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近代域外遊記研究 : 一八四0-一九四五
作者:陳室如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08
出版項:臺北:文津
集叢:博士文庫;36
ISBN:9789576688461
主題關鍵詞:中國文學旅遊文學近代文學文學評論
學門:文學
資料類型:專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53
期刊論文
1.李秀娟(19990500)。航向帝國邊境:女性旅行與吳爾芙「出航」中的慾望版圖。中外文學,27(12)=324,50-7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Taylor,Charles、容邵武(19940500)。承認他人存在的政治。當代,97,14-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政亮(20060400)。帝國、殖民與展示:以1903年日本勸業博覽會「學術人類館事件」為例。博物館學季刊,20(2),31-4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劉維公(2000)。符號化的旅遊與旅遊的終結。誠品好讀,1,14-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姃湲(20021200)。簡介近代亞洲的「賢妻良母」思想--從回顧日本、韓國、中國的研究成果談起。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10,199-21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呂文翠(20060200)。晚清上海的跨文化行旅:談王韜與袁祖志的泰西遊記。中外文學,34(9)=405,5-4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Duyfhuizen, Bernard、黃嘉音(19940400)。書信體敘事的傳遞和踰越。中外文學,22(11),8-3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王奇生(2003)。清黨以後國民黨的組織蛻變。近代史研究,2003(5),38-79+315-3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李鴻瓊(19970900)。空間,旅行,後現代:波西亞與海德格。中外文學,26(4)=304,83-11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林玉体(19971000)。「余,臺灣人也」--論連雅堂先生之鄉土認同。師大學報. 人文與社會科學類,42,1-1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黃金麟(20000300)。革命與反革命--「清黨」再思考。新史學,11(1),99-14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胡錦媛(19961200)。繞著地球跑--當代臺灣旅行文學。幼獅文藝,83(12)=516,51-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尹德翔(2006)。美文還從形象說--黎庶昌《卜來敦記》的形象學解讀。名作欣賞,200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方腊全(1994)。遊紀文學發展當議。中南民族學院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199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王立群(2005)。遊記的文體要素與遊記文體的形成。文學評論,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王立群(1997)。論山水遊記的起源和形成。南京理工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王基鞏(2000)。從古代遊記看傳統思維和語言的困境。雲南師範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3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王雪梅(2001)。近代中國早期的海外旅遊。中華文化論壇,200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王曉秋(2001)。晚清中國人走向世界的一次盛舉--1887年海外遊歷使初探。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38(3),78-8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包曉玲(2004)。中國現代旅外遊記的文化心態。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石曉奇(1999)。略論歷代西域遊記的整理與出版。新疆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安京(2003)。《海錄》作者、版本、內容新論。中國邊疆史地研究,13(1),48-5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朱維錚(1996)。晚清的六種使西記。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朱德發(2001)。試論中國遊記散文的文體特徵。荷澤師專學報,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朱雙一(2002)。南洋遊記•逃難記•獄中記--若干値得注意的早期東南亞華文作品。世界華文文學論壇,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江柏煒(19971200)。城市、記憶與歷史:中國首部旅歐遊記「身見錄」抄本的考察。城市與設計學報,2/3,301-31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何江(199701)。人格和心靈的真實披露--論郁達夫的遊記散文。榆林高專學報,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吳琅璇(1996)。王大海與《海島逸志》。社會科學,1996(4),64-6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呂孝虎(2000)。古代遊記的歷史地理文獻地位。杭州教育學院學報,2000(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宋德華(1995)。《新大陸遊記》與梁啟超的美國觀。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李可亭(1999)。單士釐和她的《癸卯旅行記》。商丘師範學院學報,15(1),72-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李明(2000)。放開眼光看世界,拋卻舊我換新聲--談朱自清歐遊二記中的「我」。衛陽醫學院學報,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李尚德、張桂娜(2005)。早期瞿秋白與馬克思主義。內蒙古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37(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汪毅夫(2000)。臺灣遊記裡的臺灣社會舊影--讀日據時期的三種臺灣遊記。臺灣研究集刊,2000(2),78-82+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周宏偉(1995)。中國古代非知名遊記的地理學價值管窺。湖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林瑩(2000)。郁達夫遊記個人話語探尋。寧波教育學院學報,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胡景華(1999)。單士釐:近代走向世界的女性先驅。遼寧師專學報. 社會科學版,1999(4),46-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南治國(2005)。「凝視」下的圖像--中國現代作家筆下的南洋。暨南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1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馬曉京(1998)。近代中國出境旅遊活動的歷史考察。湖北民族學院學報,1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張自南(19961000)。彼得大帝時代俄羅斯見聞--圖理琛「異域錄」。歷史月刊,105,97-10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曹家治(2002)。山水遊記的內在生命。社會科學研究,2002(2),152-1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曹流(2004)。論晚清外交使節的歐美之旅。桂林旅遊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梅新林、崔小敬(2005)。遊記文體之辨。文學評論,200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陳方(1995)。論中國近代烏托邦小說的意義。明清小說研究,199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陳濤(2000)。旅遊文學--現代的理論詮釋。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彭援軍(1998)。古籍中的海外遊記專著。旅遊科學,1998(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黃萬機(1995)。自強、開放的探尋與呼顧—晚清旅外文學初探。貴州社會科學,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稂豔玲(200105)。海外遊歷與王韜思想的發展。湖南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賈鴻雁(2005)。中國古代的域外遊記及其價値。桂林旅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熊娉婷(2002)。試析李圭的環球旅行。湖南省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18(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趙可(1998)。梁啟超城市觀念初探--以《新大陸遊記》為中心。社會科學研究,1998(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趙憲章(2005)。日記的私語言說與解構。文藝理論研究,2005(3),85-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歐明俊(2005)。亟待開掘的文學寶藏--近代域外遊記述論。中文自學指導,200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鄭大華、哈豔(200505)。論梁啟超晚年的文化取向和政治取向及其疏離--以《歐遊心影》爲中心的分析。中州學刊,1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閻奇男(2003)。論王統照歐遊創作中的現代化自然景物之美--兼論在全球化語境中與王韜的不同。濟南大學學報,1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戴可來、于向東(1994)。略論釋大汕及其越南之行。嶺南文史,1994(3),19-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譚家健(1991)。南朝山水遊記初探。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199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顧農(2000)。樊守義及其《身見錄》。滄桑,200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丁曉原(200502)。論晩清散文的現代性元素。文史哲,28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丁曉原(1995)。韜奮報告文學的國際視野。吳中學刊.社會科學版,199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方孝謙(20000300)。英雄與土匪:日本據臺初期的敍事認同。臺灣社會研究,37,119-16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王一川(1999)。王韜--中國最早的現代性問題思想家。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社會科,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王茜(2003)。拉康:鏡像、語符與自我身分認同。河北學刊,200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王超(2001)。清代海外貿易政策的演變。遼寧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王爾敏(19690800)。晚清外交思想的形成。