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從傳統到現代--宗教關懷與社區服務選擇性親近的若干考察
作者:王順民 引用關係
書刊名:當代臺灣地區宗教類非營利組織的轉型與發展
頁次:509-537
出版日期:2001
出版項:臺北:洪葉文化
主題關鍵詞:宗教關懷社區服務
學門:哲學/宗教研究
資料類型:專書論文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9
期刊論文
1.于躍門、陳靜夫(2000)。修法後儲蓄互助社發展的展望。儲蓄互助社雜誌,57,8-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瑞慧(19980400)。臺灣儲蓄互助社之組織及業務問題探討。信用合作,56,25-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鄭信真(19970400)。臺灣儲蓄互助組織現況之探討。信用合作,52,24-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何文榮(19980600)。儲蓄互助社營運危機預警模式之研究。合作經濟,57,38-5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孫炳焱(2000)。台灣儲蓄互助社發展史:其發展過程及當前面臨的問題。儲蓄互助社雜誌,56,8-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張英陣、彭淑華(19981200)。單親家庭的問題與社會政策之探討。社區發展季刊,84,12-3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秀蓉(19801100)。清代慈善事業之意理研究。中山學術文化集刊,26,435-48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王順民(19980600)。戰後臺灣宗教福利服務模式的探討--西方宗教與本土宗教的對比。思與言,36(2),19-5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詹火生(19870600)。宗教倫理與社會福利。社區發展季刊,38,24-2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張維安(1995)。佛教慈濟與資源回收:生活世界觀點的社會學分析。「臺灣社會學研究的回顧與前瞻」研討會。台中:東海大學社會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1997)。社會福利社區化研討會。社會福利社區化研討會。台北: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郭迪賢(2000)。儲蓄互助經營理念與原則。台灣區儲蓄互助社暨非營利組織論壇。台中:中華民國儲蓄互助協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賴秀靜(1994)。臺灣地區儲蓄互助社經營成效與問題之研究(碩士論文)。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丁秋芳(1987)。儲蓄互助社之經濟與社會功能的研究(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Coughlin, R.(1980)。Ideology, public opinion and welfare policy。Berkeley, Californi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new window
2.詹火生(1994)。社區中宗教資源運用之研究。臺北:中華民國社區發展研究訓練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Clark, C. L.、Asquith, Stewart(1985)。Social Work and Social Philosophy: A Guide for Practice。London:Routledge and Kegan Paul。  new window
4.行政院內政部統計處(1993)。中華民國81年台灣地區宗教團體調查報告。台北:行政院內政部統計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董顯光(1961)。基督教在臺灣。臺北:英文中國郵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中華民國社區發展研究訓練中心(1993)。社會工作辭典。台北:中華民國社區發展研究訓練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內政部(1995)。全國社區發展會議特刊。臺北:內政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內政部統計處(1995)。中華民國宗教團體普查報告。台北:內政部統計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台灣宗教學會(2000)。台灣宗教學會通訊第4期:九二一震災特集。台灣宗教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中華民國儲蓄互助協會(2000)。儲蓄互助社運動在台灣。台北:中華民國儲蓄互助協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王順民(1998)。社會福利服務:困境、轉折與展望。台北:亞太圖書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黃博怡(1985)。臺灣地區儲蓄互助社的發展與管理。南投:基層金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黃泉興(1996)。台灣地區儲蓄互助社發展與法制化之研究。台北:基層金融研究訓練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張榮攀(1999)。慈濟語彙。臺北:慈濟文化志業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Kamerman, Sheila B.、Kahn, Alfred J.(1989)。Privatization and the Welfare State。Princeton, N. 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6.王順民、郭登聰、蔡宏昭(1999)。超越福利國家:社會福利的另類選擇。亞太。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黃維憲(19900000)。變遷中臺省寺廟的社會福利服務。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釋證嚴(1993)。慈濟年鑑:1966-1992。臺北:慈濟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釋證嚴(1994)。慈濟年鑑(1993)。臺北:慈濟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Barry, Norman(1990)。Welfare: Concepts in Social Thought。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new window
21.Kramer, Ralph M.(1981)。Voluntary Agencies in the Welfare State。Los Angeles, CA。  new window
22.Johnson, N.(1987)。The welfare state in transitio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welfare pluralism。Amherst, Massachusetts: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Press。  new window
23.王蜀桂(1995)。讓我們說母語。台中:晨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陳永興(1997)。臺灣醫療發展史。臺北:月旦。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丁敏(1987)。方外的世界--佛教的宗教與社會活動。中國文化新論宗教禮俗篇--敬天與親人。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