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臺北市郊區發展的地理研究
作者:管志明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GUAN,ZHI-MING
校院名稱:中國文化大學
系所名稱:地理研究所
指導教授:劉鴻喜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1990
主題關鍵詞:台北市郊區發展地理研究生活機能結構都市發展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1
近四十年來, 台北市由於政治、經濟的蓬勃發展, 從而促使人口大量集中, 台北市的
發展也逐步趨向於都會化, 在人口向都市中心集中並達到飽和後, 郊區面對都市中心
疏散出之外溢人口及續增的外來人口, 終形成市郊的都市發展。這個過程中一方面由
於人口增加, 導致都市生活機能結構的改變, 進而造成三級產業人口結構的改變、另
一方面, 由於外來人口的增加, 異質人口逐漸造成入侵階段, 對原有農業人口結構的
比率導致下降的改變, 兼業農增加, 並在都市用地增加的情況下, 造成農地減少, 農
作項目減少, 收獲面積減少等現象, 造成離農化的事實; 對外來異質人口的增加, 承
繼階段中基於需求, 都市土地使用增加, 使土地利用結構改變, 形成住宅增加的主要
事實。商業在住宅人口大量成長後, 因商閾的確保而發生, 終在都市效區形成新的都
市景觀。
對不同地區的郊區化發展, 本文分別選取蘆州鄉、內湖區、木柵區、景美區、新店市
為研究區, 進行資料收集及實地調查工作, 針對郊區都市化變遷及發展結果研究, 藉
人口、農業活動及工商業結構等資料, 分析各樣本區都市化過程中所存在的差異現象
及發生原因。
本文經由研究及實地調查, 所得之結果歸納成主要結論如下:
第一、各研究區發展程度互有出入, 而以研究區各項條件及性質比對, 對全區內均質
性的發展, 尤其表現在人口密度的數值上有較大的差異性, 換言之, 都市土地的需求
造成高度的都市化發展, 但因地形、高度等因素的限制, 造成區內平地部份雖已飽和
發展, 但山坡地及農地, 仍受法令限制而處於低度開發狀況。
第二、郊區發展的都市化現象, 受與都市中心區距離影響, 而此距離的判定, 並不單
由實驗道路里程決定, 往往由地區實際聯絡交通所需旅時及交通流暢便捷的情形, 影
響到區域交互活動的意原及頻率, 並因而促成快速都市化現象。
第三、便捷的交通綱路促使通勤圈擴大, 進而使效區住宅快速發展, 同時也使市中心
商業因飽和而疏散至效區, 形成效區住宅帶動商業的特殊模式。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