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1,19-4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王濟成(1997)。回憶父親王統照。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199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王關興(1995)。瞿秋白在中國現代文學發展史上的六個第一。長沙水電師院社會科學學報,199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王韻秋(2002)。近代中國知識分子的思想轉型對早期現代化的影響。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3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任云仙(200505)。晚清駐外使臣的群體構成與知識結構。貴州社會科學,19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朱昭華(2005)。晚清駐外使節制度的建立。蘇州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何國璋(1995)。通訊體裁及其異化的思考。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呂美頤(1995)。評中國近代關於賢妻良母主義的論爭。天津社會科學,1995(5),73-9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李忠興(1995)。近代化進程中的防範性抵拒--劉錫鴻個案剖析。華東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李承機(200307)。植民地新聞としての,《臺灣日日新報》論--「御用性」と「資本主義性」のはざま。植民地文化研究,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李繼峰(1999)。閒適派散文的個人筆調與現代散文的文體自覺。聊城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利學版,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吳祖鯤(1995)。中西文化交流的先行者--西學東漸中的郭嵩壽。社會科學戰線,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李永熾(19990200)。從巫女到遊女--日本文化史的一章。當代,20=138,60-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李靜(1995)。中國域外文學的發展脈絡與總體特徵。青海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汪毅夫(20050411)。日據時期的閩臺關係。瞭望新聞周刊,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0.周谷平(2005)。晚清中國人眼中的異域教育--初出國門的外交官對西方教育的觀察和考量。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3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周寧(2004)。天下辨夷狄:晚清中國的西方形象。書屋,2004(6),12-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周寧(2003)。鴉片帝國:浪漫主義時代的一種東方想像。外國文學研究,200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3.易得見(2006)。絕域留印亦留心--王之春的使俄草。書屋,200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4.林德政(20051100)。連雅堂在大陸的活動。傳記文學,87(5)=522,10-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5.林耀椿(20040900)。江亢虎在臺灣。臺北文獻(直字),149,191-2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6.林瓊(2002)。甲午戰前清政府駐外使節回國後的命運與結局。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7.姚振黎(2002)。單士釐教育思想析論。浙江月刊,34(12),13-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8.孫邦華(200106)。西朝衝擊下晚清士大夫的變局觀。二十一世紀,6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9.徐志嘯(1995)。「桃花源」=「烏托邦」?。中國文學研究,199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0.高岱(1998)。「殖民主義」與「新殖民主義」考釋。歷史研究,1998(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張禹東(2005)。寬容:一種生存方式--以海外華僑華人的生存實踐為例。哲學動態,2005(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2.張海蓉(2004)。拉康的主體認證理論。哈爾濱學報,2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3.張慧(1999)。朱光潛凝神物我的「移情說」辨析。江蘇社會科學,1999(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4.張灝(1999)。重訪五四五四思想的兩歧性。開放時代,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5.戚其章(1994)。甲午戰爭與中國近代社會思潮的發展。東岳論叢,199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6.梁志明(1999)。論近代殖民主義對東南擴張的動因。東南亞,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7.盛甯(1998)。後殖民:文化批評與第三世界的聲音。美國研究,1998(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8.郭瑩(1994)。菁英人物與中國近代化進程。學術月刊,199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9.曾光光(2004)。桐城派在中國近代文學史上的貢獻與地位。江淮論壇,200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0.楊念群(19910800)。戊戍知識分子改革中國的模式。二十一世紀,6,26-3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熊月之(1983)。論郭嵩燾與劉錫鴻的紛爭。華東師範大學學報,198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2.劉洪濤(1999)。對比較文學形象學的幾點思考。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3.劉偉(1995)。試論甲午戰爭前後士大夫的中國觀。武漢教育學院學報,1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4.劉潔(2005)。徘徊在傳統與現代之間--呂碧城文學創作的矛盾性之解析。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0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5.鄭也夫(1994)。西學東漸與近代新型知識分子的產生。浙江學刊,199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6.鄭愛華(2004)。晚清中國人的神道觀。世界宗教研究,200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7.閻奇男(2002)。茅盾與王統照文藝觀之比較。濟寧師範專科學校學報,2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8.鍾淑敏(19930900)。日本外交史料館所藏「臺灣籍民」關係檔案介紹。近代中國史研究通訊,16,210-2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9.川島真、鍾淑敏(19990600)。日本外務省外交史料館館藏臺灣人出國護照相關資料之介紹(1897-1934)。臺灣史研究,4(2),133-14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0.Kuhn, Philip A.、羅麗達、林滿紅(19910900)。西方對近代中國政治參與及政治體制的影響。新史學,2(3),117-12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賴維菁(19981000)。不列顛之外的粉紅色世界--試讀安東尼.崔珞普的「澳洲行」。中外文學,27(5)=317,136-15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2.黃邨城(195408)。談談《南音》。臺北文物,3(2),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3.梁華璜(19890900)。日據時代臺民赴華之旅券制度。臺灣風物,39(3),1-4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4.翁聖峰(20041100)。江亢虎遊臺爭議與《臺游追記》書寫。臺北師院語文集刊,9,31+33-5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5.林元輝(19980900)。以連橫為例析論集體記憶的形成、變遷與意義。臺灣社會研究季刊,31,1-5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6.羅志田(199810)。夷夏之辨與「懷柔遠人」的字義。二十一世紀,49,138-14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7.張惠珍(20050200)。他者之域的文化想像與國族論述--林獻堂《環球遊記》析論。臺灣文學學報,6,89-12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8.陳芳明(19990900)。臺灣新文學史(2)--初期新文學觀念的形成。聯合文學,15(11)=179,154-1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9.高彥頤(19950800)。「空間」與「家」--論明末清初婦女的生活空間。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3,21-5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0.宋冬陽(19840500)。朝向許願中的黎明--試論吳濁流作品中的「中國經驗」。文學界,10,127-1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1.胡錦媛(2000)。旅行文學:在追尋/驗證、真實與虛構之間。誠品好讀,1,22-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2.廖炳惠(20020300)。旅行、記憶與認同。當代,57=175,84-10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3.許雪姬(19980600)。林獻堂著「環球遊記」研究。臺灣文獻,49(2),1-3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4.溫振華(19871200)。日本殖民統治下臺北社會文化的變遷。臺灣風物,37(4),1-5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5.Wolff, Janet、黃筱茵(19990500)。重新上路:文化批評中的旅行隱喻。中外文學,27(12)=324,29-4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6.陳長房(19981000)。疆域越界:論後現代英文旅行文學。中外文學,27(5)=317,6-3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7.陳長房(19970900)。建構東方與追尋主體:論當代英美旅行文學。中外文學,26(4)=304,29-6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8.余英時(19910800)。中國知識分子的邊緣化。二十一世紀,6,15-2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9.張灝(19990400)。中國近代思想史的轉型時代。二十一世紀,52,29-3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0.廖炳惠(20000700)。旅行與異樣現代性:試探吳濁流的《南京雜感》。中外文學,29(2)=338,288-31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1.邱貴芬(19950400)。是後殖民,不是後現代--再談臺灣身份/認同政治。中外文學,23(11)=275,141-14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2.趙彥寧(19991200)。國族想像的權力邏輯--試論五○年代流亡主體、公領域、與現代性之間的可能關係。