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形成假說技能試題之結構分析研究
作者:楊文金
作者(外文):YANG,WEN-JIN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科學教育研究所
指導教授:趙金祁
許榮富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1991
主題關鍵詞:假說技能試題能構分析認知心理學科學過程近代測驗理論拉 模型線性羅吉模型教育科學教育(RASCH-MODELRM)(LINEAR-LOGISTIC-TRAIT-MODEL)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7)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7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7
本研究由認知心理學、科學過程、以及近代測驗理論等三方向探討形成假說技能測驗
試題之組成成份及組成成份的性質。本研究探討兩個問題:一、形成假說技能之測驗
試題的可分解性,若試題可以分解,則試題的成份模型為何?二、所得之試題成份模
型的合適性。
由解題之研究可知,理解是影響解題表現的重要因素,而理解又可以「基模」、「腳
本」等知識結構表徵;由形成假說之相關研究,可得假說的通式,進而獲得三種形成
假說技能測驗試題之成份模型;二成份模型(試題型態、試題訊息)、三成份模型(
試題型態、試題訊息、選項訊息)、以及四成份模型(試題型態、試題訊息、選項相
關訊息、以及選項無關訊息)等三種模型。
本研究以拉響模型(Rasch Model,RM)與線性羅吉模型(Linear Logistic Trait M-
odel, LLTM)為數據分析的模型,分別發展RM-CML與RM-LLTM兩個分析
程式做為數據分析的工具。RM與LLTM都具有特定客觀性(specific objectiv-
ity )的性質。
本研究進行參項實驗:實驗一探討試題的成份模型,實驗二探討試題成份模型在不同
年級的合適性,實驗三則探討試題成份模型在新測驗的合適性。以「統整科學過程技
能測驗Ⅱ」及「形成假說技能測驗」為測量工具,以國小五、六年級及國中一年級學
生為樣本。
本研究的主要研究發現綜合如下:(1)四成份模型可以成功地分解形成假說技能測
驗試題;(2)試題型態與選項相關訊息等二成份具有交互作用;(3)四成份模型
可以應用於不同年級之樣本;(4)對於國中一年級樣本而言,試題型態成份可以刪
除;(5)此四成份模型可以用於新發展之形成假說技能測驗試題的分析。
綜合本研究之發現,可得以下結論:形成假說技能測驗試題可以分解為四種試題成份
,而此四成份模型亦適於不同年級樣本以及新設計之測驗試題的分析。
根據研究的結果,討論對於試題分析、測驗的建構、以及形成假說技能之測量等方面
的蘊涵,并提出進一步研究的建議。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