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我國電信事業經營效率之計量分析-生產對偶理論的運用
作者:高凱聲
作者(外文):GAO, KAI-SHENG
校院名稱:中國文化大學
系所名稱:經濟研究所
指導教授:史濟增
林大侯
侯家駒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1985
主題關鍵詞:電信事業效率計量分析生產對偶理論生產經營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49
研究目的:
本文旨在採用計量方法,探討電信經營之效率問題,其主要目的為:
1.先將生產理論作有系統的整理及詮釋,然後用於電信成本函數模型的建立。
2.分析電信經營與經濟變數之間的關係,俾電信政策的釐訂得以配合動態的經濟環
境。
3.探討我國電信事業是否達成以成本極小化和利潤極大化為指標的經濟效率。
研究方法:
在生產理論的繹論上,採用凸集合(convex sets )分析法;如距離函數(distance
function)和對偶錐(dual cone )之應用。在實證研究上採用二次對數函數建立分
析模型,然後再以計量方法進驗證及分析。
資料來源:
本文理論部分之資料均引自國外期刊及論文,另外也應用數學上之理論進行經濟現象
之解說。在實證上,引用我國電信事業實際經營資料並經電腦處理後,再進行分析。
研究結論:
1.生產對偶理論,採用一般函數進行分析,僅能說明生產函數和成本函收以及生
產函數和利潤函數間的對偶關係。如改採用凸集合進行分析,則可說明生產函數、成
本函數及利潤函數三者之間的對偶關係,更可將線性對偶問題與本文生產對偶理論相
互融合。
2.由實證結果顯示;電信事業成長迅速,且不受經濟變動之影響,換言之,電信確
已成為生活中之必需品。再者,計算結果顯示,市話平均成本高於市話用戶之裝置費
用,因之市話業務可視為非營利項目。
3.實證得知;電信事業有追求利潤極大化之趨向,另外可證明電信有追求成本極小
化之趨向,另外可證明電信有追求成本極小化之趨向。
4.電信成本函數在利潤極大化情況下,具有同位(homotheticity )、規模報酬不
變及生產技術不變諸特性。但在成本極小情況下,只有在短期內才具有同位和規模報
酬不變等特性。然而,生產技術變動之特性則為長短期所共有。
5.從民國41年迄71年,電信技術僅發生一次的變動,而以57年為界,截然可
分成二種不同的技術年代。就純技術觀點而言,前者稱為步進制(step by step)技
術年代,後者稱為縱橫制(crossbar)技術年代。
綜合言之,本文由成本函數觀點從事電信事業經營效率分析,其結果可能與純技術觀
點不盡相符。然而,在現有的資料及分析基礎上,雖未臻完備,但卻足以逕行判斷電
信事業是具有經營效率之國營事業。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