臺灣社會研究季刊,36,37-8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3.徐興慶(20060500)。王韜與日本維新人物之思想比較。臺大文史哲學報,64,131-17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4.劉人鵬(20000300)。「西方美人」慾望裏的「中國」與「二萬萬女子」--晚清以迄五四的國族與「婦女」。清華學報,30(1),1-4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5.Mills, Sara、張惠慈(19990500)。女性主義批評中的女遊書寫。中外文學,27(12)=324,6-2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6.劉開鈴(19940400)。女性書信特質 : 《女英雄們」與《米花拉書簡》。中外文學,22(11)=263,57-7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7.沈松僑(20060600)。江山如此多嬌--1930年代的西北旅行書寫與國族想像。臺大歷史學報,37,145-21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8.宋美璍(19970900)。自我主體、階級認同與國族建構:論狄福、菲爾定和包士威爾的旅行書。中外文學,26(4)=304,4-2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9.陳俊宏(19971200)。李春生與禮密臣的一段軼事--一八九五年日軍和平占領臺北城事件的發微。臺北文獻 (直字),122,37-6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0.賴維菁(19970900)。帝國與遊記--以三部維多利亞時期作品為例。中外文學,26(4)=304,70-8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1.羅久蓉(19850600)。康有為的歷史觀及其對時局與傳統的看法。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14,163-19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臺中技術學院應用中文系(2005)。臺灣旅遊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灣旅遊文學學術研討會。臺中:臺中技術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昭明(2001)。旅行與文國際會議論文集。旅行與文國際會議。臺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范銘如(2003)。搬發新趨勢--第二屆中國女性書寫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二屆中國女性書寫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陳明柔(1993)。日據時代臺灣知識分子的思想風格及其文學表現之研究( 1920∼1937 )(碩士論文)。淡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賴秀峰(1973)。日據時代台灣雜誌事業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余芳珍(2003)。消閑閱讀習慣在近代中國:《良友畫報》出版體與圖畫想像空間之擴展(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尤靜嫺(2006)。帝國之眼:晚清旅美遊記研究(1840-1911)(碩士論文)。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黎明(1974)。清末的變法思想(1860-1898)(碩士論文)。政治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林明德(1989)。梁啟超與晚清文學運動(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胥明義(2004)。晚清歐美遊記研究(碩士論文)。蘇州大學,蘇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耿秋芳(2006)。郁達夫遊記散文創作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高美芸(2003)。王韜對時代的關懷及其尋求的解決之道(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張生(2004)。晚清使臣與近代外交(1875-1911)(碩士論文)。蘇州大學,蘇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陳玫伶(2003)。哈伯瑪斯公共領域之理念研究(碩士論文)。政治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陳信昌(2006)。「東遊日記」之研究:以幼稚園、小學校為中心(1894-1918)(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董瑋(2005)。近代女子海外遊研究(碩士論文)。上海師範大學,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鄭世芸(2006)。傳播‧權力‧文化的新場域--以晚清留日學生報刊為研究中心(碩士論文)。淡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張安琪(2006)。日治時期台灣白話漢文的形成與發展(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蔡佩均(2006)。想像大眾讀者:《風月報》、《南方》中的白話小說與大眾文化建構(碩士論文)。靜宜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莊燕玉(1998)。康南海《列國遊記》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徐千惠(2002)。日治時期臺人旅外遊記析論--以李春生、連橫、林獻堂、吳濁流遊記為分析場域(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陳室如(2003)。出發與回歸的辯證--台灣現代旅行書寫(1949-2002)研究(碩士論文)。彰化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顏麗珠(2004)。單士釐及其旅遊文學:兼論女性遊歷書寫(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劉乃慈(2002)。第二/現代性:五四女性小說研究(碩士論文)。淡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王鴻泰(1998)。流動與互動--由明清間城市生活的特性探測公眾場域的開展(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呂淳鈺(2004)。日治時期台灣偵探敘事的發生與形成:一個通俗文學新文類的考察(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游勝冠(2000)。殖民進步主義與日據時代臺灣文學的文化抗爭(博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新竹。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莊惠惇(1998)。文化霸權.抗爭論述--戰後初期台灣的雜誌文化分析(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張靜茹(2003)。以林癡仙、連雅堂、洪棄生、周定山的上海經驗論其身分認同的追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柯喬文(2003)。《三六九小報》古典小說研究(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陳昭如(1995)。新女遊主張。臺北:探索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周寧(2004)。鴉片帝國。北京:學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夏曉虹(2002)。返回現場:晚清人物尋蹤。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俞元桂(1983)。中國現代散文理論。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潮(1985)。幽夢影。台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現代散文研究小組(1986)。中國現代散文理論。臺北:蘭亭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廚川白村、魯迅(1988)。出了象牙之塔。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舜臣、卞立強(1985)。鴉片戰爭實錄。北京:中國友誼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趙長天(2003)。孤獨的外來者--大清海關總稅務司赫德。上海:文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殷海光(2002)。中國文化的展望。上海:上海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劉雨珍、孫雪梅(2002)。日本政法考察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石泉(1997)。甲午戰爭前後之晚清政局。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李鴻章、吳汝綸(1965)。李文忠公(鴻章)全集。台北:文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王曉波(1986)。走出台灣歷史的陰影。台北:帕米爾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王明珂(1998)。華夏邊緣: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臺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徐松榮(1998)。維新派與近代報刊。山西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洪棄生(1993)。八州遊記。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謝清高、楊柄南、安京(2002)。海錄校釋。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龔鵬程(2001)。遊的精神文化史論。河北:河北敎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秋瑾、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1982)。秋瑾先烈文集。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王治河(2004)。後現代主義辭典。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柯靈烏、黃宣範(1991)。歷史的理念。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呂新昌(1996)。鐵血詩人吳濁流。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杜蘅之(1981)。中外條約關係之變遷。臺北:中央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趙長華(2001)。旅遊學概論。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陳惇、孫景堯、謝天振(1997)。比較文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李明水(1986)。臺灣雜誌事業發展史。臺灣省政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呂碧城、李保民(2001)。呂碧城詞箋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劉德謙(1997)。中國旅遊文學新論。北京:中國旅遊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丁文江(1958)。梁任公先生年譜初稿。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范培松(2000)。中國散文批評史。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中國史學會(2000)。戊戌變法。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Eastman, Lloyd E.、陳謙平、陳紅民(199202)。1927-1937年國民黨統治下的中國流產的革命。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蕭公權(1983)。中國政治思想史。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臺灣日日新報社、石原幸作(1928)。臺灣日日三十年史。臺北:臺灣日日新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李雲光(1979)。康有為家書考釋。香港:匯文閣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Robertson, George、Mash, Melinda、Lisa, Tickner、Jon, Bird Barry Curtis、Tim, Putnam(1994)。Travellers' Tales: Narratives of Home and Displacement。Routledge。  new window
