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變遷中臺省寺廟的社會福利服務
作者:黃維憲
出版日期:1990
出版項:臺北:五南
主題關鍵詞:社會福利事業寺廟
學門:社會學
資料類型:專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9) 博士論文(1) 專書(3) 專書論文(2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9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42
期刊論文
1.全漢昇(1925)。中國中古佛教寺院的慈善事業。食貨半月刊,4,17-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玲玲(1988)。鼓勵民間參與開創福利新境談會記錄。社區發展季刊,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鍾元(1985)。民間參與社會福利事業之優缺點。社區發展季刊,32,103-10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金卿(1985)。我國社會福利資源之開發與運用。社區發展季刊,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吳家箴(1989)。如何運用社會資源擴大辦理社會福利服務。社會福利月刊,69,15-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許榮宗(1988)。發揚宗教教化功能,創造和諧繁榮社會。社會福利月刊,63,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琇惠(1988)。鼓勵民間參與開創福利新境座談會記錄。社區發展季刊,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黃瑞祺(1980)。韋伯的書論。思與言,18(4),19-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陸光(19860200)。爭取運用民間資源的時代意義。社會建設,57,112-1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詹火生(1985)。社會福利事業之範圍及特質。社區發展季刊,32,97-9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楊錦青(1988)。鼓勵民間參與開創福利新境座談會。社區發展季刊,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曹仕邦(1985)。從宗教與文化背景論寺院經濟與僧尼私有財産在華發展的原因。華岡佛學報,8,159-1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劉在銓(1985)。運用民間資源從事社會福利事業研討會記錄。社區發展季刊,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蔡漢賢(1985)。運用民間資源從事社會福利事業研討會記錄。社區發展季刊,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馬康莊(19840300)。資本主義發展的內部因素與外部因素:韋伯與華勒斯坦的比較。思與言,21(6),3-1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翟本瑞(19870100)。基督教內在教義對西方價值底社會性影響:韋伯的宗教社會學研究。思與言,24(5),5-2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邱盂堯(1983)。結含民間力量共同興辦社會福利事業。社會福利月刊,2,20-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吳老德(19880600)。社會福利與民間資源結合之探討。社區發展季刊,42,22-2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金中樞(19680900)。宋代幾種社會福利制度--居養院、安濟坊、漏澤園。新亞書院學術年刊,10,127-16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許榮宗(19880600)。臺灣省結合民間資源興辦社會福利事業的檢討與策進。社區發展季刊,42,15-1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陳其南(19870200)。儒家文化與傳統商人的職業倫理。當代,10,54-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黃進興(19850600)。韋伯論中國的宗教: 一個「比較研究」的典範。食貨月刊,15(1/2),32-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黃維憲(19870600)。臺灣寺廟的社會福利服務現況之初步探討。社區發展季刊,38,28-3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許水德(19780300)。如何結合并鼓勵民間力量興辦社會福利事業?。社會福利,1,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詹火生(19850600)。運用社會資源從事社會福利工作的途徑。社區發展季刊,30,42-4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張珣(19851100)。臺灣不同宗教的信徒與組織之比較研究。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刊,17,15-4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趙守博(19820300)。對社會福利工作應有的觀念與看法。社會福利,17,2-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謝高橋(19850600)。臺灣社會資源之運用於社會福利事業: 檢討與展望。社區發展季刊,30,34-3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蔡錦昌(19870300)。欲力之理法與歷史之弔詭:韋伯 <基督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 的詮釋。思與言,24(6),1-1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張秀蓉(19801100)。清代慈善事業之意理研究。中山學術文化集刊,26,435-48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楊惠南(19881100)。臺灣佛教的出世性格與派系紛爭。當代,31,68-8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孫健忠(19880600)。民間參與社會福利的理念與方式。社區發展季刊,42,10-1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李建興、王秋絨(19841200)。運用社會資源協助社區發展可行途徑之研究。社區發展季刊,28,104-11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余光弘(19830600)。臺灣地區民間宗教的發展:寺廟調查資料之分析。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53,67-10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台灣省民政廳(1989)。臺省民政統計。南投:臺省民政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維憲(1989)。中國民間傳統技藝第七年調查研究報告。臺北:國立政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瞿海源、張珣(1989)。民間信仰與經濟發展研究報告。南投:臺灣省政府民政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內政部社會司(1987)。民間捐資興辦社會福利事業之研究。臺北:內政部社會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毛惕園(1987)。三聖經淺解。臺北:揚善雜誌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德毅(1972)。宋代的養老與慈幼。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1989)。我國社會福利定義與範圍之研究。臺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任繼愈(1989)。宗教詞典。臺北:博遠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亦園(1987)。新竹市市民的宗教行為。南投:省民政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永熾、金子榮一(1986)。韋伯的比較社會學。臺北:水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添春(1956)。臺灣省通志稿卷二,人民志宗教篇。臺中:臺灣文獻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李增祿(1982)。中外社會福利服務比較。臺北:中央文物供應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林義男(1987)。