的發展趨勢。宗教與社會。臺北:東大圖書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宋光宇(1994)。試論四十年來臺灣宗教的發展。臺灣經驗(二)--社會文化篇。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漥德忠(1979)。中國の土地公と沖繩の土帝君。中國宗教における受容變容行客。東京:山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陳春聲(2003)。宋明時期潮州地區的雙忠公崇拜。民間信仰與社會空間。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Esherick, Joseph W.、Rankin, Mary B.(1990)。[Chinese Local Elites and Patterns of Dominance] Introduction。Chinese Local Elites and Patterns of Dominance。Berkeley, C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new window
32.梁其姿(1984)。十七、十八世紀長江下游之育嬰堂。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盧建榮(1982)。從役物到順化--自然思想的分析。中國文化新論思想篇:天道與人道。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