38.李鳳茵(1998)。使德日記。臺北:黎明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康有為、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員會(1995)。列國遊記。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楊芾(1967)。扶桑十旬記。臺北:文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圖理琛(1966)。異域錄。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蔡廷蘭、陳益源(2006)。海南雜著。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釋大汕(1996)。海外紀事。濟南: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巴金(1993)。海行雜記。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戈公振(1984)。從東北到庶聯。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王立誠(1998)。郭嵩燾等使西記。香港: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王統照(1994)。歐遊散記。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王統照(1995)。歐遊集。北京:中國青年出藝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王雲五(1944)。戰時英國。重慶: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王摶今(2003)。海外雜筆。臺北:國家圖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王錫祺(1990)。小方壺齋輿地叢鈔。臺北:廣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王寶平(2003)。日本軍事考察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仲躋翰(1972)。東西洋考察記。臺北:文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冰心(1992)。寄小讀者。臺北:新潮社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吉鴻昌(1985)。環球視察記。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朱自清(2001)。朱自清散文全集。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朱自清(1985)。倫敦雜記。臺北:臺灣開明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朱自清(2003)。歐遊雜記。臺北:天下遠見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江充虎(1935)。臺游追記。上海:中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江亢虎(1925)。南遊迴想記。上海: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艾蕪(1994)。衝白雜記。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莊啟(1922)。戰後歐遊見聞錄。上海: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呂碧城(1998)。歐美漫遊。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劉納(1998)。呂碧城。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李春生(1974)。東游六十四日隨筆。臺北:文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李時霖(1937)。臺灣考察報告。廈門:廈門市政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李健吾(1994)。義大利濯。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汪洋(1985)。臺灣視察報告書。臺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杭立武(1944)。訪英簡筆。重慶: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林獻堂(2005)。環球遊記。臺北:海峽學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邱文(1996)。臺灣旅行記。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胡石青(1933)。三十八國遊記。開封: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胡愈之(1996)。莫斯科印象記。上海:上海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郁達夫(1989)。郁達夫遊記集。臺南:大行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郁達夫(1978)。郁達夫南洋隨筆。臺北:洪範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郁達夫(1996)。感傷的行旅:郁達夫遊記全集。成都:四川人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孫福熙(1926)。歸航。上海:開明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孫福熙(1929)。山野掇拾。上海:開明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孫福熙、商金林(1990)。孫福熙散文選集。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0.徐志摩(1980)。巴黎的鱗爪。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徐志摩(1980)。歐遊漫錄。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徐訏(1977)。海外的情調。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3.徐訏(1978)。海外的鱗爪。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4.張若谷(1939)。遊歐獵奇印象。上海: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5.曹谷冰(1984)。親我視察記。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6.梁啟超(1961)。歐遊心影錄。香港:三達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7.梁紹文(1982)。南洋旅行漫記。臺北:新文豐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8.盛成(1939)。意國留蹤記。上海: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9.許傑(1994)。椰子與榴槤。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0.連橫(1992)。大陸遊記。南投:臺灣省文獻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曾昭掄(1984)。東行日記。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2.傅紹曾(1923)。南洋見聞錄。北京:求知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3.馮至(1989)。山水。臺北:大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4.黃遵憲(2001)。東遊日記隱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5.楊文瑛(1933)。暹羅雜記。上海: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6.葉夏聲(1985)。西行逐日記。臺北:文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7.鄒魯(1951)。二十九國遊記。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8.寧協萬(1971)。西征紀事。臺北:文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9.劉海粟(1983)。歐遊隨筆。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0.蔣師轍(1996)。臺遊日記。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蔣彝、阮叔梅(2006)。倫敦畫記。臺北:西遊記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2.蔣彝、阮叔梅(2006)。愛丁堡畫記。臺北:西遊記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3.蔡運辰(2000)。旅俄日記。上海:上海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4.鄭子建(1985)。南洋三月記。臺北:文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5.鄭振鐸(1994)。歐行日記。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6.蕭乾(1983)。海外行蹤。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7.龍川黃強(1928)。臺灣別府鴻雪錄。香港:香港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8.儲安平(1972)。英國采風錄。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9.鍾叔河、林鍼、斌椿(1985)。走向世界叢書。岳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0.林緘(1985)。西海記遊草。長沙:岳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張德彝(1985)。航海述奇。長沙:岳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2.祁兆熙(1985)。游美洲日記。長沙:岳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3.張德彝(1985)。隨使法國記。長沙:岳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4.林汝耀(1985)。蘇格蘭遊學指南。長沙:岳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5.羅森(1985)。日本日記。長沙:岳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6.何如璋(1985)。甲午以前曰本遊記五種。長沙:岳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7.黃遵憲(1985)。日本雜事詩廣注。長沙:岳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8.郭嵩燾(1985)。倫敦與巴黎曰記。長沙:岳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9.曾紀澤(1985)。出使英法俄國日記。長沙:岳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0.王韜、陳尚凡、任光亮(1985)。漫遊隨錄。長沙:岳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1.李圭(1985)。環遊地球新錄。長沙:岳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2.黎庶昌(1985)。西洋雜志。長沙:岳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3.徐建寅(1985)。歐遊雜錄。長沙:岳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4.康有為(1985)。歐洲十一國遊記二種。長沙:岳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5.錢單士釐(1985)。歸潛記。長沙:岳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6.