社會學。臺北:巨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邱創煥(1977)。中國社會福利思想制度概要。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周宗賢(1985)。臺灣的民間組織。幼獅文化事業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馮爾康(1981)。中國吐會史研究概述。臺北:谷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陳介玄(1989)。韋伯論西方社會的合理化。臺北:巨流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黃公偉(1972)。印度佛教思想體系論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黃公偉(1982)。道教與修道秘義指要。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黃維憲(1987)。提昇臺灣寺廟參與社會福利服務之路。臺北:中華民國社區發展研究訓練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康樂、簡惠美(1989)。宗教與世界:韋伯選集。臺北:吳氏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彭紹周(1987)。臺灣道廟誌第二輯台北市。臺北:中華道教文化服務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唯慈(1988)。近代中國的佛教制度。臺北:華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詹火生(1982)。民生主義的社會安全論與實施。臺北:中央文物供應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詹火生、張苙雲、林瑞穗(1987)。社會學。臺北:國立空中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張德勝(1989)。儒家倫理與秩序--中國思想的社會學詮釋。臺北:巨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張曼濤(1977)。思想、信仰、宗教。臺北:大乘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齊力(1986)。近代西方吐會思想家:涂爾幹、巴烈圖、韋伯。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簡惠美(1988)。韋伯論中國--中國的宗教初探。臺北:臺大出版委員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簡惠美(1989)。中國的宗教--儒教與道教。臺北:吳氏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經觀榮(1979)。中國社會扶助事業的理論與實際。經觀榮。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蔡主恩(1987)。臺灣民間宗教的區域發展研究。蔡主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蔡宏昭(1989)。社會福利的經濟理念。臺北:中華民國社區發展研究訓練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蔡相輝(1989)。北港朝天宮誌。雲林:朝天宮董事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蔡漢賢(1981)。現行寺廟管理法規適用情況調查研究報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鄭文輝(1989)。我國社會安全及社會福利支出之算標準及模式之探討。臺北:行政院研考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藍吉富(1974)。隨代佛教史述論。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關世謙、道端良秀(1981)。中國佛教與社會福利事業。高雄:佛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釋聖嚴、野上俊静(1974)。中國佛教史概說。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Schluchter, Wolfgang、顧忠華(1986)。理性化與官僚化--對韋伯之研究與詮釋。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邢福泉(1981)。臺灣的佛教與佛寺。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蔡文輝(1985)。社會學。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台灣省民政廳。民六五年度宗教團體宗教人士熱心公益績優表揚大會資料。南投:台省民政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台灣省民政廳。民七十年度宗教團體宗教人士熱心公益績優表揚大會資料。南投:台省民政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台灣省民政廳。民七二年度宗教團體宗教人士熱心公益績優表揚大會資料。南投:台省民政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台灣省民政廳。民七五年度宗教團體宗教人士熱心公益績優表揚大會資料。南投:台省民政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台灣省民政廳。民七七年度宗教團體宗教人士熱心公益績優表揚大會資料。南投:台省民政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尼斯貝、徐啓智(1989)。西洋社會思想史。桂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野上俊靜、鄭欽仁(1978)。中國佛教通史。臺北:牧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林勝俊(1988)。臺灣寺廟的職權與功能之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董芳苑(1978)。臺灣民間宗教信仰。臺北:長青文化事業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黃敏枝(1989)。宋代佛教社會經濟史論集。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鎌田茂雄、鄭彭年(1987)。簡明中國佛教史。台北:谷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鄭志明(1984)。臺灣民間宗教論集。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余英時(1987)。中國近世宗教倫理與商人精神。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詹火生(19880000)。社會福利理論研究。臺北:巨流圖書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鎌田茂雄、關世謙(1985)。中國佛教通史。佛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中村元、余萬居(1984)。中國佛教發展史。天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丁敏(1982)。方外的世界。中國文化新論宗教禮俗篇-敬天與親人。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方豪(1977)。宋代佛教對社會文化的貢獻。中國佛教史論集 (三)--宋遼金元篇。臺北:大乘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炳南(1983)。信仰與道教。道教入門。宜蘭:道教會宜蘭縣支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豐懋(1982)。不死的探求道教信仰的介紹與分析。中國文化新論宗教禮俗篇--敬天與親人。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吳永猛(1977)。由國佛教經濟之發展。佛教經濟研究編集。臺北:大乘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吳永猛(1978)。中國佛教的肚會福利思想。社會工作的國情化與國際化。臺北:中國文化學院社工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金耀基(1985)。倫家倫理與經濟發展:韋伯學說的重探。現代化與中國化論集。臺北:桂冠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葉在暘(1984)。道教淺解。道教入門。宜蘭:中華民國道教會宜蘭支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楊慶堃(1979)。儒家思想與中國宗教之間的功能關係。中國思想與制度論集。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盧嘉興(1979)。臺灣最早興建的寺廟及台灣的第一座寺院-竹溪寺。臺灣佛教篇。臺北:大乘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