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臺灣經濟擴張對農工部門間發展影響之研究
作者:王葳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Vey Wang
校院名稱:國立中興大學
系所名稱:農業經濟學系
指導教授:彭作奎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1993
主題關鍵詞:經濟擴張荷蘭病支出效果資源移動效果偏離效果逆農業化economic expansionDutch diseaseresource movement effect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4
回顧臺灣四十年的經濟發展過程, 農業、工業、服務業分佔國民生產毛額
之比例具有此消彼長的明顯趨勢, 顯示產業結構調整的互動關係; 復以臺
灣為海島型經濟, 實質匯率、外匯存底以及國內需求吸納量等總體因素,
對此三部門產業成長之衝擊, 在臺灣日益邁向以開發國家之際, 益顯重要
。此外, 就農業部門而言, 造成農業產值比重日低的原因, 除國人消費需
求轉變以及生產力差異外, 應進一步探究其總體影響因子。本論文之目的
在於: 利用荷蘭病理論與計量方法, 研究臺灣經濟發展過程中, 產業結構
之消長變遷。其次, 對日本及臺灣等以勞動密集產業為經濟發展基石的國
家言, 「邊學邊做」的生產特性, 對總體經濟成長與個別產業發展, 應扮
演舉足輕重的角色, 因之, 本論文亦分別檢驗各產業之經驗學習效果。最
後, 針對農業比重日漸下降的現象, 分析工業擴張對此趨勢的影響。依據
本論文之研究可歸納如下結論:1. 臺灣整體經濟之成長中,經驗學習對其
成長具有顯著且正向之影響。2.就三級產業言, 除農業的經驗效果不顯著
外, 工業與服務業的經驗效果均顯著。3.民國五十三年至六十二年間為農
業與工業結構轉變期。4.實質匯率確為影響農工結構的一項重要因素。5.
工業部門結構上升之來源為技術進步與進口替代之政策鼓勵; 農業結構下
降之主因為國內需求擴張所致, 即支出效果較大。6.當工業部門發生一次
即止(once-and-for-all)出口擴張20%的情況下,若考慮所有市場均清結,
歷經長期調整後之均衡顯示 : 農業生產總值佔生產毛額之比重,將下降
1.2%。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期刊論文
 
無相關書籍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