張德彝(1986)。隨使英俄記。長沙:岳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7.蘇爾康(1986)。李鴻章歷聘歐美記。長沙:岳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8.戴鴻慈(1986)。出使九國日記。長沙:岳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9.戴澤(1986)。考察政治日記。長沙:嶽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0.瞿秋白(1989)。赤都心史。上海:上海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1.瞿秋白(1989)。新俄國遊記。上海:上海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2.廬隱(1978)。東京小品。臺北:九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3.徐弘祖、褚紹唐、吳應壽(1982)。徐霞客遊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4.何子英(2003)。百年百篇經典遊記。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5.沈新林(2001)。中國歷代遊記精華。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6.貝遠辰、葉幼明(1980)。歷代遊記選。湖南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7.孟樊(2005)。旅行文學讀本。臺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8.林非(2001)。中華遊記百年精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9.林非(2003)。百年遊記。臺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0.倪其心(1985)。中國古代遊記選。北京:中國旅遊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1.張成德(2003)。中國遊記散文大卷。太原:書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2.張潤今(1989)。中國古代旅遊文學作品選。北京:中國旅遊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3.陳正祥(1997)。中國遊記選注。臺北:南天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4.臧維熙(1991)。中國遊記鑑賞辭典。青島:青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5.蔣松源(1994)。歷代山水小品。武漢:湖北辭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6.Calvino, Italo、王志弘。看不見的城市。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7.王柯平(1997)。旅遊美學綱要。北京:旅遊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8.王淑良、張天來(1999)。中國旅遊史:近現代部分。北京:旅遊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9.甘朝有(1995)。旅遊心理學。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0.朱希祥(1998)。中西旅遊文化審美比較。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1.朱德發(1990)。中國現代紀遊文學史。濟南:山東友誼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2.李天元(1991)。旅遊學槪論。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3.李伯齊(1989)。中國古代糸文學史。濟南:山東友誼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4.李憲章(1994)。歷新思維。臺北:揚智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5.沈祖祥(2003)。旅遊文化槪論。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6.沈福偉(1989)。中西交通史。臺北:東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7.東海大學中文系(2001)。旅遊文學論文集。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8.邵驥順(1997)。中國旅遊文化槪論。上海: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9.馬波(1997)。現代旅遊文化學。青島:青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0.陳高華(1997)。中國海外交通史。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1.章尚正(2002)。中國旅遊文學。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2.喻學才(1995)。中國旅遊文化傳統。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3.馮乃康(1995)。中國旅遊文學論稿。北京:旅遊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4.楊慧(2001)。旅遊、人類學與中國社會。昆明:雲南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5.賈鴻雁(2005)。中國遊記文獻研究。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6.臧維熙(2000)。中國旅遊文化大辭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7.薛荔華(2002)。中國旅遊文學與語言研究論叢。北京:旅遊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8.謝彥君(1999)。基礎旅遊學。北京:中國旅遊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9.Kaplan, Caren(1996)。Questions of Travel。Duk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70.吳訥、徐師曾、于北山、羅根澤(1962)。文章辨體序說.文體明辨序說。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1.閻從簡(1969)。殊域周咨錄。華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2.王闓運(1995)。湘綺樓書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3.王韜(1983)。弢園尺牘。文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4.姚瑩(2002)。東溟文後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5.梁啟超(1984)。梁啟超選集。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6.梁啟超(1966)。清代學術概論。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7.梁啟超(1987)。飲冰室專集。臺北: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8.馮桂芬(1985)。校邠盧抗議。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9.歐家廉(1985)。清實錄。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0.曾樸(1980)。孽海花。臺北:廣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1.黎庶昌(1975)。拙尊園叢稿。臺北:文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2.蘇惇元(1970)。方望溪先生年譜。臺北:文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3.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口述歷史」編輯委員會(1994)。日據時期臺灣人赴大陸經驗。臺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4.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198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5.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1986)。中國近現代史論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6.孔令人、李德征(1992)。中國近代化與洋務運動。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7.孔祥吉(1998)。救亡圖存的藍圖:康有為變法奏議輯證。聯合報系文化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8.戈公振(1956)。中國報業史。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9.王彥威(1976)。近代中國女權運動史料。臺北:傳記文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0.王詩琅、張良澤(1979)。王詩琅全集。高雄:德馨室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1.王國璠(1983)。臺北市志•文化志•文化事業篇。臺北:成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2.王興國(2000)。郭嵩燾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3.亓冰峰(19800000)。清末革命與君憲的論爭。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4.丘立本(2000)。從世界看華人。香港:南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5.刑福增(2006)。衝突與融合:近代中國基督教史研究論文集。財團法人基督教宇宙光全人關懷機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6.曲義偉(1998)。中國禁史•纏足文化史。長春:時代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7.朱光潛(2001)。談美。臺北:文房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8.江宜樺(1995)。自由主義、民族主義與國家認同。臺北:揚智文化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9.吳文星(1986)。臺灣社會與文化變遷。臺北:中研院民族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0.吳寶曉(2000)。初出國門--中國早期外交官在英國和美國的經歷。武昌:武漢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1.李又寧(1964)。清季外交史料。臺北:文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2.李良榮(2001)。中國報紙文體發展概要。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3.李恩涵、張朋園(1977)。近代中國--知識份子與自強運動。臺北:食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4.李黃臏(1996)。臺灣第一思想家--李春生。桃園:聖環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5.李歐梵(2002)。中國現代文學與現代性十講•晚清文化、文學與現代性。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6.汪榮祖(1993)。走向世界的挫折:郭嵩燾與道咸同光。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7.周作人(1989)。藝術與生活。長沙:岳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8.周康燮(1973)。洋務運動研究論集。香港:崇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9.季平子(2001)。從鴉片戰爭到甲午戰爭。臺北:雲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0.林柏燕(2000)。吳濁流百年誕辰紀念專刊。新竹:新竹縣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1.