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從中共的國際條約探討其外交關係(1977∼1986)
作者:申相振
作者(外文):SHEN, XIANG-ZHEN
校院名稱:國立政治大學
系所名稱:政治研究所
指導教授:楊逢泰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1989
主題關鍵詞:中共國際條約雙邊條約CHINA-COMMUNISTNATIONALTREAT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9
本論文的主要目的,係依照溝通理論的觀點,探討過去十年(一九七七至一九八六)
中共對外關係的特徵與其變化。本文中的主要分析指標,係過去中共與他國間所締結
的雙邊條約。為避免「定量分析法」本身所具有的缺陷,筆者採用「定量分析法」和
「定質分析法」兩種分析方法。
過去十年期間,中共的外交路線發生一次極大的轉變。一九八二年召開「十二大」時
,中共制定所謂「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方針,而放棄它過去所採行的「三個世界論
的外交」路線。由於這對外政策方針的大幅度調整,中共與世界各國的外交關係有了
相當大的變化。基於此一理由,筆者首先討論一九七七至一九八一年期間中共的外交
關係,爾後分析1982至1986年期間中共的外交關係。不論是國家或個人,其
行為皆是它(他)們思想或認知的對外表顯。因此,國家對外界的不同認知,往往導
引出不同的行為。在此認識之下,筆者在第二章中深入分析中共的世界觀、法律對和
條約觀,作為中共條約關係分析的基礎。
從一九七七年以來的中共國際條約分析的結果,筆者發現:鄧小平上台後,基本上中
共對東、西方的條約締結日益平衡。這一事實指出,中共對外政策中意識形態的重要
性已逐漸降低,且有日趨現實主義化的傾向。其次,第三世界在中共的實際外交中的
地位逐漸降低,而第一世界和第二世界成為中共外交的重點。另方面,一九八0年代
以來中共的外交趨於全方位化,即中共與歐洲和拉丁美洲國家間關係大幅增加。由此
可知,中共逐漸由亞洲的「區域性」的強權變成為「全球性」的強權。此外,根據中
共雙邊國際條約種類的分析結果發現,中共對外關係的重點放在發展經濟關係,即獲
取先進國家的科技和資金以促進其四個現代化的發展。換言之,中共將條約看成是達
到或增進其國家政策目標的手段。
本論文中,筆者所獲得的另一重要發現是:過去中共的外交政策目標(理論)與其實
際外交行為並不完全相符合。尤其是,對第三世界而言,這兩者之間差距更大。但是
,對第一世界國家的關係來看,則大體上是相符的。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