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恐懼症狀的治療策略
作者:張素凰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ZHANG, SU-HUANG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大學
系所名稱:心理學研究所
指導教授:柯永河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1985
主題關鍵詞:恐懼症治療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
本研究之目的有二。第一,從個案個別差異的角度比較兩種治療方法的優劣,俾將結
果作為治療懼蟑症時選用治療策略的參考。第二,探討個別差異與治療方法的配合度
對療效的影響,以檢定目前文獻上頗受學者注目,但尚待進一步實徵研究的兩項假設

藉由2×2×2的受試者間三因子設計,本研究所操弄的個別差異變項有:一、懼怕
的習得途徑(分直接經驗習得與訊息傳遞習得二組),與二、懼怕的反應方式(分生
理反應與認知反應二種組型);所操弄的治療方法有敏感遞減與認知治療二種方法。
本文所檢驗的是(一)Wolpe (1981)的假設:不管經由何種途徑習得懼怕,治
療方法與習得途徑相配時,將比不相配時療效佳;以及(二)Rachman (1976)
的假設:不管何種懼怕反應組型,治療方法與反應組型相配時,將比兩者不相配時療
效佳。
經由將衡鑑工具具體化,治療過程明確化,並在受試者分組方式上改進前人的缺點,
以及將受試者儘量控制為同質,本研究以六十九名懼蟑症的大學女生為受試者,分別
施行八次的個別治療後,得到如下的結果:
一、敏感遞減法與認知治療法對懼蟑症受試者的懼怕行為皆具相當程度的療效,但療
效的大小與發生療效的速率不盡相同。
二、在後測時有四療效指標一致顯示認知治療法的療效優於敏感遞減法;有一療效指
標顯示個案個別差異變項中的懼怕反應組型變項與治療方法的配合度會影響療效的大
小。
三、在治療後二個月追測量時,雖然認知治療法仍有勢優療效,但漸趨不明顯;有
一指標顯出個案個別差異變項中的習得途徑與反應組型的不同組合方式,會因治療方
法的不同而導致療效的差異。
四、Wolpe 與Rachman 之假設在本研究中皆未獲支持。
本文亦就研究方法的問題,研究結果的意義與未來的研究方向提出討論。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博士論文
 
無相關書籍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