金耀基(1985)。中國現代化與知識分子。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2.金耀基(1994)。從傳統到現代。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3.阿剛、林明華、小全(1997)。浪漫主義的調情聖手--徐志摩。臺北:海風出版社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4.洪鈞培(1962)。國民政府外交史。臺北:文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5.胡適(1988)。三百年中的女作家。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6.胡曉真(1999)。世變與維新:晚明與晚清的文學藝術。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7.胡曉貞(1995)。民族國家論述--從晚清、五四到日據時代臺灣新文學。臺北:中研院文哲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8.夏鑄九(1995)。空間.歷史與社會。臺北:唐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9.徐中約(2001)。中國近代史。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0.徐復觀、周陽山(1997)。知識份子與中國。臺北:唐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1.曹先錕(1958)。臺灣省通志稿.教育志.文化事業篇。臺北:臺灣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2.馬洪林(1998)。康有為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3.國立政治大學文學院(1997)。中國近代文化的解構與重建.連橫。臺北:政大文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4.張靜(2001)。郭嵩燾思想文化研究。南開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5.張禮恆(2003)。從西方到東方:伍廷芳與中國近代社會的演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6.梁漱溟(1992)。中國文化要義.梁漱溟學術論著自選集。北京:北京師範學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7.梁儂剛(1992)。回歸佛洛依德:拉康的精神分析學。臺北:遠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8.陳學恂(1993)。中國近代教育史教學參考資料。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9.陶飛亞(2006)。衝突的解釋:基督教與近代中國政治。臺北:財團法人基督教宇宙光全人關懷機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0.鹿憶鹿(1998)。走看臺灣九○年代的散文。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1.傅安明(1996)。中國近代史大事紀:由鴉片戰爭到臺灣經驗。臺北:金禾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2.曾虛白(1989)。中國新聞史。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3.舒新城(1979)。近代中國留學史。臺北:文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4.楊昌江(1989)。冰心散文論。武昌: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5.溫元凯、悅端(1988)。中國國民性改造。香港:曙光圖書出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6.董士偉(1994)。康有爲評傳。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7.熊達雲(1998)。近代中國官民の日本視察。東京:成文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8.臺灣民報社(1992)。臺灣民報社論。臺北:稻鄕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9.趙憲章(1987)。二十世紀外國美學文藝學精義。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0.劉岱(1984)。中國文化新論•根源篇•永恆的巨流。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1.鄭翔貴(2003)。晚清傳媒視野中的日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2.學生書局(1973)。康熙與羅馬使節關係文書。臺北: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3.憶秋白編輯小組(1981)。憶秋白。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4.蕭功秦(1999)。危機中的變革清未現代化進程中的激進與保守。上海:上海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5.錢亦石(1947)。中國外交史。上海:生活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6.戴月芳(1990)。臺灣全紀錄。臺北:錦繡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7.瞿立鶴(1995)。清末留學教育。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8.瞿海源、文崇一(1997)。現代化與價值變遷。臺北:《思與言》雜誌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9.魏紹昌(1996)。中國近代文學大事記。上海:上海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0.蘇振申(1977)。中日關係史事年表。臺北:華岡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1.小野秀雄、陳固亭(1984)。中外報業史。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2.井出季和太(1983)。臺灣治績志。臺北:成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3.依田熹家、卞立強(2004)。日中兩國近代化比較研究。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4.實藤惠秀、陳固亭(1971)。明治時代中日文化的連繫。臺北: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5.鶴見祐輔、魯迅(2005)。思想.山水.人物。北京: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6.Hobsbawm, Eric、李金梅(1999)。民族與民族主義。臺北: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7.Baumer, Franklin L.、李日章(1998)。西方近代思想史。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8.Goodale, Thomas L.、Godbey, Geoffrey C.、成素梅(2002)。人類思想史中的休閒。雲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9.Burry, J. P. T.、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組(1987)。新編劍橋世界近代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0.Broom, Leonard、張承漢(1995)。社會學。臺北:巨流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1.Calinescu, Matei、顧愛彬、李瑞華(2004)。現代性的五副面孔。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2.柯文、雷頤、羅檢秋(2003)。在傳統與現代性之間:王館與晚清改革。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3.羅蘭.巴爾特、李幼蒸。符號學原理。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4.Huntington, Samuel P.、周琪(1998)。文明的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整。北京:新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5.Dye, Thomas R.、丘爲群(1996)。社會科學槪論:權力與社會。臺北:五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6.風月倶樂部、南方雜誌社(2000)。風月•風月報•南方•南方詩集。臺北:南天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7.林文月(1994)。青山青史--連雅堂傳。臺北:雨墨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8.李南衡(1979)。日據下臺灣新文學明集五:文獻資料選集。臺北:明潭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9.張良澤(1977)。南京雜感。臺北:遠行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0.李瞻(1979)。中國新聞史。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1.夏光(2005)。東亞現代性與西方現代性:從文化的角度看。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2.錢理群、溫儒敏、吳福輝(200007)。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3.Hobsbawm, Eric J.、鄭明萱(19961101)。極端的年代:1914-1991。臺北市: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4.de Botton, Alain、廖月娟(2002)。旅行的藝術。臺北:先覺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5.章必功(1992)。中國旅遊史。雲南:雲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6.張遵旭(1996)。臺灣遊記。南投:臺灣省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7.梁啟超(1985)。新大陸遊記及其他。長沙:岳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8.Lanquar, Robert、陳立春(1997)。旅遊和旅行社會學。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9.李明輝(1995)。李春生的思想與時代。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0.陳東原(1997)。中國婦女生活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1.Ricci, Matteo、Trigault, Nicolas、何高濟、王遵仲、李申、何兆武(1983)。利瑪竇中國札記。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2.程玉凰(1997)。洪棄生及其作品考述:嶙峋志節一書生。國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3.張德彝(1985)。歐美環遊記。長沙:嶽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4.志剛(1985)。初使泰西記。長沙:岳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5.鄒振環(2000)。晚清西方地理學在中國--以1815至1911年西方地理學譯著的傳播與影響為中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6.單士釐(1985)。癸卯旅行記。長沙:岳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7.陳獨秀(1989)。獨秀文存。上海:上海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8.劉善齡(1999)。西洋風:西洋發明在中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9.陳旭麓(1992)。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0.熊秉真、呂妙芬(1999)。禮教與情慾:前近代中國文化中的後現代性。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1.李劍農(1998)。中國近百年政治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2.李揚帆(2005)。走出晚清:涉外人物及中國的世界觀念之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3.張灝、崔志海、葛夫平(1993)。梁啟超與中國思想的過渡(1890-1907)。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4.Blanton, Casey(1997)。Travel writing: the self and the world。New York:Twayne Publishers。  new window
