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蒙古帝國初期的政教關係
作者:胡其德
作者(外文):HU,QI-DE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歷史研究所
指導教授:陳慶隆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1990
主題關鍵詞:蒙古帝國初期政教關係功能供需政治層面宗教信仰自由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1) 專書(1) 專書論文(1)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3
蒙古帝國初期的政教關係可分三大階段來論: 第一階段自一二○六年至一二五九年,
薩蠻與可汗的關係從緊張關係演變為互賴互利的合作關係。此時期受可汗寵遇的道士
為全真派,主因在於全真擁有雄厚的社會勢力它在一二四○年達到最高峰。第二階段
自一二六○年至一二七六年,薩蠻的地位為喇嘛與道士所取代,薩蠻只在蒙古國俗舊
禮中,發揮主祭的功能。第三階段自一二七六年至一三○四年,此階段最受可汗寵信
的是天師正一教,尤其是從正一教分出來的玄教。
從 「功能」 與 「供需」 的角度來看帝國初期的政教關係,會發現兩者對應程度越
高的,政教關係越密切。教派得寵與否,取決於兩大因素:①法術之高低②該教派在
民間勢力的強弱。薩蠻、太一教之得寵,主要由於法術;全真之得勢,主要在於它的
民間勢力;正一教之寵遇歷久不衰,則兩種原因兼而有之。真大道派一直未能大興,
則因缺乏此兩大因素所致。
從政治層面加以考量 , 蒙古可汗頗有利用宗教自由政策與宗教管理機構 , 以遂行
其政治目的的企圖,其中有強烈的功利主義。從社會的角度來看政教關係,會發現「
薩蠻與可汗的關係」和「道士與可汗的關係」有顯著的不同點:前者沒有「統治者」
與「被統治者」的關係,後者則有;薩蠻沒有被納入「宗教戶計」,道士則被納入。
從經濟的角度來看,道士免地稅商稅的優待,對帝國的經濟有若干的影響。
就政教關係的類型而言,蒙古帝國初期的政教關係屬於楊慶所謂「第一類型」,即各
教派人士與統治者合作,尤其漢地佛道徒更有迎合可汗意旨的跡象。全真教也假借蒙
古可汗的力量,全力發展宮觀。
因為蒙古可汗沒有「正統」與「異端」的觀念,又推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因此在帝
國初期的無全面排佛或排道之基,也無宗教戰爭。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