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訊息處理概念下,精神分裂症的類別及其與症狀的關係
作者:許文耀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Xu, Wen-Yue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大學
系所名稱:心理研究所
指導教授:柯永河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1990
主題關鍵詞:訊息處理經神分裂症症狀高異質性自動化訊息傳遞理論異法同証顏色命名作業心理學精神分裂症個體分析干擾退化PSYCHIATRYPSYCHOLOG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3) 博士論文(2)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43
過去有關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訊息處理障礙的研究結果不是不一致,就是得不到大家同
意的肯定解釋。其原因有三:1.忽略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高異質性問題;2.研究結果往
往根據一個實驗結果,就來推論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訊息運作障礙發生在那個階段。事
實上,這種推論方法過於簡單,因為對於一個實驗結果可以有幾種不同的解釋。3.研
究者較少注意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訊息處理策略的問題。
本研究一方面兼顧上述三大問題,試圖探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訊息處理策略,另一方
面假設不同類型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因為不同的處理策略,所以呈現不同的症狀。
本研究以人類自動化訊息傳遞理論為出發點,擬以異法同證及個體分析的策略探討精
神分裂症患者的訊息處理策略。異法同證研究策略是憑藉不同實驗作業的結果,驗證
某假設能否成立,而個體分析研究策略是依據某一認知運作理論,一方面也預測該認
知功能障礙者在同一作業不會有該有的表現。
研究一根據Stroop顏色命名作業的結果將精神分裂症患在分為三組,各組之分組選擇
標準如一:如果在實驗1不合諧情況(IC)的反應時間顯著地長於合諧(CC)及控制
(C )兩情況的,且在實驗2的結果符合下列兩項條件:亦即⑴在不合諧情況的反應
時間顯著地長於字義無關(SL)、假字(PD)、控制及合諧等四種情況的反應時間;
⑵在假字情況與在控制情況的反應時間互相沒有顯著差異,則被分到AP組(代表其自
動化訊息傳遞歷程是完整的);如果在實驗1的反應時間型態與AP組相同,但是在實
驗2的不合諧、字義無關與假字等三種情況,反應時間分別地且都顯著地長於控制情
況及合諧情況,則被分到D 組(表示其訊息傳遞歷程易受到無關刺激干擾);如果在
實驗1不合諧情況與控制情況的反應時間互無顯著差異,同時在實驗2的不合諧情況
、字義無關情況、假字情況與控制情況的反應時間也皆互相無顯著差異,則被分到AI
組(表示其自動化訊息傳遞策略有障礙)。
依上述標準,將參與本研究的 125名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26名分到AP組,28名到AI組
,40名到 D組,其餘31無法分組。
以實驗3「單字配對」的語意促發實驗,本研究驗證各組患者使用不同訊息處理策略
的假設。實驗3促發項目與目標項目之間的呈現間距定為 150毫秒,理由有二:⑴因
為在此極短時間內,只有自動化訊息傳遞才能發揮作用,催使促發項有效信號產生盈
利效果,加速目標項單字配對作業的完成;⑵在此極短時間內,受試者絕無法充分地
注意促發項中的無效信號,所以無效信號就不能阻擾目標項作業的順利進行,虧損效
果因此無從產生。依此邏輯,本研究預測AP組應享有盈利效果,但不受虧損效果的障
礙;AI組享受不到盈利效果,而 D組應不會發生虧損效果。實驗結果支持這三項預測

研究二探討了AP、AI及 D三組患者的臨床症狀差異,結果發現 D組比AP組有較多且嚴
重的退化性症狀,但是二組的活性症狀無顯著差異;AI與 D兩組僅在「缺乏生趣與社
交」層面上呈現前者比後者有較多、較嚴重的症狀差異。在柯氏性格量表精神病質因
素量尺的得分高低順序上,依序為 D組、AI組、AP組,三組的得分均值比較互相間都
達顯著的差異,但是三組在正常因素量尺的得分差異卻不具顯著性。
本研究認為先把精神分裂症患者訊息傳遞策略的不同類別加以區分,對未來有關精神
分裂症患者處理特性,訊息處理障礙發生的階段,自動化訊息處理障礙策略特性是恆
常的還是中介的易罹患因子指標,高危險群小孩或具精神病傾向的患者是否也存有自
動化訊息傳遞策障的特性或本研究的三組患者在環境壓力與生理功能上之差異等研究
課題,將可依本研究的結果提出更進一步地說明,更有效地驗證假說,或釐清這類爭
議課題。
雖然本研究的結果無法明確地說明自動化訊息傳遞策略障礙是不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所
獨有的﹖是不是精神分裂症的致病因子等問題,但是本研究認為唯有先解決精神分裂
症的高異質性問題,並嘗試區分出較具同質性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始能一一地澄清上
述的問題。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