295.許俊雅(1995)。日據時期臺灣小說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6.鍾叔河(2000)。走向世界:近代中國知識份子考察西方的歷史。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7.Piaget, Jean、王憲鈿(1989)。發生認識論原理。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8.實藤惠秀、譚汝謙、林啟彥(1982)。中國人留學日本史。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9.費正清、劉廣京、中國社會科孕院歷史研究所编譯室(1985)。劍橋中國晚清史(1800-1911)。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0.田中一二(1985)。臺灣年鑑。臺北:成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1.白少帆、張恆春、王玉斌、武治純(1987)。現代台灣文學史。瀋陽:遼寧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2.夏曉虹(2000)。晚清社會與文化。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3.梅新林、俞樟華(2004)。中國遊記文學史。上海:上海世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4.劉錫鴻(1986)。英軺私記。長沙:岳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5.李又寧、張玉法(1981)。中國婦女史論文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6.夏鑄九、王志弘、Scott, A. J.(1994)。空間的文化形式與社會理論讀本。臺北市:明文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7.薛福成(1985)。出使英法義比四國日記。長沙:岳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8.呂紹理(2005)。展示臺灣:權力、空間與殖民統治的形象表述。臺北:家庭傳媒城邦分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9.陳芳明(2004)。殖民地摩登:現代性與臺灣史觀。臺北:麥田:文建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0.鄭明娳(198702)。現代散文類型論。台北:大安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1.黃克武、張哲嘉(2000)。公與私:近代中國個體與群體之重建。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2.夏曉虹(1971)。覺世與傳世:梁啓超的文學道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3.江紹源(1970)。中國古代旅行之研究。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4.賴光臨(1981)。七十年中國報業史。臺北:中央日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5.葉石濤(1987)。臺灣文學史綱。高雄市:春暉出版社:文學界雜誌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6.曹衛東、Habermas, Jurgen、劉北城、宋偉杰(2002)。公共領域的結構轉型。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7.章尚正(19970900)。中國山水文學研究。上海:學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8.袁行霈(2003)。中國文學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9.徐志摩、梁實秋、蔣復璁(1980)。徐志摩全集。台北:傳記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0.王育德、黃國彥(2000)。台灣.苦悶的歷史。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1.胡錦媛(2004)。臺灣當代旅行文選。臺北:二魚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2.林獻堂先生紀念集編纂委員會(2005)。林獻堂先生紀念集:年譜、追思錄。臺北:海峽學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3.梁明雄(1996)。日據時期臺灣新文學研究。臺北市: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4.謝崇耀(200203)。清代臺灣宦遊文學研究。臺北市:蘭臺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5.黃金鱗(2000)。歷史、身體、國家:近代中國的身體形成1895-1937。臺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6.王立群(1996)。中國古代山水遊記研究。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7.Miles, Rosalind、刁筱華(1998)。女人的世界史。臺北: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8.臧世俊(1997)。康有為大同思想研究。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9.張海林(1993)。王韜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0.林啟彥、黃文江(2000)。王韜與近代世界。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1.容閎(1985)。西學東漸記。嶽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2.丁鳳麟(1998)。薛福成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3.薛福成、丁鳳麟、王欣之(1987)。薛福成選集。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4.Braudel, Fernand、顧良、施康強(1992)。十五至十八世紀的物質文明、經濟和資本主義。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5.王柯平(1993)。旅遊審美活動論。臺北市:地景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6.李志剛(19810000)。容閎與近代中國。臺北:正中。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7.Wrong, Dennis H.、高湘澤、高全余(1994)。權力:它的形式、基礎和作用。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8.Pieper, Josef、劉森堯(2003)。閒暇:文化的基礎。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9.吳三連、蔡培火、葉榮鐘、陳逢源、林柏壽(1993)。臺灣民族運動史。臺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0.葉榮鐘(1995)。臺灣人物群像。臺北:時報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1.王爾敏(1978)。中國近代思想史論。臺北:華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2.王曉秋(2000)。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史。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3.王國芳、郭本禹(1999)。拉岡。臺北:生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4.陳平原、王德威、商偉(2002)。晚明與晚清:歷史傳承與文化創新。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5.林獻堂、許雪姬(2000)。灌園先生日記。臺北市: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6.艾德華‧薩伊德、單德興(200401)。知識分子論。臺北: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7.Mayo, Edward J.、唐學斌、蔡麗玲、Jarvis, Lance P.(1990)。旅遊心理學。臺北:揚智。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8.陶東風(2000)。文化研究。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9.王一川(2001)。中國現代性體驗的發生:清末民初文化轉型與文學。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0.Said, Edward W.、王志弘、王淑燕、郭菀玲、莊雅仲、游美惠、游常山(1999)。東方主義。臺北:立緒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1.Ashcroft, Bill、Griffiths, Gareth、Tiffin, Hellen、劉自荃(1998)。逆寫帝國:後殖民文學的理論和實踐。台北:駱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2.王韜(1985)。扶桑遊記。湖南:嶽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3.Wang, Y. C.、梅寅生(1991)。中國知識份子與西方。臺北:久大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4.湯志鈞(1997)。康有為傳。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5.斯圖爾特•霍爾、徐亮、陸興華(2003)。表徵--文化表象與意指實踐。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6.李歐梵(2005)。現代性的追求。臺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7.郭預衡(1999)。中國散文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8.陳平原(1998)。中國現代學術之建立:以章太炎、胡適之為中心。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9.Ritchie, Donald A.、王芝芝(1997)。大家來做口述歷史。臺北:遠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0.胡繩(1997)。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1.天津圖書館、天津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1987)。袁世凱奏議。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2.Williams, Raymond、羅鋼、劉象愚(2000)。文化研究讀本。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3.郭延禮(2000)。近代西學與中國文學。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4.Levenson, Joseph R.、劉偉、劉麗、姜鐵軍(1987)。梁啟超與中國近代思想。臺北:谷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5.蕭公權、汪榮祖(1997)。近代中國與新世界:康有為變法與大同思想研究。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6.杜受田、文慶、賈楨、寶鋆(1971)。同治朝籌辦夷務始末。臺北:文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7.王國維、滕咸惠(1994)。人間詞話新注。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8.錢穆(1990)。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9.尹章義(1986)。台灣近代史論。