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我國現行工業區開發策略之剖析--區位選擇與開發規模分析
作者:楊松齡
作者(外文):YANG, SONG-LING
校院名稱:國立政治大學
系所名稱:地政研究所
指導教授:殷章甫
吳惠然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1988
主題關鍵詞:工業區開發策略產業區位汙染防治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4) 博士論文(2)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4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5
一、研究目的:1.分析台灣地區歷年來影響工業區開發銷售之因素,以為未來工業
區開發之參考。2.將台灣地區各地方生活圈未來發展趨勢予以分析歸類,並配合各
類型工業之特性,建立各類型工業區區位選擇策略。3.探討分析各個影響工業區開
發模因素,經由開發成本、經營成本、服務門檻等內在因素及環境污染保有之外在因
素等觀點,建立各類型工業區最適開發規模。
二、文獻回顧:本研究主要參考文獻如下:
區位方面:Henderson之「英國落後區域引進產業之區位」、Smith之「產業區位」、
Wescott之「肯亞產業區位之政治經濟」、經建會之「台灣地區製造業發展與工業區
政策之研訂」、殷章甫之「工業區位與規模」、吳調輝之「工業區開發策略研究」等

規模方面:劉錚錚之「最適都市體型之理論與實務」、伊藤武雄之「地域開發與工業
立地」、曾國雄「環境污染之社會成本與企業立地規模關係之探討」、李公哲之「水
質經理之最適化規劃技術研究」、Hewing之「門檻分析與都市發展」、Wheeler之「
製造業區位決策之地理規模效果」等。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所採取的方法,主要可分為:(1)文獻分析法:參考各相關
文獻資料,分析我國工業區之區位規模。(2)統計分析法:以質之迴歸主成份分析
、群落分析、判別分析、判別分析等進行。(3)專家學者意見分析:以問卷方式調
查專家學者在區位選擇上之看法。
四、研究內容:本研究之主要內容為:1.探討歷年來工業開發策略之演進,並分析
影響工業區銷售因素為何。2.分析各地方生活圈製造業之空間發展結構,劃分區域
發展類型,同時依各製造業之特性,劃分工業類型,並建立工業區未來區位選擇策略
。3.分析開發成本、經營成本服務門檻及污染防治等對工業區規模大小之影響,擬
訂工業區最適開發規模。
五、研究成果:經初步分析結果,本研究之主要成果如下:1.歷年來影響工業區開
發銷售之好壞,除受經濟成長影響之,主要係為其所在地之社經條件及其規模大小所
決定。2.依各地方生活圈發展情形,將台灣地區劃分為五大發展類型區域,並依製
造業之特性,劃分為六種工業類型,並據而建立工業區區位選擇策略。3.分別建立
工業區之開發成本規模、經營成本規模、服務門檻規模及污染防治規模,並依此確立
工業區最適開發規模。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