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同一時點連續多項檢驗最佳檢驗順序之研究
作者:吳正信
作者(外文):Wu, Zheng-Xin
校院名稱: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管理研究所
指導教授:田長模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1981
主題關鍵詞:檢驗順序最佳檢驗順序生產系統管理學資訊學品管同一時點檢驗成本通過率管理MANAGEMENTINFORMATIO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7
本論文屬於品管實務之理論發展。研究問題為:在任何生產系統中某受驗物品在同一
時點須進行多項檢驗時應如何排序﹖在「維持既定的品質評鑑功能」之限制下,本論
文對問題建立計量模式,以決策分析法尋求檢驗成本之降低。
為使本文研究成果有更多實用的機會,作者將各種可能包括的情況、都包括在研究之
「問題」中。故本文所謂「檢驗」採其最廣泛的解釋。舉凡檢查、觀測、測度、測試
、測驗、考驗、考驗、或實驗分析等各種各樣的評鑑方法,都包括在本文之「檢驗」
範疇中。「受驗物品」包括原料、半製品、或完工產品,擴而言之,還包括人( 候選
人 )在內。例如學生、病人等( 乃學校、醫院等服務性生產系統之Throughput) 。狹
意的「同一時點」包括短時間且在較小地域內,但在許多項目進行檢驗之過程中,若
受驗物品始終未改變其品質狀況,即使檢驗地點相距不近或時間相隔稍久,仍可視為
「同一時點」。
生產系統中某一時點須進行多項檢驗時,排序問題發生之理由是:檢驗程序中「任一
項目不通過即予淘汰」之規定。受驗物品必須全部通過這許多檢驗項目才算合格,如
有任一項目無法通過,受驗物品即被「淘汰」( 不必再接受其餘項目之檢驗 )。本文
以「檢驗成本」與「通過率」為求解問題的兩類參數。由於檢驗項目中可包括百分之
百檢驗、抽樣檢驗、及破壞性檢驗,故各項之檢驗成本,必須換算為「標準檢驗成本
」,以使各可行方案在相同成本基礎上比較。各項目通過率間之關係可分獨立事件與
相依事件兩種,本文分別以三、四兩章詳加研究。由於兩類參數之交互作用,可分析
各項目變更次序之影響,以找出最節省成本之檢驗順序。又問題中含有「機率」參數
,故對方案之評估與選擇,無法以真確成本為準繩,而須以期望成本為準繩,亦即以
各項目「標準檢驗成本」期望值之和為最小之順序為「最佳檢驗順序」。
Berger〔8〕( 僅為一短文 )為本文最重要參考文獻。該文對三項試驗之實例問題求
解其最佳順序。本文將問題擴大、延伸,將實例研究改為計量模式之理論發展,而推
導出求算各方案期望成本之公式及推導出可應用的定理。第三章對獨立通過率的多項
檢驗問題推展出「最佳檢驗順序定理」( 定理A ) 及六個推論。按該定理,只需求出
「本汰比」即可決定最佳檢驗順序,故該定理簡單易用,可直接用以求解問題。第四
章中由於相依通過率檢驗問題所含變數較為龐雜,無法推導出如定理A 的簡易定理,
只推導出條件式的定理與推論。過些定理與推論看似平庸無奇,但根據它們而設計出
的通用尋優流程圖與解題步驟,卻可用以快速求解相依通過率情況的多項檢驗問題;
尋優流程圖真可謂「妙用無窮」。為證實本文第四章推出的求解方法是否較其他方法
是否較其他方法更為有效,故第五章對目前可用方法與技術加以探討,將各可用方法
求解本文研究問題時的特殊數學模式予以建立,並用以求解第四章第五節的實例問題
,以比較各方法之優劣。由比較結果可獲知:本文所推出之求解法,確較其他方法更
為有效。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