台北:自立晚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0.若林正丈、吳密察(2004)。跨界的臺灣史研究:與東亞史的交錯。臺北:播種者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1.王韜、王稼句(2004)。漫遊隨錄圖記。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2.王大海、姚楠、吳琅璇(1992)。海島逸誌。香港:學津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3.王逢振(2000)。文化研究。揚智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4.孫康宜、謝樹寬(1998)。古典與現代的女性闡釋。臺北市:聯合文學出版社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5.王天濱(2003)。台灣報業史。台北:亞太圖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6.倪炎元(2003)。再現的政治:台灣報紙媒體對「他者」建構的論述分析。韋伯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7.余光中(1994)。從徐霞客到梵谷。台北:九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8.李仁淵(20050000)。晚清的新式傳播媒體與知識份子:以報刊出版為中心的討論。稻鄉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9.藤井省三、張季琳(2004)。臺灣文學這一百年。台北: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0.陳必祥(1987)。古代散文文體概論。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1.呂順長、王寶平(1999)。晩清中國人日本考察記集成:教育考察記。杭州:杭州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2.黃福慶(1975)。清末留日學生。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3.郭廷以(1987)。近代中國的變局。台北:聯經出版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4.林治平(1981)。近代中國與基督教論文集。臺北:宇宙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5.康有為、蔣貴麟(1976)。康南海先生遺著彙刊。臺北:宏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6.康有為、蔣貴麟(1979)。康南海先生遊記彙編。臺北市: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7.康有為、湯志鈞(1998)。康有為政論集。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8.熊月之(1994)。西學東漸與晚清社會。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9.周冠群(1994)。遊記美學。四川重慶:重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0.郭少棠(2005)。旅行:跨文化想像。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1.張朋園(19640000)。梁啟超與清季革命。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2.杜聲鋒(1988)。拉康結構主義精神分析學。臺北市:遠流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3.Clifford, James(1997)。Routes: Travel and Translation in the Late Twentieth Century。Cambridge, 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394.金耀基(2004)。中國的現代轉向。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5.陳平原(2004)。中國散文小說史。上海人民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6.楊聯芬(2003)。晚清至五四:中國文學現代性的發生。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7.Roberts, John A. G.、蔣重躍、劉林海(2006)。十九世紀西方人眼中的中國。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8.夏曉虹(1995)。晚清文人婦女觀。作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9.梁啟超(1983)。飲冰室文集。台北:台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0.李瑞騰(1992)。晚清文學思想論。臺北:漢光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1.黃朝琴(1989)。我的回憶。龍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2.黃美玲(2000)。連雅堂文學研究。台北:文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3.丁成泉(1995)。中國山水詩史。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4.柳書琴、邱貴芬(2006)。後殖民的東亞在地化思考:臺灣文學場域。國家臺灣文學館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5.方豪(1983)。中西交通史。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6.廖炳惠(2001)。另類現代情。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7.王爾敏(1997)。明清社會文化生態。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8.盧建榮(19990000)。分裂的國族認同:1975-1997。臺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9.施懿琳、許俊雅、楊翠(1995)。臺中縣文學發展史。臺中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0.荊子馨、鄭力軒(2006)。成為「日本人」:殖民地臺灣與認同政治。臺北: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1.孟樊(20010000)。後現代的認同政治。臺北:揚智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2.劉紀蕙(2001)。他者之域:文化身分與再現策略。臺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3.More, Thomas、宋美璍(2003)。烏托邦。臺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4.王淑良(1998)。中國旅遊史:古代部分。北京:旅遊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5.林文月(1976)。山水與古典。臺北:純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6.葉慶炳(1986)。中國文學史。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7.施正鋒(20000000)。臺灣人的民族認同。臺北:前衛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8.De Beauvoir, Simone、陶鐵柱(1999)。第二性。臺北:貓頭鷹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9.連橫(1992)。雅堂先生餘集。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0.鄭喜夫(1992)。連雅堂先生年譜。南投:臺灣省文獻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1.Said, Edward W.、蔡源林(2001)。文化與帝國主義。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2.施正鋒(19980000)。族群與民族主義:集體認同的政治分析。臺北:前衛。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3.何金蘭(1989)。文學社會學。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4.廖炳惠(2003)。關鍵詞200:文學與批評研究的通用辭彙編。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5.陳益源(20060000)。蔡廷蘭及其《海南雜著》。臺北:里仁。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6.蘇精(20000000)。馬禮遜與中文印刷出版。臺北:臺灣學生。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7.陳左高(1990)。中國日記史略。上海翻譯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8.黃克武(19940000)。一個被放棄的選擇:梁啟超調適思想之研究。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9.褚斌傑(1990)。中國古代文體概論。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0.吉野秀公(1997)。臺灣教育史。南天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1.馬士、楊志信、馬伯皇、伍丹戈、張匯文(2000)。中華帝國對外關係史。上海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2.羅香林(1961)。香港與中西文化之交流。中國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3.Berger, John、戴行鉞(2005)。觀看之道。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4.達尼埃爾--亨利.巴柔、孟華(2001)。比較文學形象學。北京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5.班納迪克.安德森、吳叡人(1999)。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臺北: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6.Crang, Mike、王志弘、余佳玲、方淑惠(2003)。文化地理學。巨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臺灣文獻叢刊資料庫,http://140.127.53.3:9483/ttsweb/twn/main.htm, 20060917。  new window
2.南方朔(19930219)。中國旅行記號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孝悌(19980309)。當西方知識遇見東方權力--跨越文明的分水嶺。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小方壺齋輿地叢鈔三補編全文庫,http://www.dl-library.net.cn/xfh/index.asp, 2006/05/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歐梵(20061104)。關於「人文精神」的訪談,http://www.chinese-thought.org/ddpI/002381.htm。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孟華(2002)。試論遊記在建構異國形象中的特殊功能,http://www.booktide.com/news/20020919/200209190037.html, 200611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遠流出版社(2006)。旅人創遊館,http://www.ylib.com/travel/index.htm, 200610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臺灣民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臺灣日日新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李慈銘(1963)。桃花聖解盒日記。越縵堂國事日記。臺北:文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柏燕(1994)。吳濁流的大陸經驗。鄉土與臺灣。臺北:文訊雜誌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石介、陳植鍔(1984)。中國論。徂徠石先生文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